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戴芸伊:美人织香草,让汨罗香囊走向世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奕樊]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奕樊

“汨罗香囊承载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求索精神和清廉精神,可以说是屈原的代言物。”2023年4月,一场“屈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汨罗市归义镇实验小学举行,戴芸伊拿着制作精美的汨罗香囊,向孩子们讲述香囊背后的文化故事。

“90后”海归、湖南开放大学讲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戴芸伊身上有很多标签,但最让她感到骄傲的还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

“制作香囊是我们汨罗逢年过节的一种习俗。”戴芸伊说,待到春笋出芽、艾草遍野、桂花花开时,就是制作香囊的最佳时节。戴芸伊的童年记忆里,笋壳、纸张、棉布、丝绸和珍珠等材料在奶奶的巧手下,无论贵重与否,都能化身为一个个充满中华韵味、散发沁人心脾味道的香囊。

戴芸伊曾在法国留学5年,她在西方世界里感受到了成熟的文化品牌带给当地居民的自信。“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到法国旅游?是因为法国的艺术。”留学期间,戴芸伊的一名科任老师在课堂上说,全世界的游客愿意花一下午的时间享受法国的香水、红酒和甜品。

而每每被问到“你从哪里来”时,戴芸伊总要解释半天,即便是谈到“粽子”“龙舟”和“香囊”等从小引以为豪的关键词,也难以吸引对方。“法国人每天都用香水,但是奶奶做的香囊更天然、更养生、更韵味悠长。”戴芸伊很不服气,屈原在《楚辞》中留下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表明香囊早在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香囊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香囊文化的源远流长。

“汨罗香囊从《楚辞》中走来,屈原文化中的东方美学应当被更多人了解。”这样的念头一直萦绕在戴芸伊的脑海里。

2017年,戴芸伊放弃在杭州跨国企业的职位,回到家乡想要把汨罗香囊发扬光大,却遭到亲戚朋友们的反对。“汨罗没有让‘种子’发芽的土壤”“传统文化没有办法维持生计”……彼时,国潮文化在年轻群体中还未盛行,很多人认为戴芸伊在自毁前途。

戴芸伊开始了自己的孤独之旅,但困难超乎她的想象。汨罗香囊制作技艺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的组成部分。“但它不像龙舟和粽子一样有那么高的知名度。”戴芸伊说,作为一项女红技艺,覆盖面小、又难以维持生计,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这份国粹,汨罗香囊古法技艺濒临失传。

当务之急是将完整的工艺制作方法尽快留存。6年来,戴芸伊扎根在汨罗乡野、穿梭在大街小巷,从一页页史料文献、一份份口述记忆、一张张照片影像中记录和寻访汨罗香囊的古法技艺。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汨罗香囊的国民认知度。为此,戴芸伊经常带着汨罗香囊辗转汨罗、岳阳、长沙等地,在各类展会集市上摆摊销售;走进校园,担任大学讲师,教授同学们如何保护非遗文化;拍摄短视频,让汨罗香囊在年轻群体中出圈……

2019年,“汨罗香囊制作技艺”正式被批准为汨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芸伊被公布为该项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成功申请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我们将向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戴芸伊说。

6年间,戴芸伊开创了“芸美人”香囊品牌,自主研发汨罗香囊文创产品30余项,带着“汨罗香囊制作技艺”研学旅游课程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线上线下开展了200余场体验活动。汨罗市全市香囊研学课程年接待量超10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带动上万人就业。如今,汨罗香囊已成为汨罗一张亮丽的地域文旅新名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甚至外国友人将戴芸伊制作的汨罗香囊,作为湖南的特产送给亲朋好友、带回自己的家乡。做香囊的第三年,她曾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大单,对方说:“两年了,你做的香囊还是那么清香。”

戴芸伊一直以来都有个梦想——复原“楚辞香囊”。即使困难重重,但家人朋友是她坚强的后盾,求索之路愈加清晰。“今年是纪念屈原怀沙殉国2300周年,希望香囊文化走向全世界,通过汨罗香囊了解屈原至洁的芳香世界。”这位“90后”姑娘期待而又坚定地说。

相关专题:奋斗者·正青春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