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非遗匠人⑤|胡建忠:戏窝子出名角,助传统花鼓戏上“云”圈粉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贺瑜]

编者按:

湖湘大地尽显非遗之美。6月24日,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湖南,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湘”遇非遗之旅!从竹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湘西苗族鼓舞,到浏阳花炮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侗锦织造技艺等,节目聚焦湘楚大地的非遗技艺,展现芙蓉国里独特的湖湘文化。为展示湖南非遗之美,华声在线特别策划“你好,非遗匠人”系列报道,聚焦湖南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华声在线7月6日讯(记者 贺瑜)“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十指尖尖把茶采,采起细茶转家园……”7月4日晚,长沙市戏剧艺术中心一曲欢快、悦耳的花鼓戏《采茶调》响起,胡建忠踱着小碎步走到台前,水袖一展,一开腔,那清亮通透的嗓音颇具辨识度。

6月底,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播出,来自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胡建忠精彩亮相,展现长沙花鼓戏的风采。

痴迷花鼓戏,“小戏迷”握紧戏曲接力棒

胡建忠生在益阳沅江,那里花鼓文化历史悠久,被冠以“花鼓戏窝子”的美誉。童年时期,胡建忠常听妈妈唱起花鼓戏经典剧目《刘海砍樵》,广播里也时常响起《补锅》《打铜锣》。逢年过节,民间老艺人们便自发搭台子唱花鼓戏,很是热闹,胡建忠便常常求妈妈带她去看。后来,只要听说哪里有花鼓戏看,胡建忠便饭也不吃,拎起小板凳就要出门。年幼的她还难以完全理解剧情,但那咿咿呀呀的腔调似乎有魔力,吸引她凝神细听。

1986年,胡建忠在得知沅江县花鼓戏剧团招小演员的消息后,决心要去学戏,然而父亲却认为女儿并不是当演员的料。因担心爸爸阻挠,胡建忠干脆前往隔壁镇考试,从此走上了学习戏曲的道路。

在花鼓戏演员培训班学习时,胡建忠已十七八岁,在新招收的一众小演员中年龄偏大。为此,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学习戏曲基本功时,脚磨出血,染红了鞋子,她也全然不知,直至启蒙老师陈曼英提醒后才发觉。“学戏曲很残酷,作不来假”,胡建忠笑言,为了不被淘汰,她经常偷学偷练,晚上下课后,还会留在练功房继续给自己“加餐”。

后来,胡建忠又考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戏曲要掌握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这样才能展现最地道的戏曲艺术。”胡建忠表示,为了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角色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自己都会反复琢磨,下足功夫。

甘坐冷板凳,“老字号”立足传统求创新

毕业后,胡建忠加入了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跟随老演员们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从正月初三开始,好几个月都在外巡演。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胡建忠笑着说,戏曲演出市场还相当红火,穿着军大衣外出巡演,再回来已经是很热的天气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花鼓戏面临诸多困难,如戏曲观众日趋老龄化、市场萎缩等。“当时一起在艺校学习的十多个学生,很多都改行了。”胡建忠回忆,当时自己也一度有过下海经商的念头,但还是舍不得舞台,认为传统的戏曲艺术还是要靠专业演员去坚守。

胡建忠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也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停演不停训”成了她的常态,此外,她还向贺艾芸、刘赵黔等戏曲名家学艺。在唱功方面,胡建忠当时高音较为吃力,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胡建忠表示,“戏曲演员若没有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艺术生命可能会缩短。”为此,她平时十分注重保护嗓子,“吃辛辣食物容易上火,烟酒会刺激喉咙,怕影响演出,所以一直严格约束自己。”

谈及花鼓戏的传承工作时,胡建忠称,要当好承上启下的“继承者”,既要汲取名家教授们的戏曲精华,又要去传承给年轻演员。作为演员中的“老字号”,胡建忠每年仍会参与160场惠民演出,还担任长沙花鼓戏杜鹃花艺术导师,将钻研出的歌唱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演员。

玩转直播间,“中生代”演绎经典花鼓戏

去年9月,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账号“长沙花鼓戏”,正式开启每3天一场、每场3小时的文化惠民线上演出。胡建忠主动请缨,配合演唱花鼓戏经典片段,还特意参加了主播培训班,考取相关证书。

回想第一次直播,胡建忠坦言,开播前很紧张,但一站到台前,唱起熟悉的花鼓戏就慢慢放松下来了。跟平时演出的大舞台比起来,抖音直播间稍显“袖珍”,胡建忠要在几米的距离内将戏里的动作全部完成;在舞台区域压缩的同时,高清的镜头又进一步放大了演员在台上的造型和动作。

“直播面向的是全世界观众,若是出现了任何差错和瑕疵,评论区马上就会有观众提醒。”胡建忠说,在每场线上演出之前,演员们都会在下午3点开始化妆、合乐排练。直播不仅考验演员们的唱功和对角色的理解、揣摩,对应变能力也有要求。“既要在屏幕前唱念做打,还要不时与观众互动。”这让胡建忠犯了难,为此,她特意向青年演员求教,向他们学习直播技巧和互动话术。

“没想到长沙花鼓戏的观众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加年轻。”胡建忠说,通过直播,传统戏曲艺术正在“圈粉”年轻人,她也对年轻戏迷的喜好和当下的流行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将对未来的花鼓戏传承工作带来不少启发。

(视频拍摄:邹尚奇,视频剪辑:刘盈,海报设计:田叶)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你好,非遗匠人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