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
湖南名师解读高考作文“故事”里的事
6月7日,吉首市第一中学考点,送考老师与考生击掌。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彭璟 摄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6月7日,2023高考湖南语文作文题揭晓。考试结束后,三湘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湖南名师,并邀请了几位老师与考生同题作文(详情请扫码)。老师们纷纷表示,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借“故事”考素养,以“力量”促成长
周玉龙:长沙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长沙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
“好的故事”要求考生热爱生活、深入社会、关注时代、心系家国,“故事是有力量的”则考查了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整体上看,考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也体现了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第一个特点是“生活化”。生活里有故事,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它的故事,我们在听故事与讲故事中成长。生活有多宽阔,故事就有多精彩;越是深入生活就越能感受故事的力量。而这故事的力量,无疑能培育人的品格,促进人的成长。
第二个特点是“情境化”。写作是要有源头和起点的,这个源头、起点越是平和朴实越能激活考生的表达欲望。本题以“故事”与“力量”为关键词描述了情境,这些情境包含生活情境、学科情境与文化情境,很好地呼应了《高中语文课标》提出的学科理念,体现了课标对教学与考试的引领作用。
第三个特点是“限制性”。作为考场作文,它需要区分度,“限制性”是众多的区分度中的一个元素。考生应该从“故事”“好的故事”开始,朝向“有力量”去表达。
第四个特点是“开放性”。本题的开放至少体现了两个层面和四个维度:第一个层面,既有关涉人际交往的“表达与沟通”,也有涉及审美感悟的“触动心灵”,又有促进青年成长的“启迪智慧”;第二个层面,有个人成长、命运改变,更有培育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的“民族的形象”的展现。题中的省略号,意味着“故事”的开放领域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形,只要符合“好”和“有力量”即可。
“好故事”值得咀嚼
杨准:长沙市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此作文试题紧扣“立德树人、为国选才、指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在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考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试题言简意赅,基本没有设置审题障碍,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仔细研读,我认为它具有三个特点。
以文育人。试题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正确认识生活日常,中国特色和国际潮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坚定理想信念迎接未来。
公平中正。大多数考生成长过程中都有听故事的经历,因此本题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但是审题容易,出彩很难。平时语文功底扎实,积累丰富的学生如果能够放眼广阔的社会空间,逻辑清晰,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思辨不足。吹毛求疵来看,这个作文题值得商榷的是:“好故事”固然是有力量的,那“坏故事”呢,未必不能带给人启示和智慧?但文题的陈述恐怕极大地约束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阅卷场上出现大量人云亦云、空洞乏味文章的概率会极大增加,而文采斐然、思想深刻、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令人期待。
注意“故事”广阔外延和特征辨析
黎新波、刘婷: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师
本题要求考生对“故事的力量”进行联想和思考,既接地气,符合人生实际,也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视野。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的联想和思辨能力,指向明确。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为两个并列分句。首句阐述了故事的具体效能,关键词包括“帮助表达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后一分句则突出故事的整体影响力,暗含“个人”“民族”的纵向跨度。省略号是列举的省略,也是一种暗示:好的故事产生的影响不限于此,你还思考到好故事具有什么“力量”呢?由此撬开考生思考联想的巨大空间。最后一句为一层,以“故事是有力量的”一句点明主题中心。
审题时,既要注意“故事”广阔的外延,也要注意“故事”的特征辨析。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至于故事的讲述方法,是对故事力量的进一步理解,是对故事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是题中之义。同时,考生还应注意思考“故事的力量”指向和来源。力量可指向能力层面:能够帮助提高表达沟通的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也可指向精神层面:能够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给人以智慧和温暖……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故事深入分析,也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其更有力量当更好。
回到阅读,回到文字的力量本身
向昀: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教师
2023年新课标1卷的高考作文题,相比以前的题目,确实做到了简化,遥遥对标了四省联考题中出现的极简作文的新趋势。简化作文材料,就是减少对学生的思维约束,写作的开放度越高,学生的写作生态就越自由,真正的思维品质就能得以体现。简化写作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反而有更大的感受空间,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在构思作文和行诸文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次会更丰富,因而学生的表达层次也会更丰富。这道题非常好地展现了对近年来作文题的一次超越,对写作趋同是一次很好的纠偏。
该作文题呼应刚过去不久的世界读书日,让学生的视野回到阅读,回到文字的力量本身。同时让故事勾连人、人的精神世界和国家民族。让写作回到书斋,让书斋走进生命和社会。
故事是浓缩的世态,是提炼了的人性,是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精彩呈现。读好故事,是一次精神上的遨游,让人脱胎换骨;写好故事,是一种内心热情和理想追求的外放;而让自己成为好故事的一部分,就是故事的力量。
笔力可以落在街头巷尾鲜活的人身上
李卓: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麦田格创始人
材料中,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派生出三个角色:听故事的人、讲(书写)故事的人和故事之中的主人翁。
从听故事者的角度,写自己听过一些怎样的故事,产生过什么样的触动与思考,得到过什么样的力量,是一个不错的立意。从讲(写)故事者的角度,谈什么是真正的好故事,为什么要讲好故事,以及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故事的力量,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从故事主人翁的角度,谈自己身在故事之中的经历,所思所悟,算是别出心裁。把以上三个角度结合起来写,更显厚实。
如果选择宏大叙事,如讲中国故事,建议大家“以小见大”,而非泛泛而谈,停留在云端。如果选择讲城市故事或乡村故事,建议不要停留在“网红城市”现象或“乡村振兴”这些大主题上,笔力可以落在街头巷尾、田边陌上的鲜活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