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庞晓晓:点滴改变,始于心动

[来源:华声在线]

1月4日,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庞晓晓在辅导学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人物】

庞晓晓,1992年出生,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校长,兼教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

他以校为家,引领年轻教师坚守偏远山区,用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体现,先后获得“益阳市优秀志愿者”“益阳市青年能手”“湖南好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等荣誉。

【日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了2024年1月19日。

今天,终于把自己成为“校长”后的第一份年终总结上交。

还记得去年秋季开学,不少同事、朋友、家长都祝贺我“新官上任”,让我怪不好意思的。我在这已待了7年,算啥“新官”?不过确实更多了份责任。

校门改了位置,“将军完小”的门头如今气派多了;塑胶跑道铺好了,运动设施也增加了一些,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更丰富了……说真的,过去这一年,学校又变了不少样子。

这些,我自然都写进了年终总结。但最值得纪念的,是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学校多了条“阅读长廊”,我把它称作“书院式走廊”,我们还有了“中山希望书屋”。这些都是由社会爱心力量为我们捐资打造的。有了书柜和图书,孩子们阅读、练字,变得更方便了。

感恩那么多爱心人士,让位于安化县最高峰九龙池半山腰的乡村小学的孩子们,通过本本书籍,得以“触摸”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第二件,是我上任后,给所有在校的年轻教师们争取了轮流外出培训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多取点经,将来传授给同事,更把知识带给孩子。

感恩他们很“争气”,这群大多为“95后”“00后”的年轻老师,如今都在慢慢成长,还有不少人说要像我一样,扎根在这里。

见证改变一点点发生,其实是种幸福的感觉。

写到这里,忽然间,好多往事涌上心头。

当年,我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曾辗转陕西支教,最终来到这里。没想到,不少孩子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庞老师,您可以教我们多久?”

那晚,我给远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说我打算留下。电话那头,他终于说出那个“好”字。

那些年,我硬着头皮开始教语文,没承想孩子们跟家人们“炫耀”着说“我们的语文就是体育老师教的,但是教得特别好……”

这些年,我既得做“老师”,还得当“爸爸”,我们一起跳绳、朗诵、拍照,还一起洗衣、拖地、除草……

这大概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我一个高大壮实的山东大汉,在“山岭静悄悄”的岁月里,已养成了自己的感性和孤勇。

这或许是经历赋予我的收获——

我越来越觉得:若不吝付出,便能激发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若不懈坚持,便能使更多人看到乡村教育给大山深处带来的希望;若不断改变,便能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这,便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记流水账般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今年的年终总结,我没有再提在山中为了赶回来给孩子上课,以及为学校处理停水事件而两次闯“鬼门关”的经历。

不提了!毕竟,生活得朝前看。

不过,年终总结里,我写下了新年计划:

之前听说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关爱的缺失总是不开心,今年我打算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教室已经开始布置了;

早就发现孩子们睡在宿舍里有点挤,新学期我得想想办法,毕竟现在全校97个孩子几乎全部寄宿,但床位少了一点,有几对亲兄弟只能挤在一张铺上……

还要做的事,太多了!希望新的一年,再多做些改变吧!

也希望我的小家越来越好。过去一年,小家已在县城安顿好,算是在这里“扎”下来了;儿子也4岁了,一天天在长大……每每看到妻儿,总觉得如此美好的他们,便是命运对我这份坚守最好的馈赠。

待会打算打个电话给父母。2024年,想再把他们接过来,看看这些喜人的改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倜 整理)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谢峰)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