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之强丨新征程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③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作者:龙文泱]

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在湖南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

人们嗅着万年稻香,吃着非遗米粉。“复刻”老长沙景象的餐厅、国风奶茶店门前,大排长龙。

追溯历史的“荷花奖”舞剧《热血当歌》、电视剧《问苍茫》,时尚快乐的《浪姐》《声生不息》系列综艺节目,都是“湘字号”现象级佳作。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至今书声琅琅,湖南博物院“一票难求”。“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用一批“首次首个首创”科技成果,为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湖南文化最大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精神享受与现实体验的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要怎么走?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在继续探索。

有一种自信叫“湖湘文化”

2024年元旦节假期,湖南博物院不出所料“一票难求”;湖南杂技剧《梦之旅》西班牙热演154场,相关文创产品热卖;传承人龙飘红凭借其传承的非遗技艺“九种中药材九蒸九晒”,一年创造产值800万元以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湖南的文化自信源自哪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发端,在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强大的文化产业中不断提升。

湖湘文明闪耀中华星空——

许多人可能没想到,自古以来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古代湖南竟然光辉灿烂。鸡叫城遗址等13项成果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马王堆汉墓等4项成果获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丰硕的考古成果力证:湖南,为印证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湘大地,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展示陈列数字化、精品化、艺术化,以湖南博物院云展览数字展厅为代表的文化窗口,推动博物馆热、文创热、国潮热持续攀升。这些探索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了“湖南贡献”,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湖南经验”,为文物活起来创造了“湖南模式”。

文艺湘军精品力作不断——

用动作美、结构美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把人们带回《国歌》诞生的年代,展开跨越近百年的青春对话,舞剧《热血当歌》令人热血澎湃。该剧斩获最新一届“荷花奖”舞剧奖,是湖南文艺精品的代表作。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被誉为“具有新史诗体量、容量、分量的文艺扛鼎之作”。重工业题材电视剧《麓山之歌》献礼党的二十大,用影视语言勾画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收视、口碑双丰收。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电影《十八洞村》、图书《乡村国是》、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等一批作品彰显中国精神、时代特征、湖湘气韵,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文艺湘军”创作的精品力作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让人们更加懂得湖南。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马栏山”不是山,却成为了湖南文化产业“新高地”。为何?“文化+科技”让文化不仅“润物细无声”,还能“双效统一”。

“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不断释放集群效应。马栏山视频超算中心、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夯实技术底座,华为等100多家音视频领域头部企业抢滩入驻。汇聚了3500多家企业、5万多名人才,“马栏山”正朝着打造全球数字音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迈进。

全球首创数字艺术屏,数字烟花绽放北京冬奥会,数字灯光设备点亮卡塔尔世界杯赛场……闪烁湖南文化创新光芒。

文化劲旅名声日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名片更亮,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湖南省演艺集团实力影响力居省级同类集团前列。

文化,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名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激发活力,出精品塑品牌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湖南重视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早在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文化强省战略。10多年来,湖南在文化软实力上下“硬功夫”,在产业发展上下“大力气”,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格局,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并驾齐驱。

文化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文化领域改革,坚持守正创新,一手抓传统文化行业转型,一手抓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在全国率先成立省文资委,率先建立省管国有文化企业“一企一策”社会效益考核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深化“一企一方案”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内生动力。湖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全国第五位,营收规模在全国第十位。

精品意识培育“百花齐放”。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多年来,湖南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围绕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等主题主线,创作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展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精神风貌。出精品,关键在人。湖南积极探索文艺人才队伍培养方式,完善保障机制,通过评选首批新文艺群体领军人才、实施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等举措,推动“文艺湘军”可持续发展。

龙头引领塑造“湘字品牌”。“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发挥支撑带动作用,聚力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国V谷”动力澎湃,产业集聚作用不断显现。融通多媒体资源,强化网站重点栏目建设和精品内容生产,打造了中国新媒体大会、岳麓峰会、湖南旅发大会、岳麓书会等活动品牌。中国作协湖南系列活动及“欢乐潇湘”“雅韵三湘”“百团百角”等文化活动,展示湖湘文化风采。

以“人文之美”成就“发展之兴”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更进一步?

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坚持正确导向与加强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方式结合起来。

强化“文化认同”理念,增进“文化传承”自觉。自觉传承、发扬湖湘文化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和高度认同。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创作湖湘特色浓郁的文艺精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同时,借鉴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成功经验,发挥名家名角在戏曲和非遗进校园中的带动作用,培养观众和传承人。

强化“科技赋能”理念,带动“文化产业”提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背景下,湖南应抢抓机遇,加快筹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快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如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等,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讲好湖南故事。

强化“人文经济”理念,驱动“发展动能”提升。“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提出了这一研究命题。“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吸引了大批观众到大理旅游;茶颜悦色奶茶以创意国风出圈,不少外地人到长沙只为一杯奶茶。这些现象级的成功案例,无一不体现了人文经济的强大驱动力。

2023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4×4”的产业布局中,把文化旅游纳入了4大优势产业中,足见对文旅产业的重视。

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研究人文经济发展的实践样本,总结梳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人文之美”成就“发展之兴”,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必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指导 | 湖南省委网信办

出品 | 湖南日报社

文 | 龙文泱

海报 | 郭宸  李真明 周圆

图片 | 田超 郭立亮 辜鹏博 李健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新征程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