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经营,让“黑森林”焕发新生机!湖南9个国有林场纳入全国试点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成辉]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湖南是林业大省,有1.91亿亩的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9.98%,居全国前列,但从造林绿化空间来看,我省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提升森林质量势在必行。11月14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省9个国有林场纳入全国试点,2023年试点面积10.67万亩,试点资金5533.06万元,不少杂草丛生、不见天日的昏暗“黑森林”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现场】

示范林胸径平均每年增长1厘米

永州市金洞林场拥有76万亩林地,是我省最大的林场。走进金洞分场仙人岭示范基地,480亩的森林里,没有丛生的杂草,也没有不见天日的昏暗,只见大小相仿的楠木、木荷,错落有致,分布其间。

金洞林场林业局副局长谢绍迪介绍,这片森林为2002年造林,初值密度达167株/亩,后采取“斩除藤灌草、确定目标树、伐除干扰树、补植加管护”的经营理念,每8—10年会根据林分密度、林相长势情况间伐2—3次,计划用60年的时间,将株数控制在30—40株,目标树胸径达到60厘米。

(郴州市临武县西山林场可持续经营前后对比。)

据监测,目前金洞林场森林经营示范林胸径平均年增长1厘米,每亩年均蓄积量增长2立方米。而非示范林年均胸径仅增长0.35厘米,每亩年均蓄积量仅增长0.7立方米。

谢绍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市场价,1亩杉树,20年每亩出材7立方米,按每立方米600元算,价值是4000元左右;而1亩楠木,40年每亩出材3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1万元算,价值是30万元。

作为著名的中国楠木之乡,金洞林场探索形成了闽楠大径材、杉木—闽楠混交林、杉木人工大径材、风景林近自然改造4种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林木结构实现从单一树种向近自然针阔混交林转变,10年间以杉木为主的针叶纯林比例由95%降至60%,累计培育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15万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成为全国种植楠木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

【现状】

“湖南不缺绿量,但缺绿质”

同样作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郴州市临武县西山林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间伐以及补植补造等森林经营措施,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景观效果,构建了高品质、多功能、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综合体系。

西山林场场长李党仁介绍,近年来,林场改变森林抚育项目外包的惯例,将森林抚育间伐、补植补种等森林经营项目,优先安排给经过技术培训的周边农民实施。辖区36个自然村,有600多名村民自发组建林业生产施工队,人均务工收入超过4万元。

记者近日在西山林场试点看到,阳光透过树梢,均匀地洒在林下地面上,呈现出斑驳的光影。地上的野果随处可见,甚至有小动物拾取、觅食。而左侧一片没有打理的森林,树头挨着树头,树下荆棘丛生,自然光线难以照射进去。仔细看,除了边缘几棵相对大点的树外,根本没有可用之材,也谈不上森林蓄积。

“湖南不缺绿量,但缺绿质。”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何平表示,湖南森林蓄积量为6.32亿立方米,仅排全国第10位,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18立方米/亩,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6%、世界平均水平的46%。无论从发展阶段还是增长空间,从碳汇贡献还是现实需求上看,都需要将提升森林质量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据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省林业局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以林长制督查考核为抓手,紧扣全国试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省级专家库,搭建大数据平台,国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23年湖南省金洞等9个国有林场纳入全国试点,计划三年完成试点任务35.48万亩。截至目前,全省培训指导、三年试点方案、省级工作方案、年度作业设计已全部完成,作业施工、布设样地、成效监测完成80%。

(一审:蒋俊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