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14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昱)7月以来,湖南娄底连发高温橙色预警。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的娄底涟源,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热害与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天气,渠道干涸、河流断流、水库水位骤降……
“设配也好,人力也罢,全力以赴。确保收成,也是为粮食安全做一点点贡献。”面对近3个月的干旱天气,娄底涟源种粮大户黄光明开启四处找水模式,跟时间赛跑,与干旱抗争。
1550亩稻田喊渴,种植户四处找水
在涟源市渡头塘镇洪家村,黄光明种植的水稻有1550亩,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今年7月9日,基地就开始了对双季稻的“双抢”,不料遇上了干旱天气,水稻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
一开始,黄光明拿出早早准备好的水泵,组织人员去周边的老井、池塘抽水,用以灌溉。可塘里的水抽光了,仍然没下雨,“本以为旱天不会太久,哪晓得这么坚挺!”
一直不下雨,黄光明只好开启了四处寻水的日子。离种植基地2公里处,有一个水泵站,为了尽快引水,他在没有挖掘机的情况下,组织几十名人力人工清渠。
到7、8公里外的涟水河引水,借助水轮泵,将水引入水渠,流至山塘。再用水泵将水抽至洋河的杨家坝,全程5.3公里,最后安装水管2.4公里,实现引水入田。
镇政府在种植基地附近打井,解决了200亩左右的农田灌溉,但剩下的1300多亩地仍面临干旱。如何是好?黄光明决定借水。他找到附近的水库,希望能分出一部分水用于灌溉。
“打井、引渠、借水,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目前来看基本保住了晚稻的收成。但若是长时间不下雨,风险仍是存在的。”黄光明表示。
压力虽大,保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
“困难多,压力大,但我们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黄光明表示,耕种一亩地的成本要1200元左右,面对长时间的干旱,经济上的损失是肯定的,只是希望通过努力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黄光明粗略计算了一下,不算人力、种子、农药化肥等,光是引水、借水用电这一项,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大小电泵共计20台,这段时间光电费就超过了3万多元。”
“现在不是计较投入的时候,全力以赴保证粮食生产,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出一份力。”对黄光明来说,保粮食生产是目前的头等大事,“一天不下雨,就会坚持寻水。确保稻谷能够丰收,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链:涟源已投入3000万元保障农田灌溉
面对夏秋连旱,涟源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抗旱救灾技术指导小组,对30亩以上的大户组织专班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落实抗旱措施,科学找水用水。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提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至今,涟源市因为抗旱工作需要共投入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
用一切办法,将损失减至最低。动员群众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如山塘、水库、水井等,做到能浇侧浇,能喷则喷;对干旱绝收的田块,及时动员农民尽早改种;重点宣传节水抗旱知识、水改旱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蔬菜生产节水抗旱技术等。
截止目前,当地已新建、修复水井83口,其中打深水井68口,老井修复15口,共解决14596人的饮水问题和438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此外,还制定白马灌区左、右干渠灌溉放水方案,涟源市防指分别下发1、2、5、6号调度令开闸放水,目前左干渠近万亩双季稻已完成了一轮灌水。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