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山,读家山!王跃文携《家山》重返家乡溆浦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冯博 吴妤珑 吴岱霞]

华声在线2月3日讯(通讯员 冯博 吴妤珑 记者 吴岱霞)2月3日上午,著名作家王跃文携最新长篇小说《家山》重返家乡溆浦,在枫香瑶寨与家乡读者见面互动,畅聊新书与家乡。当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三,在活动现场,溆浦读者用乡音演绎《家山》故事,展现《家山》传统年俗,充满浓浓的年味。

“爱家山,读家山——王跃文《家山》家乡读者见面会”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怀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怀化日报社、中共溆浦县委宣传部、怀化市雪峰文化研究会承办。

爱家山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家山

《家山》是一部以王跃文溆浦老家故事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写了一个叫沙湾的南方乡村1927年到1949年的历史,最后照应到新世纪。这是一部波澜起伏的地方史志,在这方有山有水充满灵气的地方,演绎着作家先辈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是一部以溆浦为背景的社会变迁史、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也是乡村繁衍史,它是一部生生不息的民族史诗。

在此次分享会上,王跃文与故乡父老促膝欢谈。他自述,一次偶然翻阅“家谱”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不能不写”的创作冲动。谈及创作过程,他搜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方志,钻研户籍田亩制度、捐税征收方式等等,多次重返乡间田野做实地勘察,直到一方水土和那些村民已鲜明生动鼓涌于胸口,他才投笔于纸上,娓娓道出那些鲜活的故事,写到动情处更是“常常以泪洗面”。什么是《家山》?《家山》就是故园,就是故乡,作品写的是作家的家山,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的家山。

读家山,领略家山民俗风情

王跃文表示在《家山》的创作中他大胆使用民间语言,力求还原家乡人物的神态、腔调、笑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等。溆浦县宇航艺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们,以及蔡青青、宋艳梅、荆子嘉等当地读者在活动现场用溆浦方言朗读,活灵活现地还原了书中淳朴的民俗风情、人文风貌。家乡读者代表谭伟平、邓宏顺等分享读《家山》的感受,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家山故事。

“团年饭放在中堂屋吃,老小十几口都围着一张大圆桌,坐的坐,立的立。逸公老儿和祖婆必须坐着,扬甫三兄弟也是坐着,又喊瑞萍硬要坐着。瑞萍不肯坐,三妯娌、三姊妹都端碗立着,边吃边讲笑话。逸公老儿开玩笑,说:‘孔老夫子说食不语。吃饭不说说话,就不热闹了。’吃过团年饭,一屋老小围坐着守岁。”在作品《家山》中,作家重现了近百年前乡村迎新春的景象。而在活动现场,王跃文与读者共同观看了打糍粑等传统年俗表演,领略了乡村独有的民俗风情。

写《家山》,乡土和文化对作家的双重滋养

从1989年至今,作家王跃文已经潜心写作三十余载。早年间,他的多部长篇小说被人们熟知,作品《大清相国》更是畅销近十年,影响了千万读者。而据作家王跃文回忆,四十多岁以前的作品一直与生养自己的乡村没太大关系,但随着岁月流走,生养他的乡村的过去和现在、美丽和忧伤,时刻撞击着他的心头。

中年以后,王跃文深深感念养育他的那片土地,故乡的馈赠也赐予他创作的灵感,2014年作家王跃文凭借中篇小说《漫水》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最新随笔精选集《喊山应》中,第一章节便是他对家乡溆浦对回忆,“我家老宅门口是山间平地,尚算开阔;四周却是群峰耸峙,山高涧深。”而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家山》更是表现了中国乡村山水田园的美、耕织劳作的美,展现出人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融合,这些美学特征都深刻地体现了乡土和文化对作家的双重滋养。一部《家山》,是王跃文回馈故乡和身在其中的伟大的文学传统的赤诚之作。

“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家山》就是这样一部从人民和历史中汲取资源的优秀作品。它立足溆浦,用一个乡村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期间二十余年的波澜起伏,叙述了中国现代史中一段壮丽动人的人民史诗,呈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息、奋勇前行的生命力量。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