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㊺丨湘潭马家堰书善亭的这副联,像不像父辈对你的规劝

[来源:华声在线]

高低错落的石阶,几百年的老槐树,还有一座翘角檐亭的书善亭。这些景象组合在湘江之畔时,定是有些故事可讲的。

湘江北去,湘潭县白石镇马家堰寺门前的义渡,距今已经170余年,至今还有渡船往返于湘潭县和对岸的衡东县。义渡边的书善亭建于2008年,亭柱上撰有马立安生前亲笔联,联云:

“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大寒节气,冬雨淅沥。记者一行三人驱车来到义渡旁的书善亭,专门探访这副散落在湘中乡野之间的联对,了解其中的故人故事。

此联开宗明义,意思虽然浅显,因联析理,却为我们讲述了“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深刻道理。

为我们解联的长者,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副书记、研究员李跃龙娓娓道来。

热心公益劝行善

解联欲先说人,说人又必先解其地其事。

“湘江北去,下面就是朱亭,上面是石湾。” 流经湘潭、株洲、衡阳三地的此段湘江,刚好在此形成一个“几”字形的湾,三地隔河相望,水路发达的百年前这里曾是“千帆过尽”。

义渡口岸,拾阶而上,两头被风雨剥蚀的石狮,还剩余着些许灵巧和精致,遥望着江面,注视着江边来往的行人。

(历经风雨,逶迤而上的石阶梯记录着百年前的义举。)

记者不禁发问,此渡为何人所修?亭为何人所建?联又是何人所做?当地人介绍,地名叫“寺门前”,但寺已不存,古渡仍在。

据义渡旁的“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牌”介绍:寺门前义渡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渡口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由当地乡贤在此设渡口,修建了寺门前码头。

《寺门前义渡碑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复有马立安、马采芹、尹献初等四人‘纠首’再行加捐,先后置长江坪、郭家洲两处田贰拾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永守要津。”

原来,寺门前义渡曾因经费不足而面临停渡,宣统年间,马立安倡议并捐资修复渡口,所置田产的租金收入用于维持义渡,利济行人。所谓“义渡”就是让两岸的百姓免费过河,李跃龙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碑文一开始还讲述了一段春秋时期的往事。郑国宰相子产以自己的车马帮助他人过河,在溱水、洧水一带至今还称赞他的美德。马立安家族捐资修建渡口的义举,传承见证了中国人慈善友爱乡邻的优良传统。

(湘潭县寺门前义渡旁的书善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如此捐资,马立安又是何许人也?

路过的乡人道,过去对岸和马家堰就有民谣这样唱道:“南北二兵几万千,人人醉倒寺门前。湖南团总谁第一,天下闻名马立安。”

马家族谱亦有记:马立安,派名马大基,字介藩,号立安,以号行世,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马立安12岁就在寺门前镇上一家自家娘舅办的小锅厂当学徒。10多年后接手自办,增大投入,扩充规模。除生产炊具和耕具外,还经营粮食加工和运销,逐渐成为全乡首富,扬名湘潭、衡山一带。晚年热心公益,修桥铺路,为乡民排难解纷,出资兴办学堂,劝人读书行善,是乐善好施的乡绅。

2008年,乡民们将自清咸丰年间以来捐资修建义渡的几块碑文拼在一起,盖一个亭子加以保护,题名“书善亭”,并将马立安生前亲书的“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撰于亭柱,以褒其善举。

不爱黄金爱读书

“这副对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不仅湖南人受此影响,中国人普遍都受到影响。”李跃龙开始解联。

上联“黄金非宝书为宝”实为集句,出自“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所作《题安福刘虞卿敏斋》一诗:满阶只种书带草,黄金非宝书为宝。原意为:对于读书人来说,黄金也不能够比得上书籍的珍贵。

下联“万事皆空善不空”,虽无从考证,却融合了佛教的理念在其中。下联可以理解为,一切如过往云烟,时间一过,都会烟消云散,而善行、善德则是永恒的,会流芳百世。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副书记、研究员李跃龙为记者解联。)

李跃龙介绍,在离义渡不远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境内,南岳支脉的晓霞山上有一圆通寺,另有一联为:

千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此联系湘潭文人陈琪写于民国,与马立安的联仅一字之差,用词就不如此联贴切。

李跃龙认为,这是一副传统乡绅士大夫典型的表现其三观的对联,也是传统文化典型的家训。对仗虽不是那么工整,但对家庭、对子弟教育、个人的修为做了很好的诠释,诠释了一种传统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历代名人几乎都写家训,比如欧阳修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还有范仲淹的《家训百字铭》,朱熹的《朱子家训》等等。

家训联,也有不少,譬如左宗棠赠子侄联: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晚清湖南学者王湘绮写给后人的家训联:

戳破窗纸容易补;

败坏道德最难修。

李跃龙点评道,在这些家训家规中,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地叮咛后世子孙。

马立安不似传统乡绅,既有守正的一面,更有其创新的一面。譬如,马立安建厂生产耕具和炊具,还大规模经营粮食加工及运销。他“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仗义疏财”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这副家训联,更为后世人所称道。

李跃龙对于马立安非常赞赏:“马立安以末致富,然后疏财行善,此联从黄金开头,以行善结尾,正好回答了致富的目的是为行善。这副联也很完整地概括了马立安的行事之风。”

(位于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的马立安墓冢。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2023年4月初的一场参访祭祖之旅,让此联再次见诸媒体报端。马英九和姐妹一行四人回到湘潭祭祖,用湘潭乡音在其祖父马立安墓前念完祭文。在这篇祭文里,马英九把最大的内容篇幅给了爷爷写的“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家训。马英九告诉爷爷,自己把他的叮嘱印在了博士论文专书的扉页上,这次前来也带上了中英文马氏家训书签,与大家分享。

“这副联像不像父母平时对你们的规劝?”李跃龙反问记者。

记者手记

“元典”就是经典

唐能

寒冬腊月探访湘潭此副楹联时,伫立亭前,我忆及数年前曾阅读一联曰:“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人多有推崇。

此联为何人所撰?虽有多种说法,但与马立安所留“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一联比照,对联文字表述虽有不同,但其意思就都为劝喻后世及子弟,要读书,多行善。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间的‘元典精神’。”李跃龙的解读一语中的。所谓“元典”就是源头的源头,经典的经典。如民间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宋朝第三个皇帝赵恒《劝学诗》中的“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历朝历代不胜枚举,多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也就是这些最直观、最朴素的诗句、谚语、格言、家训,维系着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

我不禁感叹,“殊途同归”原来就是如此这般,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云烟过眼之后,“元典”一直都镶嵌在我们的骨子里。

点评嘉宾:李跃龙

李跃龙,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一级巡视员。曾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第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学术兼职有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专家咨询委员等。长期从事湖湘文化、洞庭湖研究,出版有《洞庭湖志》《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洞庭湖区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经典百句》《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等多部著作,撰写有《重识母亲湖》系列文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周红泉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唐能

摄影摄像/李健

剪辑/戴钺

设计/李真明

(一审:余画 二审:刘乐 三审:文杰)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