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湘非紧密合作的桥梁——2023“非洲媒体湖南行”采访活动侧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施泉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施泉江

7月2日,为期4天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圆满落幕。

万里奔赴,湘“非”情深。6月27日至30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的非洲18国媒体团,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开启2023“非洲媒体湖南行”采访活动。21位非洲媒体记者走进中非博览会现场,参访长沙、湘潭、邵阳等地,近距离了解、感受湖南,盛赞“湖南打造了对非经贸合作新机制,有力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愿为非中合作牵线搭桥”

“再次来到湖南,感觉非常亲切。”此次到访的非洲媒体团,不少记者2019年就曾赴湖南采访。媒体团“有备而来”,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对非投资、农业现代化……非洲与湖南交往的各个领域,都是他们关注的热点。

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非洲媒体记者们走进自己国家的展区。璀璨的南非钻石、花果香四溢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辣得人头皮发麻的卢旺达干辣椒……记者们纷纷化身“推荐官”,推介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

新能源展区展示了一大批“中国制造”的家庭储能产品。“你们非洲客户多吗?”“光伏控制品的使用周期多长?”厄立特里亚《形象报》主编阿曼纽饶有兴致地与展区负责人交流采访,并表示“愿为非中合作牵线搭桥”。

逛展中,布基纳法索《希德瓦亚报》记者纳黛热对一款驱蚊水产品特别感兴趣。“我们国家蚊虫多,我想这样的产品在非洲会很有市场。”她告诉记者,回国后,会进一步把中国好的产品,尤其是适合非洲的产品广为推介,为中非经贸发展作贡献。

“这次博览会让大家有机会进一步相互了解,对非洲和中国都很有益。”布隆迪《新生报》通讯记者克鲁德·哈吉泽马纳认为,通过此次博览会,非洲国家能进一步了解湖南企业,中国企业也能多了解非洲产品,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中国制造,Very nice!”

大米、植物油、面制品、冻品……6月27日下午,非洲媒体团走进湖南农业集团,品种繁多的农副食品令大家目不暇接。

“大米产地在哪里?”“企业现在有多少加工厂?”《安哥拉日报》记者保罗·卡库罗一路紧跟讲解员,不时提出问题。

乍得24电视台记者恩加库图希望把湖南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回国。“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长期扎根乍得,不断拓展农业技术合作援助项目,在农业科技、农业人才培训等方面,我们需要向中国和湖南取经。”恩加库图说。

6月28日,在亚洲富士电梯集团公司邵阳生产基地,非洲媒体记者在生产车间,感受智能生产的魅力。在体验360度四面开门电梯后,大家由衷点赞:“中国制造,Very nice!”

由于气候原因,非洲朋友十分喜爱戴假发,假发成了非洲女性宁可不买衣服鞋子也一定要买的“刚需”产品。

在邵阳阳光发品有限公司,媒体团成员一进到成品展示区就对各种样式的假发爱不释手。纳米比亚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时政记者塞莉玛·海诺克买下心仪的假发后迫不及待地戴上,瞬间换了个新发型。而来自喀麦隆的阿兰·马兹达则与阳光发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谈起了合作,希望共同开拓家乡的假发市场。

“湖南发展‘加速度’令人惊叹”

“长沙城市建筑很漂亮,项目建设很火热。湖南发展‘加速度’令人惊叹。”乌干达《新愿景报》多媒体记者弗朗西斯·依莫宗·伊穆库勒谈起第二次到访湖南的感受。

6月29日,在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今日喀麦隆商业》记者阿兰·马兹达脱下鞋袜,赤脚参观。看着一旁疑惑的同行,他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习俗,去到伟人故居都会如此。”

“我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所以对毛泽东主席很感兴趣。”利比里亚广播电台新闻总监弗朗西斯·佩莱纳告诉记者,很荣幸能在毛主席家乡更加详细了解这位伟人的生平。

作为“非洲媒体湖南行”采访活动的重要一站,6月30日上午,非洲媒体团还受邀走进湖南日报社和筹备中的湖南国际传播中心参观考察。

在湖南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屏幕上数据实时更新,采编生产流程一目了然,现代化的采编设备给非洲媒体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能够和湖南日报社发展很好的合作关系,学习一些先进的采编技术。”厄立特里亚《形象报》记者阿曼纽表示,欢迎湖南日报的朋友到非洲去报道,去了解那些可爱的人民。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

相关专题:共谋发展 共享未来——聚焦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