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领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省尾”江华为何成为投资热土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核心提示】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的最南端,俗称“省尾”,是偏远山区县、以瑶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县、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该县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到目前,江华拥有电机企业64家,去年生产电机5亿余台,“中国电机之城”声名鹊起;依托稀土资源开展链条式招商,稀土新材料和新能源深加工产业风生水起。

2022年,江华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五好”园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等六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园区、湖南省开放十强园区,连续6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经验剖析】

以商招商——

拥有64家电机企业,“中国电机之城”声名鹊起

初秋的江华,天空碧蓝,山峦拱翠。

群山环抱中,位于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威斯特机电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繁忙作业,产销两旺。

2016年以来,江华电机企业从1家发展到64家,生产电机的46道工序基本实现本土化。去年,该县生产电机产品5亿余台,“中国电机之城”声名鹊起。

▲湖南佛尔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发货。 蒋克青 杨丁香 摄

江华地处深山腹地,不通江达海,不通高铁、无水运和航空,受省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影响小;而且,过去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不全,属典型的“先天条件”不足。

为何众多电机制造企业会“群聚”江华这个山旮旯里?

县委书记段贵建介绍,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县里坚持主动招商、真诚服务,客商感受到江华发展的温度,形成以商招商良性发展局面。

湖南威斯特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进入江华的电机企业。

岳阳湘阴人柳伟和弟弟是“威斯特机电”的创始人。此前,兄弟俩在广东东莞开办电机制造企业。

近年来,沿海地区用工、水电等成本高,不少制造业企业向内地迁移。

柳伟兄弟俩也筹划搬迁工厂。

工厂内移到哪?他们考察了全国不少地方,各有优点和不足,很难取舍。

2016年9月,柳伟兄弟俩在返湘考察途中,听说江华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很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江华考察。

他们事先没有跟当地政府联系,自己在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企业经营者了解情况,得知当地党委、政府服务周到,对企业“有求必应”,这才决定与当地政府接触,并提出,机器设备的搬迁、安装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希望得到县里的补贴。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回复,补偿企业搬迁和安装费用。

这让柳伟兄弟俩下决心把企业搬迁到江华。

然而,圈内同行并不看好他俩的决定,极力劝阻:江华地处偏远,不利于产业发展。甚至有人还担心招商引资政策好,就怕难兑现,小心“外商”成为“内伤”。

2016年9月,柳伟兄弟俩在江华注册成立湖南威斯特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江华,柳伟兄弟俩感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贴心服务:当地主要领导三天两头来工地查看,对项目建设情况比他俩还清楚,一些他俩没注意到的细节,还是当地领导和工作人员先发现、提出,并及时解决;他们不用操心办理各种证件,都是办好送上门;当地政府还帮助企业招工……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威斯特机电实现快速发展。2017年,公司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2022年,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目前,70%的电机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

柳伟兄弟俩在江华发展“顺风顺水”,引起了同行的关注。

刘树辉是柳伟的朋友,以前也在东莞开办电机生产企业。2018年来到江华,投资2亿元创办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

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从当初厂房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6条生产线、100余名员工、年产值6000余万元,发展到如今厂房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90条生产线、员工500多名。去年实现产值近7亿元。目前,国内72%的按摩器材,用上了该公司生产的蜗杆轴传动直流微电机。

以商招商,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又带动生产漆包线、小五金等上下游企业落户江华。

稀土新材料,也是江华可圈可点的产业。

江华丰富的稀土资源,引得稀土新材料加工企业纷至沓来。拥有新材料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9家。江华正海五矿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钕铁硼合金薄片”,市场占有率居省内第一、全国前三,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目前江华已形成以稀土新材料和新能源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电机和电器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集群。全县“一主一特”链条企业总数144家,产业集聚度达75%。

▲湖南佛尔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 蒋克青 杨丁香 摄

做优做强——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

对引进落户的企业,江华继续予以关注,助力做优做强。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军臣介绍,县里主动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将亩均效益好的企业,优先纳入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化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记者在湖南长锦成电器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2018年在江华落地,先后获得“一种可拼接传动的小型电机”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发明专利等73项专利。

公司制造总监左泽祥告诉记者,公司能获得这些专利,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去年,长锦成电器在一项技术革新中遇到瓶颈。当地相关部门得知消息,主动联系省里的专家教授到企业指导,通过努力,扫清了技术上的“拦路虎”,还帮助该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金融、技术发展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团队,他们积极服务企业。

湖南锐毅马达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生产低噪音直流电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订单量少。

▲湖南锐毅马达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蒋克青 杨丁香 摄

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团队促成锐毅马达与高校共同研发高效低噪音的直流无刷电机,并辅导该企业参加2021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2021创客中国大赛,获得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三等奖、2021创客中国大赛优秀企业奖,直接产生有效订单近1300万元。

去年,锐毅马达实现产值3亿余元。“今年,公司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公司董事长陈金龙说。

由于“孵化”成效明显,2022年,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到目前,中国稀土、中国风电、安徽海螺等20家上市公司在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园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成功培育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排第一名。

将心比心——

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

“招商引资,前期看政策,中期看配套,长期看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服务者”……这是江华全县上下的共识,早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从开展“企业的事马上办、特事特办”的保姆式服务,到如今推行“五心四到两保障”母亲式服务,江华不断细化服务内容、优化营商环境。

“五心四到两保障”母亲式服务,即,以“办事顺心、创业安心、工作开心、生活舒心、消费放心”的标准服务企业,以“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要求约束自我,坚决做到法律法规保障到位、责任义务保障到位。确保企业办证办事“零跑腿”。

湖南泉想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红告诉记者,在江华,各级各部门主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今年4月3日,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斌在湖南泉想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走访时,得知该公司准备用6号厂房向银行抵押贷款,却因厂房还没有拿到不动产权证,影响贷款办理。

“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符合政策的事,立即办、马上办。”当天下午,县住建局、县档案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湖南泉想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对企业需要完善的手续,大家出点子、想办法,帮助其解决;对部门需要承担的工作,一项项推进。

通过努力,4月10日,湖南泉想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6号厂房的不动产权证,顺利办理了贷款。

江华各级各部门服务企业做到24小时待命、“随时在线”。2022年1月29日,临近除夕,湖南瑞思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负责人周克良反映,他在广东无法抽身到江华现场办理公司注册,担心因此影响项目建设。

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游海清得知消息,立即与县市场监管局协调,召集人员协助企业准备好公司注册资料,当天,就为湖南瑞思达项目办妥了公司注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上半年,江华共签约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合同引资52.23亿元;电机企业完成税收4247.73万元。

【发展感言】

走稳偏远山区的逆袭之路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 段贵建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 吴军臣

江华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契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崛起稀土新材料和新能源深加工、电机电器两大产业。

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要求,江华还存在产业体量不够大、产业链紧密度还不够高、土地的附加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的短板。

省委、省政府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省委书记沈晓明到江华调研时强调,要立足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为江华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江华将致力于继续做大做强稀土新材料和新能源深加工、电机电器两大产业。

一是狠抓园区建设,为企业落户“筑好巢”。创新机制,实行“投资人+EPC+O”模式,对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等实行一揽子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签约即搬迁、入驻即投产、投产即建设、建成即达产”超常规发展模式,确保企业边签约、边生产、边建设、边转移、边升级。

▲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熊洋 摄

二是持续优化环境,为企业安家“服好务”。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服务,以“更优”的服务内涵、“更快”的办事效率、“更清”的政商关系,全心全意全力当好“红娘”“保姆”“店小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三是注重择优招商,为产业链提质“引好凤”。围绕拓展“一主一特”产业链精深加工、成品加工等,瞄准与江华契合度高的产业链主导型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动上门招商,探索建立平台公司以入股方式参与资本招商,推动“一主一特”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

(一审:夏博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思想领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