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那群兔子的故事,点燃年轻人的爱国激情——专访《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主创林超

[来源:华声在线]

林超。受访者供图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海报。 受访者供图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中华)家。”

很多人都在网上看到过这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若配合着《追梦赤子心》或是《骄傲的少年》音乐响起,总会刷到满评论区的“泪目”。

这句话,来源于一部高人气国民历史普及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下简称《那兔》)。

《那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讲述了百年来种花(中华)家的兔子们,为了民族复兴的前途苦苦探寻,为了共同的大国梦努力拼搏的故事。它带我们走进了百年来的奋斗与牺牲,让我们理解了先辈们的梦想与选择。

严肃的历史题材,对受众来说门槛不低。但《那兔》却用了走心的表达和萌系的画风,赢得了广大网友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的喜爱,一次次地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爱国激情。从2015年至今,《那兔》系列已创作6季,共79集,全网播放量超过30亿次。

这一切,源于80后主创、漫画家林超的一个决定——2011年1月11日,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在成都首飞。从小就是历史迷、军事迷的他,想着不仅要把这一幕画下来,还要做一个记录我国军事发展从无到有的漫画,说说我国强军之路的不易。

今年9月,在《那兔》主创林超亮相芒果TV纪实访谈节目《这十年·追光者》之际,湘江周刊对他进行了采访。

林超看起来就像他笔下的兔子般憨厚可爱。不过,他有个挺酷的网名——麻蛇。“麻蛇更,麻蛇更,麻蛇不更麻蛇羹。”面对种种饱含“威胁”的催促更新,林超感到幸福的烦恼——创作想法都不能透露太多,否则粉丝又翻出来说他“吹牛”。这些催促也让自称“苟到现在不容易”,且“每天都在失去灵魂,想做咸鱼”的他,绝对“躺不平”。

《那兔》是“餐后甜点”

湘江周刊:从漫画到动画,《那兔》已经走过十年有余,成为了影响一代人的IP。在创作之初,想过它会有那么长的生命吗?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个时间或者事件是标志性的,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林超:其实没想过,觉得一开始就是自己画着好玩,能坚持到今天我也很意外。特别深刻的是2015年,我第一次看到我们国家高规格的接回志愿军遗骸,非常感动。而且现在能看到这个仪式常态化了,我感觉挺好的。

湘江周刊:十余年来,又有很多新的年轻人成为了您的受众。对着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感到有创作焦虑吗?现在大家的喜好、追逐的潮流变得很快,会不会担心他们突然就不认可、不喜欢了?

林超:并不担心,就像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年轻人一样,我相信永远都有热爱祖国的年轻人。

湘江周刊:您并没有以直接说教的方式去表达想法,这是不是您对讲述历史方式的一种特别的思考?

林超: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思考。打个比方来说,现在大家看的很多历史为什么枯燥,是因为里面都是考点,且太深刻。就好比一道正餐,一天到了饭点吃,肯定是有点吃腻了,但又不能不吃。

《那兔》属于餐后甜点,可以在吃完正餐以后打打牙祭,但是不能天天当饭吃。我想大家肯定都是喜欢零食甜点的,但它们终究不可能代替正餐。《那兔》的故事以历史故事为基础,是“改编”不是“乱编”,不改变事实的起因和结果,只在过程中做些艺术加工,让年轻人愿意看、喜欢看。

湘江周刊:在《那兔》走过了那么多季之后,哪段历史您讲得最动情?哪些事件最难讲述、最难理清?

林超:第一季第一集吧,真的做了很多的工作才让大家看到《那兔》的动画版,这属于个人的感动。还有就是在这一集中,我们该怎么把晚清到建立新中国之前的这段历史在5分钟内讲出个大概,第一季的导演和我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最后呈现的并不是最完美的版本,有一个版本我是更喜欢的。但是动画就是这样,需要有所取舍。

湘江周刊:能给我们讲述一个您印象最深刻的读者反馈吗?

林超: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些同学看完以后“安利”给父母看,然后就是让作者们深恶痛绝的“人传人”式集体性催更。

湘江周刊:有评论说,《那兔》只是“一扇门”,希望年轻人推开这扇门去了解后面的历史。您很赞同这段话。但会不会有担心,受众推开这扇门之后,感到历史的复杂,得出和您想传达的相反的结论?

林超:直面历史是很重要的一步,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掩饰。很庆幸,国家就是教育我们要直面历史。很多现在的国际关系也好、突发事件也好,你翻开初中近代史教材和思想政治课本,事情背后的逻辑都在上面了。只不过那会儿我们还太小,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过了也就不在意了。到长大以后再就着事情看一遍,才会发现国家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能做到直面历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的屈辱历史,只有施暴者会遮遮掩掩搞历史虚无主义,受害者当然是要摆事实的。

至于相反的结论,我觉得一点也不担心中国人会有相反的结论,除非你站在施暴者的角度去想问题。

现在的中国是《那兔》创作的基础、动力和底气

湘江周刊:我们讲历史、军事一般都是严肃的。我们也注意到,有不少人对把严肃的事情“萌化”是持反对态度的。您是否遇到过这种质疑,又是如何看待的?

林超:我觉得是正向的讨论,主要是在“度”的把握上,好比零食甜点再怎么做也不能做成主食的样子。受众中很少有对内容有质疑的,因为我们的本分就是做好零食甜点,不去想着做主食的活。大家不会有这么多的期待。

湘江周刊:在遇到一些时事,如中印边界冲突的时候,很多网友会向您喊话,希望能马上创作相关的特辑,您怎么看待这种期待?创作有没有考虑过触及更多时事,比如当下我国面临的种种纷争、挑战?

林超:我们当然也会出图,不过一般挑一些我们认为有故事的时事绘画。我们理解大家的期待,不过我们还会再商量。触及时事的很多,还有一些一线触目惊心的素材也有,但我们会先跟相关单位合作,然后以一种更加适合传播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湘江周刊:《那兔》马上就要出电影版了。目前进度如何?故事梗概可以透露吗?另外,制作电影有感到棘手的地方吗?

林超:故事是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写一个“祥子”式的人物如何在红色力量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故事。电影目前还在相关单位过审。

棘手的地方——我不是专业编剧,剧本创作都是靠脑内浮现的镜头的书面化表达。所以还是得和专业的剧本团队一起再打磨打磨,毕竟这就像奥运会,你身体素质再好也要有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名次。

湘江周刊:回望这十年,您认为《那兔》能成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的原因有哪些?对这个IP,还有什么远景设想?

林超:《那兔》成功的原因,是中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现在的中国是我们创作的基础、动力和底气。

关于创作设想,我主要还是想继续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讲故事。其实方法很简单,换个思路,甚至换个标题就行。比如:《湘潭人在北京》《关于爽文小说家挖坑不填真的去拯救中华民族这件事情》《这旧军阀我不当也罢》等等。不过远的先不谈了,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吧,不然后面粉丝翻出来又说我吹牛就尴尬了。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