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字号”国企勇创一流——湖南高质量发展怎么看怎么干之六

[来源:华声在线]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邹继红 张尚武 胡信松 王亮 胡盼盼

调研主题

近几年,湖南国企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省属监管企业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涌现出湖南钢铁集团、中联重科等优秀企业,对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湘字号”国企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应对风险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还不足,需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1  什么样的企业可称世界一流

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推进会,将中国电科、中国石化等10家中央企业,上海汽车、安徽海螺、潍柴集团等7家地方国有企业纳入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建设范围。这是国务院第二次遴选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如何定义世界一流?

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世界一流企业的“16字标准”,即“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

细看“16字标准”,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品牌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治理现代化则是企业稳健发展的保障。

“世界一流企业,就是要在这4个方面领先,居世界前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翔称,世界一流企业的“16字标准”,背后有一套复杂的评价体系,门槛很高。

2018年起,国务院国资委深入推进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首批选出国家电网、宝武钢铁等11家央企,围绕产品、品牌、创新和治理展开探索。加上今年扩充的17家,全国已有28家企业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示范生”。

这些“示范生”掌握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拥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具备引领产业生态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价值创造、企业治理、资源整合、品牌影响等方面,为国内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作出表率。

以地方国企安徽海螺集团为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安徽海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建材企业之一,2022年以397亿美元营收蝉联《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353位。除营收外,海螺集团拥有海螺水泥等世界知名品牌,享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创新能力突出。

目前,尚未有湘企入列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告诉记者,与国务院国资委明确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相比,湖南国企目前无论经济指标,还是产品、品牌、治理等维度,的确都存在一定差距。

2 哪些“湘字号”国企接近世界一流

2022年11月初,省国资委宣布,省属监管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省国资委系统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标“16字标准”,参照示范企业,哪些“湘字号”国企已接近世界一流?

记者通过调研梳理发现,21家省属监管企业中,湖南钢铁集团、湖南建投集团,以及省国资委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联重科,已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潜质。

2022年8月3日,《财富》世界500强年度排行榜发布,湖南钢铁集团首次上榜,以340.61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21位。这是湖南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过去一年,湖南钢铁集团在大环境疲软的背景下,实现营业收入2201亿元、利润150.3亿元,以行业排名第9位的钢铁产量,创造了利润排名第2位的奇迹。

作为一家地处中部的内陆型钢企,既缺煤又缺矿,也不沿海沿江,湖南钢铁集团如何异军突起?记者来到集团旗下的涟钢公司采访。

“咣!”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块烧红的钢板在轧机中来回滚动,不断变薄。6月28日上午,涟钢1580热轧线,一批新板材正在进行轧制。这条今年3月新投产的生产线,主要生产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中高碳钢等高端钢材。

涟钢党委书记、总经理严立新告诉记者,随着该线达产,涟钢硅钢的年生产能力将提高至近300万吨,产品板型质量进一步提升。

涟钢1580热轧线只是湖南钢铁集团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几年,湖南钢铁集团深化改革,持续深耕主业,集中要素资源,强化科技攻关,推进产品结构迈向“高精尖”。

在造船、海工、汽车、桥梁、工程机械等多个细分市场,湖南钢铁集团逐步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如今,湖南钢铁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宽厚板生产企业、亚洲最大的薄规格高强钢生产基地、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

与湖南钢铁集团有所不同,有实力冲击世界500强的湖南建投集团,得益于湖南国企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022年7月20日,湖南国企改革放出“大招”:10家省属国企整合重组成5家,锚定一流企业目标,打造湖南省属国企的“旗舰阵容”。

5起重组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湖南建工集团和湖南交水建集团合二为一,组成湖南建投集团。

合并前,两家企业均位列湖南省内前30强。联手后优势互补,集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于一体,崛起为全省建筑业“链主”企业。

重组以来,湖南建投集团围绕主营业务,将原35家二级企业整合为20家,有效提升专业集中度,释放资源集成的规模效应;强力推进“压层级减法人”,压减出局44家分公司、77家子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规避同质竞争,建立敏捷型扁平化组织体系;建立市场化选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及不胜任退出机制……

随着资源重组、组织重构、制度重建、文化重塑等系列工作稳步推进,湖南建投集团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7月4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其中A、B、C、D四个指廊由湖南建投建工集团承建。“在这个大项目中,我们是承建企业中唯一的省级国企。”湖南建投集团T3航站楼项目负责人杨舜太告诉记者。

(7月4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T3航站楼由多家企业联合施工,其中A、B、C、D四个指廊由湖南建投建工集团负责承建。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杨舜太是一名“85后”。他介绍,湖南建投集团组建后,综合实力更强,参与市场竞争底气更足。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得到重用,企业的开拓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

一年来,湖南建投集团在粤港澳、大西南、东南亚市场积极拼抢,项目竞争频频得手,业绩持续突破。

2022年底,组建仅半年的湖南建投集团交出亮眼成绩单:承接业务量286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70.67亿元,距离世界500强的营收门槛(286亿美元)仅一步之遥。

“湘字号”国企中,中联重科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也是品牌建设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通过持续混改,中联重科形成了“一股领先+相对分散+激励股份”相结合的股权结构,实现既让国有资本控股、保值增值,又引入外来“活水”的目标。

“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中联重科居第6位,并问鼎“2022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10强”,稳居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前3位。

张翔称,上述3家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湘字号”国企勇创世界一流企业树立了榜样。

3 “湘字号”国企如何追赶世界一流

“实事求是讲,地方国企追赶世界一流,勇气可嘉,但难度较大。”省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其实有点“取法乎上”的味道,就是激励大家勇攀高峰。

可喜的是,围绕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湖南已有清晰的思路。

——锐意改革,夯实根基。

2022年底,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成效显著,最直接的体现是,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由28家减少至21家。

随着数量缩减,湖南国资国企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平均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由543亿元、220亿元、12.6亿元提高到760亿元、300亿元、15亿元,加快“做强做优做大”。

——精准定位,梯次推进。

根据企业禀赋和基础,省国资委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拓展成建设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及行业一流企业,引导湖南国企脚踏实地迈向高质量发展。

像湖南钢铁集团、湖南建投集团、中联重科,综合实力强劲,海内外知名度高,目标锁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聚焦钢铁冶炼加工主业,到“十四五”末,湖南钢铁集团目标资产达到2500亿元、营收3000亿元、利润200亿元,稳居世界500强之列;湖南建投集团全力打造建筑业“链主”企业,到“十四五”末,目标资产达到3500亿元、营收3000亿元、利润120亿元,跨入世界500强。

(3月27日,湖南钢铁集团涟钢1580热轧线投产。孙远平 摄)

湖南有色集团、湘电集团等老牌国企,志在建设国内一流企业。

湖南有色集团打造矿山开采、矿石冶炼、材料加工、有色金属回收、固废治理和投融资的有色产业链,目前是国内第七大产金公司、中国锑矿资源的龙头企业之一;湘电集团聚力绿色、低碳电工装备,高效节能电机的设计与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湖南海利集团、湖南轻盐集团等在行业内影响力很大,目标是建设行业一流企业。

湖南海利集团聚焦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是我国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龙头企业;湖南轻盐集团在全国建立了六大生产基地,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盐业前三。

——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展开。目前,省属国资近80%的资产布局在建筑、冶金及社会服务等传统产业,急需进一步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湖南国企需加强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推动资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以及酒店旅游产业链等领域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带动全省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对湖南国企而言,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攀登的过程。”肖文伟称,以创建世界一流为契机,湖南国企将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更好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启示

系统科学谋划

稳步精准推进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借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东风,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从这次调研中得到启示,改革是国企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要在产品、品牌、创新和治理4个维度上找差距,深化改革,加快追赶世界一流。

做好顶层设计。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大事要事。省国资委先后印发《关于监管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措施》《湖南省国资委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通知》,强化对标提升和分类施策,深化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制定清晰的“施工图”。

分类精准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绝非易事,其标准高、要求多、任务重,非精准有力的举措不可。省属监管企业共有21家,产业领域、行业特点各有不同,建设一流企业的条件也不一样。省国资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禀赋及发展程度,明确建设世界一流、国内一流、行业一流企业三大类别,因企制宜推进一流企业建设,确保实事求是、有效推进。

具体落实到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焦点在一流,落点是企业。截至目前,各省属监管企业均制定了一流企业工作建设方案,从价值创造、科技创新,到制度建设、品牌塑造,各企业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方案、办法。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幕,省属监管企业将立足湖湘特色,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