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红”,红天下】醴陵玻璃椒,不仅是一道美味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廖义刚 戴鹏 廖文]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戴鹏 通讯员 廖文

9月3日,来醴陵出差的戴强对醴陵玻璃椒炒肉赞不绝口:“香气浓郁,微辣中有甜味。”

醴陵玻璃椒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湘赣红”公共品牌。醴陵市委、市政府通过建设特色基地、深加工厂、冷链物流、农产品冷库,成功突破储藏、包装、运输瓶颈,打造一条玻璃椒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联村发展“百年老椒”

8月31日,记者从醴陵市区出发,探访醴陵玻璃椒主产区之一的明月镇。该镇新台村、七星村、贺家桥社区等6个村(社区)种植醴陵玻璃椒。村道两旁的农田里,不时看到村民采摘辣椒的身影。

醴陵玻璃椒,形似牛角,色泽鲜艳,因晒干后光滑通透如玻璃而得名。翻阅《醴陵县志》,玻璃椒种植有上百年历史。

凭借高颜值、高品质,醴陵玻璃椒曾经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各村单打独斗,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产品口碑,玻璃椒产业一度没落。

“靠一个村的‘点上开花’,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只有携手抱团,才能实现‘面上结果’。”醴陵玻璃椒合作经济联村党委书记唐亚旭介绍,“我们成立联村党委,抱团发展,让品牌复兴走上快车道。”

联村党委建立后,6个村(社区)不再“各自为战”,制定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统一为全镇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进资源共享。

有了质量保证,村民种植的鲜椒收购价,从最初的每公斤4至6元提高至12元,干椒价格也翻了一倍。

如今,醴陵玻璃椒种植规模近万亩,年产量约6000吨,有加工企业15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2.5亿元,主产区的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6万元。

辣椒火红,日子红火

“现在家家户户种植玻璃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明月镇党委书记邹政大介绍,通过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挥“一村一品”优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云岩社区是醴陵最偏远的农村社区,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原来的小田块整改成大片田,新修水渠,解决辣椒怕涝怕旱的难题。今年,云岩社区玻璃椒的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迎来一个丰收年。

玻璃椒喜获丰收,带动村民增收。村民贺秋生给记者算起今年的家庭收入账:家里种植4分地的玻璃椒,养了几头猪,一年下来,夫妻俩增收3万多元。“加上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今年全家总收入超过10万元。”贺秋生乐呵呵地说。

分装、打包、装箱……记者走进醴陵市岩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玻璃椒加工车间,工人抓紧生产,赶制订单,一片忙碌景象。

“一个小小的玻璃椒,能延伸出什么产业链呢?”岩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政说,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农户参与的“四统一参与”订单式产业链条,原本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有了固定标准和系统化流程。

特别是统一使用“醴陵玻璃椒”品牌,贴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溯源码,真正将玻璃椒品牌经营起来、推广开来。

现在的明月镇,原本单一的新鲜椒产品扩展到新鲜椒、辣椒酱、剁辣椒、辣椒刀豆、辣椒礼包等多个品种。

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醴陵玻璃椒跻身农业农村部推荐产品前100名单,品牌强度为758,品牌价值达1.75亿元。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湘赣红”,红天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