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看湖南】分类施策,夯实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华声在线]

核心提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共性规律。纵观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凡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我省应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加快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奠定坚实基础。

唐志军 唐亚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够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湖南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重要支点,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必须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等内容。其中,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省之要。

锻造本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制造业高端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力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的一般路径。近年来,浙江省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江苏省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在发展未来产业方面走出了富有成效之路。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低端产业,要坚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近10多年来,从机器换人,到智能提升,到数字化改造,浙江从未停下升级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我省要加快以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来推动食品加工、原材料、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巩固延伸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湖南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64.76亿元,但本地配套率一直不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补齐短板,夯实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前瞻性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应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种业等战略性产业方面选择最具有发展前景和突围优势的产业,并推出更有力政策、更有效举措,将其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去年发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已确定五大未来产业的16个细分领域,包括脑机接口、合成生物、量子科技、新型储能、空天利用等。我省应学习上海,加快明确重点突破和发展的未来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并推出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融合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而融合化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路径。近年来,北京等地积极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绩。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我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托我省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优势,优化服务业监管、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型制造业、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高端医疗、高端教育、咨询顾问等服务业发展。支持骨干企业自主研发,加强行业协同创新,完善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区和科技服务园区。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咨询、专利、品牌、物流、会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运用信息技术、金融和文化创意等要素,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营销等环节,推动农户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推动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和教育、文化、旅游、康养等服务业的融合;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满足新农业在技术服务、贷款、品牌打造等方面的需求。

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当前,我省应重点围绕扩大内需、适应消费方式转变的要求,加快城乡区域、线上线下融合,健全城乡居民服务体系;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和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推进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传统服务业创新经营方式,向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发展,扶持各个领域龙头企业品牌化经营。

科技赋能,引领现代农业精细化发展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和农业。而科技赋能和精细农业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用科技赋能壮大种业。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加强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重点农作物种业攻关项目;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培育壮大种业领军型企业和优势特色企业。

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加快滴灌、雾化灌溉、垂直农业技术、定制农场解决方案、机械化和数字农业等技术在我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补齐水稻机插机抛及茶叶、林果、畜禽机械化短板,建设一批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

用科技赋能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生物工程、环保科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农产品加工机械共性关键技术与通用装备的研发,推广蒸发浓缩、挤压膨化等各环节成熟的农产品加工机械。

用科技赋能检测认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以“检验检测+质量溯源+5G技术”模式为核心,完善第二代农产品“身份证”标准,逐步实现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全覆盖。

用科技赋能储运流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聚集要素,夯实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离不开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要素以及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强有力的支撑。深圳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示范之地,就在于深圳集聚了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科技创新、数据资源等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高效的整合、重构和利用。

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我省要通过整合相关创新资源,形成包含各类型、各层级创新平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新体系,为产业全链条、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公共创新服务,并着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同时,针对产业类别,出台具有我省特色的技术创新措施和政策方案。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在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方面,我省制造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长期在10%左右,这与我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要求极不相称。因此,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并支持我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加快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省要把吸引全球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探索高层次人才来湘便利举措、优惠政策,加快建设人才洼地,提升人才引育用留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提高劳动者收入占比,让产业工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以避免青年劳动者一窝蜂地涌进“体制内”和金融部门,吸引他们扎根实体经济,巩固和稳定实体经济的基础。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省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变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尽快将湖南打造成数字强省。

构建高效通畅的协同治理机制。从横向层面构建更加畅通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与企业、协会、智库等多方联动,形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进合力。从纵向层面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过程中的工作联动,形成上下一致、同向同力的格局。

【作者分别系湖南科技大学省级特色专业智库“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经济学博士、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重大项目“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两个战略’协调联动研究”(22ZWA002)阶段性成果】

相关专题:建功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看湖南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