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走出去、引进来、强平台,湖南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出“湖”向海 破浪前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月桂 黄婷婷]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 黄婷婷

12月15日12时,船长130米、载重6500吨的国际航行船舶“新奥远鉴”号货轮,缓缓驶离岳阳城陵矶新港集装箱码头奔赴目的地。这是今年长江进入枯水期以来进出城陵矶港的最大外贸海轮。

寒冬时节,城陵矶港繁忙依旧,巴西的玉米、南非的铁矿石等,自海上入长江;湖南的烟花、江西的陶瓷等,起航向海外。两个月前,10月28日,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百万标箱,提前64天达到2022年全年总量水平,至2023年底将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目标120万标箱。

枯水期繁忙的城陵矶,映照着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面向挑战、破浪前行,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火热实践。

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握指成拳”,进出口结构质量优化提升

对外贸易韧性凸显

“发车!”

12月26日,首列湖南娄底—怀化—中(国)老(挝)班列从娄底东站发出,满载橡胶制品、农业器械,在怀化国际陆港中转集结后,驶向老挝等东盟各国。

就在半个月前,12月12日,首列“湘滇·澜湄线”怀化—昆明—万象国际货运接续班列也从怀化国际陆港西货场鸣笛发运。

一辆辆“首发”国际班列相继发出,湖南友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友如坐不住了。他急切地想要大干一场,在怀化发展木薯加工产业,打造全国木薯淀粉集散中心。

唐友如做了20多年国际物流生意,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幅《“一带一路”全景地图》被摆在最醒目位置。他指着地图上的湖南省说,湖南虽在中部,但“出海”通道多,未来一片蔚蓝。

国际贸易通道拉近了内陆湖南与边境、海洋的距离,“东南西北”和“天上飞的”,湖南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握指成拳”。

向东,岳阳城陵矶港至南京、太仓、上海始发直达航线实现东向出海,今年再添岳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直达航线通航,拥有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线。

向西,怀化连接中老铁路、对接东盟,怀化—东盟班列今年前11月共开行402列,同比增长217%,湖南与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距离大幅缩短。

向南,汽车专列、陶瓷专列、钢材专列等从工业重镇株洲陆续发出,湘粤非铁海联运直达非洲大陆,今年前11月共开行577列,同比增长149%。

向北,湖南中欧班列连续三年开行超千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欧班列(长沙)本省企业货量占比稳步提升,本地出口货柜占比达到54%。

向上,从长沙机场出发,4小时内可抵达国内外160个城市,长沙航空口岸复航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7条,累计执飞全货运航线7条。

国际贸易通道不断拓宽,湖南加速对外开放步伐,外贸进出口稳步前行。

“湖南外贸正逐步从低基数下的快速增长阶段,迈向一定规模下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说。

2023年,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全省外贸增长动能结构性改变“阵痛期”,湖南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进出口结构质量不断优化提升。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全面走访服务解决生产型出口企业困难诉求,解决各类问题400余条,出台了《湖南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若干政策措施》《湖南省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机制》等政策文件。

数据显示,前11月,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出口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湖南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新三样”产品海外畅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越来越多湘企将眼光投向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前11月,湖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936.8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一半以上。湖南对巴西、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贸易正不断扩大。

“三类500强”投下信任票,湘商陆续“归巢”

招商引资“磁力”强劲

“我们主要做加工贸易,明年想开拓国内市场……”12月23日,湖南省外商投资企业供需对接活动上,湖南泰松肠衣食品有限公司行政主管王春来提出诉求。

“跟正大合作!肠衣来多少,我们要多少。”王春来话音刚落,正大集团湖南区资深总裁邓红成立即回应道。一场合作就此达成初步意向,两家外资企业在湖南寻找到新的商机。

这样的场景,在湖南并不鲜见。10月12日至15日,“2023跨国公司湖南行”活动举行,79家跨国公司和120余位企业家受邀来湘,带来多项新的投资计划。这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高管集中到湖南最多的一次,也是湖南首次针对吸引外资举办的大型活动。

今年以来,湖南瞄准“三类500强”,加大招引力度,举办“欧洽会”、跨国公司湖南行等招商活动,全力引进斯特兰蒂斯、百胜、鹏瑞利、拓高乐等重点外资项目。

“宁可开会请假,也不要让企业家空跑一趟”“企业有困难,省商务厅有专门上报的绿色通道”……

今年以来,湖南印发开展促进企业扩能升级和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方案、出台全省招商引资乱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重商、崇商风气日盛,逐渐成为外资企业的投资洼地、兴业热土。

双向奔赴、“湘”伴成长。前10月,全省合同签约131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02个,包括6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90个,其中不乏研发总部、研发中心等大型优质项目。

“三类500强”企业为湖南投下信任票,湘商也在“让广大湘商在湘更吃香”的诚挚邀约下陆续“归巢”。

2023年,湖南连续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座谈会等重要会议,还将座谈会的会场搬到了上海、北京、深圳,走入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大湘商共聚一堂,话期盼、谋发展。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湘商,已成为湖南发展值得依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年前10月,全省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1117家,湘商回湘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7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27.2%。

12月16日,万兴科技(长沙)创意科学园开工,规划投资近10亿元,万兴科技入湘发展创下新的里程碑。

“我们坚信当初回湘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也正享受着这个选择带来的红利。”湘籍企业家、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说。

当好对非经贸合作先行者,种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开放平台释放动能

12月的马达加斯加正值雨季,岛屿西部的齐鲁阿努曼迪迪,山坡上野草疯长,羊群在其中“饱食终日”。

“这些羊都是要去中国的。”农户戴维是当地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些羊属于湘企袁氏种业在马达加斯加设立的中马牧业公司。

“我们正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建设标准工厂,预计明年2月即可完工,明年4月有望正式进口马达加斯加羊肉。”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萍介绍,今年6月在湖南举行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马达加斯加羊肉输华的检疫议定书正式签署。

长期落户湖南的中非经贸博览会,正成为中非经贸合作领域一个高水平、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促成一个个中非合作项目,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重启中非“面对面”交流对话。

“湖南搭台、全国唱戏、中非共享”,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开幕式,参展商、展品、合作成果均创历届之最。

博览会期间,非洲国家在湖南设立的首家总领事馆——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为湘非两地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湖南正成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省份之一,近三年对非进出口年均增长31.6%,规模保持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

今年,湖南14个市州各自组成经贸代表团,奔赴非洲28个国家开展邀商邀展和经贸对接工作,搭建起湘非经贸常态化联系机制。

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特色战略定位之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推动破解非洲农产品准入问题,创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组建中非经贸高端智库联盟,培养对非商事法律人才……

在119.76平方公里的改革开放“试验田”里,湖南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39项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近期更有好消息传来:“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创新案例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刊推介。至此,2023年湖南自贸试验区有7项成果、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

持续升级开放平台,目前湖南已设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建有5个综保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叠加了13个进境指定商品查验场资质。各类开放平台持续释放动能,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赢得更多先机。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