【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创新引领 动能澎湃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 韬 张福芳 李曼斯]

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 韬 张福芳 李曼斯

【他山之石】

深圳,春色正浓。

40多年沧海桑田,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最生动的篇章之一。

这座年轻的城市为何崛起如此迅速?

这背后,得益于深圳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牢记总书记嘱托,湖南可以从深圳的高速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科技创新引领,激活产业创新一池春水

春天的深圳,高大的木棉树正火热盛放。

这里创新的基因犹如木棉树一般,张扬、热烈,随处可见。

成立于2006年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是深圳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钟超团队在实验室工作。

深圳先进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采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定编不定人,全员聘用制,所有人员实行360度年终考核,末位淘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外界评价它是“四不像”机构——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

“很难评价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但创新,是我们的核心和灵魂。”在深圳先进院采访时,该院文宣办负责人丁宁宁说。

比如该院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创造性地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工作,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钟超,一位研究合成生物学的学者。2年前,他加入深圳先进院,创办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一种能像胶水一样快速愈合伤口的医用黏合材料尽快变成产品。

钟超的实验室位于7楼,公司位于5楼,几分钟内便能完成研发人员与企业家的身份切换。

课题组成员遇到困难时,可立即到5楼与企业工程师展开交流,工程师则可随时向课题组提出需求。一次楼上楼下的“串门”,就可能激发一个科研创意,打通一个转化堵点。目前,钟超团队的公司已经成功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毕业”,入驻合成生物学产业园。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圳先进院“每一篇论文背后有一个专利,每一个专利背后有一个企业”。

截至2023年,深圳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1973家,申请专利1.55万件,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23.2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27.2%。

2023年9月,深圳又把大学搬进了写字楼。这一创新之举,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去年,该校未来技术学院首次招收了15名职业本科生。不同于传统校园,他们的教室设置在寸土寸金、企业云集的商业大厦。在这里,一切从企业真实场景出发,学生化身“产品经理”,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承接师生共同确定的项目。

制作用户画像、完成设计图纸、制作产品模型、进行公开路演……通过全流程实践,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已完整了解了企业“产品”全周期生产流程。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成体系地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制度创新开路,“前海”探索可供复制模式

从一片滩涂到百座高楼,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当下最令人瞩目的新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来到前海,为前海的改革发展把脉定向。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了放开限制、放松管制、衔接税制、对接法制、融通规制、联通体制、畅通机制、融合两制“八制探索”,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05项,7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圳前海正蓬勃发展。

春花烂漫时节,记者一行来到前海最具标志性的地方——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从前海石公园出发,车行不到10分钟,紧挨着深圳地铁9号线“梦海站”旁,有8栋造型独特的建筑。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个繁体的“梦”字。

这里被视作深港合作的示范项目,制度创新的具体呈现,仅去年就引入引进香港青创企业228家、港人224名,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621家。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亚谛加速器总裁助理周盼热情地接待了记者。29岁的周盼是位地道香港青年,3年前来到深圳,在梦工场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

“去年7月,前海管理局发布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条例,覆盖实习、就业、创业、生活、居住等,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周盼说,如今他住在人才保障房,离公司仅500米,方便舒适。

在“激光玩家”朗思传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处处涌动着“深港联动”“产学研结合”“用好两地优势”的发展活力。前海梦工场作为该企业总部,负责总体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香港的办公场地承担核心器件研发。

该公司创始人、CEO许可告诉记者,自2020年在前海梦工场创立公司以来,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人员规模成倍增长,过去3年连续获得3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是“内地法治最开放区域”的代表。

走进全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记者看到这里已进驻深圳国际仲裁院总部,以及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法律查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从国际仲裁大厦远眺,不远处就是前海法院、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等,集聚了司法、仲裁、调解等六大类170余家法律机构。

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丁华文介绍,在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无论是诉讼、仲裁还是调解,都能高效、精准、专业地满足经营主体的需求。

2023年12月2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首次提出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此举标志着前海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连接世界,奔向未来。

观念创新为要,营商温度成就城市高度

在深圳采访,记者从经营主体那里听到最多的故事是“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

2007年,华大基因准备搬离北京时,万科创始人建议华大基因迁到深圳。华大基因负责人说他不认识深圳市市长,看万科创始人能否牵线搭桥。

“在深圳,只要能干事、敢创新、有产品,书记、市长会主动上门帮你服务。”万科创始人意味深长地回答。

这番对话促成了华大基因与深圳的缘分,使其在此落地生根,生长壮大。

找市场,还是找市长,是观念创新的碰撞,更是当地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现。

在全国工商联对超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的报告中,深圳已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一组最新的数据可以佐证。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本版照片均为通讯员 摄

截至2023年底,深圳全市存续商事主体422.3万户,同比上升7.3%,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全市新设商事主体56.2万户,同比上升26.4%。

当下,观念的创新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营商环境PK,百舸争流,但深圳始终走在前列。

“深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生态,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绍,首先是着力打造市场机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其次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最后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国际化氛围。

在深圳,只要你符合人才认定条件,即可无差别认定;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案件“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审判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效率;“外企登记‘一窗通办’”,简化境外人士创业流程……

在这里,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极大激发。

【同题共答】

将“深圳智慧”转换为“湖南能量”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 宋 丁

立足深圳北望,能看到怎样的湖南?深圳的发展,对湖南有怎样的启示?

2023年,深圳再次坐稳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的拳头武器,就是以高科技为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制造业始终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经济基石和底座。

湖南同样是“制造大省”,是世界有名的工程机械之都,产业基础良好。但要从这一路径上实现突破性发展,需要充分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复杂竞争局势:

湖南以南,是国内领先的珠三角地区。其强大的市场化动能,吸纳了大量优秀人才与资源;湖南以北,九省通衢的武汉发展依旧迅猛,已迈入GDP两万亿元城市行列;湖南以东,是快速崛起的“黑马”合肥,凭借科技积累、政策红利、长三角帮扶,已有赶超之势;湖南以西,成渝地区以双城经济圈强力推动西南经济比重增加。

湖南要快速崛起,一方面,要在强势产业上大步流星,通过科技赋能放大差异优势;另一方面,要在特色产业上小步紧跟,在动态发展中寻找新龙头。

深圳活跃着400多万湖南人。这些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湖南人,汲取了大量“深圳智慧”。湖南应想尽办法,搭建桥梁,通过这些人把先进的思想理念、科研技术、人脉资源、先进产业、资金等输送回湖南,将“深圳能量”转换为“湖南能量”。

要从“深圳能量”与“深圳智慧”里挖金,不得不解答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企业、人才都愿意来到深圳、留在深圳?

除了经济特区带来的直接利好外,深圳发展制造业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正确处理了市场运行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真正把更多主动权留给企业。

企业来到深圳,需要的是政策公开透明、制度严肃合规。这种背景下的深圳企业,放开膀子竞争,政府规规矩矩服务,没有谁需要唯唯诺诺。

当前,湖南步入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刻。需要再次优化生产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优化政企关系,聚焦经营主体真实需求,关注痛点、难点、堵点,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而极大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发展,使湖南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之时完成关键性一跃。

【一线传真】

在这里,科学与产业激情拥抱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王 晗

岳麓山下高校云集,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理论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团队和人才。如何把创新端的力量向产业端释放?

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双向路演”借助“AI+知识产权大数据创新生态平台”,定向邀请优质科研项目和有技术需求的企业精准对接、高效匹配,促成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融合。

3月14日,岳麓山大科城首场“双向路演”上,三一重起智能化技术所所长周伟带着“起重机变幅油缸摩擦力计算”技术需求登台发布,在现场收获中南大学副教授潘晴的“响应”:“我们的技术需求与他们团队的研发方向重合,希望通过合作相互赋能,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模式。”

岳麓山大科城一直致力于为校企供需双方搭桥梁、结对子。2023年,大科城依托全省合作的12个重点园区,深入实施“校企双进”工程(科学家进企业、企业家进校园),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痛点、堵点,组织高校教授(团队)500余人次前往省重点园区企业调研,达成14个横向合作课题。

近年来,大科城推动14位院士(团队)18个项目实现就近转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000余件、技术合同交易额80余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000余件。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