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生动厚重的文学地图——《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瀚潞

追随文学名家的足迹,穿行万里中国,探寻百年不散的袅袅乡愁。自10月23日起,湖南日报推出《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生动描绘中国乡村巨变。至27日,报道已推出鲁迅、莫言、周立波、李佩甫、路遥5个篇章。

连日来,这组报道引发广泛热议。大家表示,通过这组报道,看到了文学世界里的乡情乡愁,感受到百年乡土中国的巨变与生机,激发了为乡村振兴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融媒系列报道

引发热烈转载

2023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之年,在“精准扶贫”提出十周年之际,湖南日报全媒体团队穿越大半个中国,落地文学经典现场,推出《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

自10月16日起,系列报道接连上线预告片、预告推文、海报等内容,引发网友“刷屏”式期待。“一起走进文学里的村庄,共赴诗与远方”“很期待,跟随记者们来一趟文学之旅”等评论展现网友对系列报道的热情。

10月23日,《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首篇报道《穿行在鲁迅的“故园”》,以两连版的篇幅正式拉开帷幕。此后,接连刊发《满城尽是红高粱》《文韵悠悠,清溪奔涌》《红旗渠,你慢些流》《追寻平凡里的那束光》4个篇章。

报道发布后,得到学习强国、中国作家网、中国记协网、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南省文联官网、湖南省作协官网等主流平台的转载推荐。浙江日报潮新闻、大众日报、山西日报、河南日报、陕西日报群众新闻、北京日报、湖北日报、“南方+”、天眼新闻、云南日报客户端、湖南广电风芒、红网时刻、潇湘晨报晨视频等省市主流媒体也纷纷刊载支持。系列报道还得到百度、凤凰网、今日头条等众多商业媒体的积极转载。

再论名家名作

激起文学热、文学情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自鲁迅的笔底发端。《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也以此为起点。鲁迅的绍兴水乡、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周立波的湘韵山村、李佩甫的巍巍太行、路遥的粗犷陕北……系列报道聚焦名家、名作和文学原乡,将作家的成长历程与土地情结细腻展现,还原出文学的“诞生现场”和文学原乡的变迁,为读者描绘出一张张风景鲜明的文学地图。

这张跨越百年历史的文学地图,引发读者们对名家、名作和文学原乡的追寻。

石头记读书社创始人、舆情专家彭永跟踪追读系列报道,有感而作《好作品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一文,感慨“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穿越时空,为当下的人们带来启迪,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长沙学院原院长黄立宏说,读完想去高密东北乡,喝高粱酒,品《红高粱家族》。长沙读者袁凤珍表示,再次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感动。山西网友“宏苑”在中国作家网按时“追更”,感叹“文学的故乡,鲜花绽放,万紫千红”。内蒙古网友“雨花石”说,怀着激动的心情,赏析穿越时空的文化,期待着每一期的精彩。

真情讲述

展现百年乡村变迁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此次系列报道中,湖南日报全媒体团队,历经读原著、访专家、学文学史、探原乡等多项工作的筹备,最终于7月至9月深入实地采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一掬文学原乡泥土中的乡情乡愁。记者们饱含深情的报道,得到了专家学者、媒体同行与网友的认可。

资深记者、湖南老报人蔡栋认为,过去写变化,有时见物不见人,只看见山河之变,忽略了人之变。其实,人的思想解放了,人的精神面貌变了,家乡才能旧貌变新颜。这几篇报道见物又见人,厚实有内涵,读来令人心悦。

“系列报道选题新颖,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里面寻找新闻点,进而反映新时代的变化,意义深远。”《路遥传》作者,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向阳认为,湖南日报记者丈量大地,行走大地,记录大地,赞美大地,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家、三周研究会副会长姚时珍40多年来见证了清溪村的变迁,她被《文韵悠悠,清溪奔涌》深深打动,认为这是一篇为文学之乡清溪村立传赋形的大作,读这篇文章仿佛闻到茶子花的芳香,回味无穷。“《文韵悠悠,清溪奔涌》散文式写法,既有审美意味又有新闻意义。”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邹理说。

“报道生动形象,可以让读者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从而萌生想来一趟的想法。”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工作人员姚波期待更多游客来到鲁迅外婆家景区。文学爱好者、山东省高密至诚学校教师许可先说,从报道中读到了高密这方古老、顽强而又神奇的土地,和高密人身上最本质的东西。

河南日报社记者杨之甜曾多次写过红旗渠的故事,依旧被《红旗渠,你慢些流》中的故事、字句和渗透着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动,认为文章“用平实、朴素的口吻娓娓讲述,真实且动人”。

(参与采写:易禹琳 陈普庄 黄煌)

(一审:刘乐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相关专题:文学里的村庄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