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可以说是近来最“出圈”的热词之一,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右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中)做客湖南日报融媒体演播室。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易昂 秦钰雯 摄
新质生产力到底是啥“力”?它有什么特征?在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上担纲什么角色?湖南日报推出《两会三人行》特别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做客北京演播室,与湖南日报主持人一起展开讨论。
01
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
主持人:请问两位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
李东林:我认为“新”就是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我们的生产力和服务品质,实现产业焕新、管理更新和经营攀新。“质”就是高质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用深化改革去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赵福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新质生产力的“新”突出表现在新技术,技术革命性突破;新布局,生产要素在区域、行业发展上创新配置;新结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新动力,并由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或融合发展。
02
株洲先进制造业的
“创新密码”是什么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我记得李东林代表对株洲的先进制造业有过形象的描述:“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件。”请问这种高效链接和深度融合的企业生态,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李东林:株洲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厂所结合”科研生产实践,是株洲先进制造业不断刷新高度的重要“基因密码”。这种创新成果,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从跟随到引领、企业成长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塑造“中国高铁”这张闪光名片的重要力量。株洲先进制造业通过科技创新、“研值”提升,依托株洲深厚的工业底蕴,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裂变出发展新方向,进一步培育株洲新质生产力。
中车株洲所研发的智轨列车在运行中。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赵福军:这些主业上的突破、新赛道上的探索,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更为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车株洲所在轨道交通、工业传动、新能源、海洋装备等多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就是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实际行动,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03
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
发展的堵点卡点
主持人:我们从中车株洲所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李东林: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般的科技创新,是需要有原创性颠覆性的成果来推动产生的。我认为,在科技创新中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成果转化路径有待优化。目前来看,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还存在不畅现象,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比如在首台套、首批次应用等方面没有明确成果转化路径和应用场景,企业对首次应用冒风险的顾虑较大,不利于创新成果转化。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深度的基础研究投入有待提高。目前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很多创新大多还是依靠工程应用经验而非理论指导,导致很多企业还是在熟悉的领域搞延续性创新,很难研发出变革性、颠覆性的技术,从而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湖南湘江新区湘江鲲鹏产业园,智能计算生产线一片忙碌景象。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通讯员 王志宇 摄
赵福军: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更能产生千钧之力,我认为科技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催生出这样的力量。
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按照高水平的国际标准,提升产品品质、标准,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
牢牢把握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与工业融合发展,加快绿色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国内循环为底盘,不断提升参与国内国际合作竞争能力;立足国内大循环,打造形成包括制造、研发、设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04
湖南该怎样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如何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李东林:创新生态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四轨一体”发展设想,将为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宝贵场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政府支持平台建设,强化场景拉动和支撑,帮助企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推广应用,这是我们的一大期待。
同时,湖南的高校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希望加强校企融合创新,将这一块的宝贵资源同制造业企业创新深度融合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机制,发挥各自所长,迸发出更大的创新效能。
赵福军:当前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湖南应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把握好湖南创新的定位。积极对接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创新成果,把前沿技术、创新技术与湖南已有产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推动湖南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9月1日,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图为一批项目现场揭牌。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尚文 摄
以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重要抓手,推进技术突破和科技研发创新。通过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其他市州的研发创新,从而提升全省研发创新水平。
加快构建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竞争力。营造好生态环境,需要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基础设施、人才培育等方面系统发力。比如: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全球创新研发资源,为我所用。高质量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打造国际合作园区,促进湖南开放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 | 黄炜信 张英
来源:湘伴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