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博物院众多藏品之中,有一副特殊的挽联,尽管隔着90多年的沧桑岁月,发黄的皮纸上依旧墨迹清晰,读起来慷慨悲壮: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志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属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这是益阳桃江籍烈士熊亨瀚的自挽联。人尚未亡,挽联先写,何解?是为评述一生功绩?还是感叹生死无常?
9月10日,记者与益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松山驱车来到益阳市桃江县,拜谒熊亨瀚墓,解读这副自挽联。
追忆
(桃江县大栗港镇五羊坪村)
天高云淡,下了高速,车平稳地往桃江县大栗港镇五羊坪村驶去。沿途黄绿相间的稻子随风摇曳,摇开车窗,畅快地吸一口气,清新无比。
车在五羊坪小学门口缓缓停下,刚下车,耳边便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还保持着最淳朴的生活。虽是周末,校门却敞开着,偌大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在追逐打闹,小脸红扑扑、汗津津的。记者朝另一头看去,约十余米处,就能看到熊亨瀚墓的影子。
(烈士熊亨瀚墓)
熊亨瀚墓坐落在农田之中,四周矮垣环绕,绿树葱茏,地上堆积的尘土和落叶不多,应是经常有人打扫。墓前,竖着一块花岗岩石碑,直书镌刻“熊亨瀚烈士之墓”,庄严肃穆。墓的两边立着两只石狮子,默默记录着时光,见证着有痕岁月。
坟墓其后正中耸立三通纪念碑,其中一通上所刻的熊亨瀚烈士临终前的豪言壮语,格外引入注目,仿佛无声地向我们讲述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
1928年11月28日晨,湖南长沙浏阳门外十字岭头,寒风瑟瑟,熊亨瀚被押解着缓缓前行。虽然被绳捆着、被枪抵着,他却神态自若,依旧引吭高呼:“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工农万岁!”“共产党万岁!” 连续两声枪响后,烈士熊亨瀚倒在血泊之中,年仅34岁。
1928年11月7日,熊亨瀚于武汉鹦鹉洲渡江处被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逮捕入狱,先后被4次提审。随后押回长沙,湖南清乡督办署连夜审讯。他只说一句话:“杀就杀,何必多说!”军阀何键凶恶地说:“熊亨瀚三个字,就是罪证,不必更问,枪决就是。”
于武汉狱中,他已自料到必遭反动派杀害,设法借来纸笔给妻子詹月如写了《绝命遗言》并作自挽联一副: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护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胸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弟妹忍,温语慰妻,负荷属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这些文字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记者好奇地问。刘松山告诉记者,这些文字通过当时在武汉国民政府任职的熊子阳(熊亨瀚的同宗兄长)转交给熊熙才(熊亨瀚的三弟)带回家,由妻子詹月如保存。
如今历史的尘埃已落定,但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新中国成立后,妻子将其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入藏,1994年由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确认为馆藏一级珍贵文物。
2021年,湖南省博物馆(后更名为湖南博物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办了“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革命文物主题展,在显著的位置首次展出熊亨瀚烈士这副自挽联原件。
其联
“在熊亨瀚墓前看自挽联,又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刘松山向记者展示珍藏的自挽联影印版,不过A4纸大小,瘦长一张,被仔细地过塑,一看就被保存得很好。
少年立志救亡图存,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风雨飘摇中求索救国之路,奔走在最危险的斗争前线,一生忠诚于党、忠诚于少年时立下的志愿——为国为民,熊亨瀚短短34年的一生,却是那个时代许多革命先驱的写照。
“别看这副联既没有悬挂在名山胜水的亭台楼阁,也没有镌刻于英烈墓碑和纪念场地。但它和它所体现的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一样,穿越历史的洪流,影响过一辈又一辈的青年人。”刘松山感慨。
“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志为党。上联这四句话,其实是熊亨瀚对自己四段革命经历的回顾。” 刘松山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熊亨瀚曾担任湖南通俗日报主编,大量报道全省农民运动实况;先后在育才中学、长郡中学任教,向刘少奇等学生传播新思想;辛亥革命时,他还参加过学生援鄂敢死队……“‘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这一句则流露出熊亨瀚对革命尚未成功、对自己不能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遗憾。”
(刘松山为记者解联)
一边解联,刘松山一边将熊亨瀚的过往向记者娓娓道来。
“上联前五句,概括其侠骨铮铮的革命生涯。但熊亨瀚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下联这五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情、对妻儿的爱,内心的柔情溢于言表。” 刘松山认为,“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说明熊亨瀚坚信自己的冤屈在革命胜利时一定会得到昭雪,如果有来生,还要成为一名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的英雄,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70余字的自挽联,是熊亨瀚烈士一生经历与情怀的真实写照,侠骨柔情,荡气回肠。
直面生死,谈何容易。记者好奇:命悬一线之时,还能从容不迫地写下自己的挽联,视死如归,这需要怎样的气度?
刘松山说:“想要更好地理解熊亨瀚的对联,还要借鉴当时他写的一封家书。”
熊亨瀚在《绝命遗言》里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奸、非掳、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含冤负曲(屈)而死。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
“一方面,在马日事变后,血雨腥风笼罩着湖湘大地,熊亨瀚因坚定的革命立场遭到国民党湖南当局的通缉,被迫亡命于两湖和江西地区,他早已做好随时赴死、杀身成仁的准备。另一方面,他所承载的铿锵正气,正是中国人不倒的信仰!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保家卫国的信念、捍卫正义的信念,熊亨瀚始终坚信,为国家社会、为劳苦大众的革命是正义和光明的,自己的冤屈在革命胜利时一定会得到昭雪。”熊亨瀚墓前,回荡着刘松山慷慨激昂的话语。
传承
不知不觉,天近正午,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谈笑声逐渐淡去。除了记者和刘松山偶尔的几句交流,一切仿佛又归于平静。
刘松山解联时,五羊坪村党支部书记熊甲东听得格外认真。“熊亨瀚墓对面的这所五羊坪小学,就是他曾就读过的学校咧。”
十余载劳苦奔波,从资水河畔走出去的熊亨瀚,怀抱梦想走进了当时的现实,却叹有志未能伸,消失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今天,我们走进他的家乡桃江,探询烈士的足迹,发现相关熊亨瀚烈士的红色文物已无踪可觅。唯有坟墓依在,精神长留。他,就在这块生他养他的沃土里静静安睡。
“当初把坟墓挪到小学前,会有家长感觉不适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熊甲东立刻摆了摆手,自豪地说:“村里大部分人都姓熊,熊亨瀚是祖辈的烈士,也是同村人和孩子们一辈子的骄傲。孩子们虽然不一定知道自挽联,但都知道熊亨瀚这个人。”
(五羊坪小学与熊亨瀚墓前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资料图)
“五羊坪小学开展过很多红色教育活动,我们常在清明节等节日来墓前祭扫、哀悼、敬献花篮。” 熊甲东说,去年烈士纪念日,学校全体少先队员在熊亨瀚墓前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桃江县史志编纂室特聘党史专家夏正君还用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了熊亨瀚传奇的一生。
对于五羊坪学校的孩子们来说,烈士的诗句和对联可能还有些难懂,但“理想”这颗种子已经被他们藏在心底,未来某个时刻,它会和孩子一起长成参天大树。
如何让年轻人理解和延续烈士精神,这也是刘松山一直思考的问题。
“每一次对烈士的缅怀,都是带领现在的年轻人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回温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刘松山说,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点评嘉宾:刘松山
益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益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湖湘楹联文化品牌湖湘楹联七子之一。从事党史和传统文化研究多年,其诗联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征集和赛事中获得大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周红泉 朱玉文 王华玉
撰文/周杨
摄影/傅聪
剪辑/戴钺
设计/陈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