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宁乡市黄材镇松溪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慈连—— 山窝窝里捧上“金饭碗”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曼斯]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邹彦

【村庄介绍】

松溪村位于宁乡市黄材镇西部,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05.7亩、林地5707.8亩。全村共有17个组、1045户,划分为6个网格,共计3606人。

2014年该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在村党总支带领下,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华塘鱼、油菜、栀子花、辣椒等特色产业,土地生金,成为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的“活资产”“金饭碗”,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0”,增长到2023年50万元。

宁乡市黄材镇松溪村。(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蜕变故事】

依山而建,临塘而居,山区村庄往往随形聚落。松溪村也是如此。

连绵的山脉,耕地少而散,水塘小而多。困在大山里的松溪村多年来交通不便、产业薄弱,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但短短3年里,松溪村重振传统产业华塘鱼,培育新兴产业菜籽油,2017年脱贫。

初冬,气温骤降。松溪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慈连,坐在火炉旁,向记者说起松溪村的故事。

藏在大山里的华塘鱼,声名重振

村民手中的镰刀快速飞舞,半人高的青草一倒,随即被抛入塘中。塘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涟漪下藏着松溪村的一道美味——华塘鱼。

在松溪村,家家有塘,户户养鱼。用华塘鱼烹饪的“奶口鱼”,在上个世纪远近闻名。

张慈连说起“奶口鱼”,啧啧回味:开春时节,将约两厘米长的鲢鳙鱼苗放养水塘中;夏天本地青椒开园采摘时,鱼苗已长至三四两重。抓几条上来,和头茬青椒煮在一起,特别鲜、香、嫩,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口感。

“奶口鱼”的鲜美,是该村池塘山泉水与土生土长的草饲料滋养出来的。在上个世纪曾引得长沙周边食客不惜转乘班车,也要来一尝滋味。

然而,时代一变,美食丰富了,藏在山旮旯里的华塘鱼渐渐被外人遗忘。

“知道华塘鱼的人越来越少,村民都认为华塘鱼不会再火了。”张慈连话头一转,“没想到村里来了能人!”

松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喻科平是张慈连口中的能人之一。经张慈连引荐,喻科平带着记者来到村民张永强家中,两层楼房前一口一亩左右的水塘,水塘周围种着大片青草,塘里偶有水波划过。

“记者你来晚了,前几天有饭店老板包塘,把大鱼收走了,不然请你尝尝我们的华塘鱼!”张永强一边割草,一边喂鱼。他告诉记者,自家水塘虽小,但华塘鱼一公斤能卖30元,包一次塘有大几千元收入。

自2017年以来,松溪村重振“华塘鱼”,制定“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注册“华塘鱼”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第二步是扩大养殖面积,进行分层养殖;第三步是通过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形成金字招牌。

2018年,该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乡田韵土地专业合作社”,在山泉水充足的为中组,建立42亩华塘鱼连片育苗及养殖示范基地,并吸引112户村民将340多亩山塘加入合作社,探索出一条特色养殖产业之路。

合作社通过打通餐饮销售渠道、邀请网红直播带货等举措,使华塘鱼声名渐起,价格也水涨船高。全村华塘鱼养殖大幅增长,目前,松溪村有500多口池塘养殖华塘鱼,总面积700多亩,存鱼量约10.5万公斤,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巴掌田”里的油菜花,风光旖旎

松溪村地形狭长,两面是山,中间是田。田地被河流、道路、房屋切割成块,“巴掌田”高低错落,农机难以施展。

“‘巴掌田’难种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效益低。”张慈连回忆,以前村里大多数人种一季稻,“双抢”过后,田里总是荒着,看得人心慌。

喻科平上任后,找准了油菜种植的好路子,“油菜需水又怕积水,松溪村水源多、沙土多,能及时灌排;加上季节适宜,正好与水稻套种。”

2017年10月,村里成立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邀请20户贫困户加入。勤快肯干但缺少门路的刘伏其,是最先响应的贫困户之一,第一年他种植了3亩油菜,赚了3000元,对生活有了盼头。

“合作社免费帮大家翻耕土地、提供种子,我们只要负责种和施肥管理,不花多少钱。收的油菜籽全部归自己,这么好的事,谁不抢着干?”刘伏其算了一笔账,油菜籽亩产150公斤左右,按30%的出油率,能榨出40多公斤菜籽油,一公斤菜籽油能卖24元,算下来1亩油菜至少有1000元收入。脱贫后,刘伏其继续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年收入达3万余元。

今年,合作社将一所闲置学校改造成菜籽油加工厂,为周边村民提供免费加工服务,合作社则通过回收菜籽饼赚取成本。合作社还注册了“九牯洞”商标,为村里菜籽油打通销路、打响品牌。

喻科平告诉记者,如今,油菜种植成了松溪村的特色农业项目,一到春天,1400亩油菜花盛开,道路两旁变成金色花海。“花香扑鼻,青山入眼,鸡犬相闻,如同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

赏花、垂钓、吃鱼,游客远途驾车前来,松溪村人气旺了。

【村民感言】

华塘鱼养殖户杨志华:

我们家世世代代养鱼,从来不喂饲料,都是自己种草自己养。虽然辛苦些,但是味道好,吃着健康。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华塘鱼,更要坚持老传统,养出绿色产品。

油菜种植户刘伏其:

以前只知道过日子就是不挨饿、不挨冻、不生病,别的都不敢想。谁能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我儿子不打光棍了,孙女都4岁了,很满足。

村民桂叔:

以前觉得村子太穷了,一定要走出去。现在,生活在村里也有盼头了。

(一审:蒋俊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相关专题: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