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龙山县城。
莫 成 胡 域 甘秀珍
红军广场枫叶红艳似火、比耳村脐橙金中带绿、卜纳洞村的茶叶基地绿茵遍野……金秋时节的龙山大地,五彩缤纷点缀山间田野,丰收喜悦点燃振兴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龙山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10年。10年来,龙山全县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生产总值由48.84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年均增长7.6%;财政总收入由3.35亿元增长到11.33亿元,年均增长14.5%;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146元、4166元增加到26516元、12651元,年均分别增长8.1%、13.1%。
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土家苗寨
9月,正是百合上市的高峰期。在龙山县洗洛镇,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大街小巷,处处都呈现着百合丰收畅销的喜人场景。家家户户都忙着挖百合、剥百合,前来收购百合的卡车,排起了长龙。
百合是龙山县的支柱产业,产销均居全国第一,图为龙山县百合基地。
“龙山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山县种植百合已有6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达10万亩,去年总产量达10万吨、总产值10亿元,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9万多农民从中受益。
洗洛镇百合种植大户杜丕军,从事百合行业已经30多年,种植规模超过300亩,年收入超过200万元。富起来的杜丕军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积极聘请村民们到合作社务工,高峰时期,每天都要请200多人剥百合。
彭秋月是当地的剥百合工人,今年42岁,每天可以剥200公斤百合。她笑着告诉我们:“剥百合每公斤8角钱,工资日结,不仅收入比打工高,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当前,洗洛镇百合产业每年吸纳就业超过3000人。
龙山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又处于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交汇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部百合,南部柑橘,中部的油茶和茶叶,各个产业争相发力,为土家苗寨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酉水河划过一个弯,宛如温暖有力的臂膀将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的农舍、田地、橘园紧紧地团在一起。在龙山县南部里耶等4个乡镇,柑橘漫山遍野,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去年产量达8万吨、产值2亿元,5万多橘农增产增收。“里耶脐橙”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绿色食品A级品牌。
龙山县红岩溪畔的茶园。 向莉君 摄
位于龙山县桂塘镇桂塘社区的团山堡油茶基地,1000多亩油茶长势正盛,果实饱满。“每亩毛收入近5000元,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龙山县油茶办主任赵前权告诉我们,2018年以来,龙山县投入资金2亿元,新造油茶林10.6万亩;同时,在全县成立152家村级油茶专业合作社,村民分红比例达80%。
走进龙山县红岩溪镇卜纳洞村黄金茶种植基地,仿佛走入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4年前,从单位退休后向明海回到农村创业,带领乡亲们实现共同富裕之梦。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已在红岩溪镇开发茶业基地3000余亩,带动2100多人就业致富,公司也发展成为集黄金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炊烟起处是故乡——龙山县咱果乡脉龙村桐花寨。
“周边的农户纷纷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茶叶种植规模正不断扩大。公司注册了乌龙山黄金茶商标,品牌效应初步显现,2021年前10个月,茶叶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余万元。”行走在如画的茶园里,向明海激情澎湃、信心满满。
“龙山县少数民族占比超过70%,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最有效的方法。”龙山县委书记时荣芬说,目前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总面积达72万亩,实现综合年产值60亿元,累计带动近20万名土家族苗族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文化旅游,留住最美乡愁
“这都是什么神仙地方啊,真是太美啦!”9月25日清晨,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景区,云遮雾绕、旭日东升,仿佛进入了沈从文先生说的“别一个国度”。来自县内外的游客们纷纷来此观日出、吃烤全羊、住野奢帐篷,欢声笑语久久回响在八面山台地。
八面山·云顶帐篷音乐节。 谢明 摄
龙山县是旅游大县,旅游资源富集、自然生态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现有“中国传统村落”2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龙山县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做好“旅游+”文章,形成了“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龙山县加快景区提质改造,把旅游“空档期”转化为景区提质改造“黄金期”,对里耶、惹巴拉、乌龙山、太平山、茨岩塘5大景区进行全面升级,切实提升景区颜值、内涵、品位和核心竞争力。里耶古城、太平山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茨岩塘、乌龙山大峡谷、惹巴拉、八面山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同时,以“美丽”理念重塑乡村形态,大力发展乡村游,形成了各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年7月,苗儿滩镇获评2020年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洛塔石林跻身“世界地质公园”,龙山旅游业迎来了世界级“金字招牌”。2022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龙山八面山成功举办,带动旅游业强劲复苏,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武陵山区全域旅游新高地的目标正在实现。
“环境太好了,真想在此定居!”9月26日,在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景区,来自常德市石门县的10多名摄影师在此采风。
古寨里,一排排土家“一字房”“转角楼”依山而建,黄墙青瓦、飞檐翘角。村民唱着古老的土家山歌迎接客人。惹巴拉现存明清古建筑500余栋,还有摆手堂遗址、古祭坛、古村巷等土家族标志性建筑,是土家族民居保存最完好的特色古村寨,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寨”。
走进巍峨耸立的惹巴拉宫,庄严肃穆感扑面而来。摆手堂、冲天楼、王宫等建筑,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9年,惹巴拉宫被定为我国第33座影视基地,电视剧《血盟千年》在此拍摄。土家文化研究、土家民俗展示,乡村旅游观光和电影电视拍摄,古色古香的惹巴拉宫,已经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巅峰湖南·最美八面山·环山越野赛,在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举行。 杨芳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龙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强化传统文化传承和节庆营销推广,近年来,龙山先后举办星空帐篷节、云端骑行赛等文旅活动,一时间吸引了大量户外运动和休闲度假游客的目光,成为热搜话题;打造出里耶古城寻秦记、惹巴拉民俗文化、茨岩塘红色体验、太平山休闲康养、乌龙山溶洞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独具特色的土家探源、神奇山川、寻秦之旅、红色芳华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交通提质改造,畅通振兴之路
“多亏这条乡村振兴产业路,再也不用担心脐橙运不出去了,去年全村的脐橙卖了1500万斤,收入3000多万元。”9月28日,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支部书记石勇站在新修的产业路上,看着漫山遍野的脐橙,笑得合不拢嘴。
比耳村以种植纽荷尔脐橙为主要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年产量750万公斤,产值3000多万元。果实成熟季节,每天都有六七辆大挂车过来装货。但比耳村靠山临河、地势陡峭,村里原有的3.5米宽的村级路大货车不能通行。
历年来,外地购买脐橙的大货车只能停靠在远离村子的主公路边,村民靠背篓、三轮车等工具运送脐橙装车,既耗力又费时,每年都要为这种转运方式花费不小的开支,拓宽比耳村级公路一直是全村群众的最大期盼。
龙山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投资1400余万元,修建了里耶镇树木村到岩冲村,贯穿比耳全村的乡村振兴路。这条全长9.6公里,路面宽5.5米的崭新沥青路,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土家山寨惹巴拉。
产业路修到果园里,是龙山县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5221.965公里,全县21个乡镇街道397个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通农村公交,保障了农村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基本需求,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龙山县历史上长期落后的交通状况。1978年,龙山县全县境内仅有9条约380公里砂石路,民用汽车103辆,客运车辆仅7辆。落后的交通是龙山人民心头之痛,也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要致富,先修路。龙山县突出实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扩容升级、县际油路改造、通乡油路建设和“百村通路”工程,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幅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画卷,正在龙山大地徐徐展开。
行走在八面山彩色公路上,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路旁野花怒放。阵阵凉风袭来,花香扑面,沁人心脾。
“道路与景色相映衬,太美了,明年我们还会来。”来自长沙的游客张女士说,八面山是休闲、避暑、康养好去处,在这里,注定是一场让游客惊叹而留恋的旅行。
“十分火爆,半个月接待游客3.8万人,同比增长86%,房间天天爆满,订房要提前一个星期。”八面山景区负责人向康说。
“以前养猪养羊,因路不便,东西卖不出去,饭都吃不饱。”八面山上天堂村57岁的村民米显福说,现在家里有60头猪、6头牛、50只羊、20多只鸡,直接供给景区,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他搞了一辈子养殖,随着路越修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龙山县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水平。一批旅游路、资源产业路、通景路的出现,不仅升级了群众出行条件,而且促进了交通+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可以说,曾经龙山因交通闭塞难以摆脱贫困,如今交通已成为助推龙山加快发展、走向振兴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