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新:从普通技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智芳]

十年“焊”水,让自己与时代融合

刘新新:从普通技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新新正在对设备进行电焊工作。

刘新新,男,1983年12月出生,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结构件事业部焊装一车间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只有树立一流的精神,才能练就一流的技艺。”从一位平凡的电焊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刘新新眼中,技艺需要精心磨炼,匠心更需要用心淬炼。

8月18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结构件事业部焊装一车间里,刘新新与记者畅聊“十年犇赴”。

十多年来,刘新新潜心钻研技术,致力于创新,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创新达人等九十多项荣誉。同时,通过培训指导打造了一支焊接“铁军”。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实习生 罗斯妮 黄静静 通讯员 宁练君

技术突破 三天三夜,他和团队打破国外垄断

谈起电焊生涯中的突破,刘新新说有一个事件让他印象深刻。那是2012年,湘电承接了一个国外项目,出口一批230吨矿用自卸车。车身很大,光车轮就有2人高。此前,在国际市场都是“美国造”、“日本造”,“中国造”能不能打进国际市场,就看中国产业工人能不能干得漂亮。

制造这么大的车,难点就是焊接车架的前牵引横梁,这个部位连接车轮和车体,只有焊得牢,才能让车跑得又快又安全。这就必须使用低合金高强钢,特别难熔透,成为“卡脖子”难题。

刘新新临危受命,和团队反复试验了56次,记录了25种操作方法,最后形成了“固化参数”。对着这些参数,刘新新想,最好的办法是让工件和焊枪同步旋转,就像跳“华尔兹”一样,从下方螺旋式焊到上方。三天三夜的努力没有白费,刘新新和他的团队成功攻克了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随后,他成功完成多套某特殊高强钢专用焊接程序编制,成为国内采用焊接机器人焊接特殊高强钢产品的第一人。

参加工作20年,刘新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参考前辈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各项技术和指标优劣,自创了“三秒快速热接弧法”“螺旋式焊接方法”“特殊高强钢焊接操作法”等绝活,总结出了多种国际领先焊接工艺方法。

初为人父 一天工作十多小时,“陪女儿太少”

“刚参加工作时,我只想着拼命干,有时一天能干14到16个小时……”刘新新回忆,初入车间时,自己是吃“百家饭”的,听到哪位老师傅技术好,一有空就偷偷去“瞟”上一眼,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模仿和练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2011年,结婚一年的刘新新初为人父。然而,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作息矛盾也随之而来。

刘新新夫妻俩同为湘电集团员工,由于工作岗位等原因,两口子经常起早贪黑,不得不把8个月大的女儿送到乡下,由刘新新父母抚养。

“孩子还是应该带在父母身边,我们把两岁半的她接了回来,从此她跟着我们的作息时间走,我们上班她进幼儿园,我们下班再去幼儿园接她。”刘新新很愧疚地说,但这样的节奏也没能坚持多久,因为孩子上学时间和父母上班的冲突,小学二年级开始女儿不得不独自坐公交去上学。

“起初我们也很担心,为此我还画了张路线图给她,经过两个星期的暗中观察后,认为女儿可以一人坐公交顺利到达学校,我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如今,经过十年成长,女儿更懂事听话,刘新新也在父亲和焊工两个身份之间切换得更加自如。

技术传承 成立工作室,培养焊工500余人

“一个人即使再优秀,也是有限的。”刘新新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2014年,刘新新成立了刘新新创新工作室,利用业余时间自创了“模拟教学法”和“1+1+1”培训模式,为青年焊工传授技艺,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指导活动200余次,培养焊工500余人。其中,有157名焊工技能晋升到高级工,35名焊工晋升到技师,7名焊工晋升到高级技师。作为ISO9606国际焊接认证培训指导老师,刘新新先后为公司培训54名焊工,共计考取国际焊接资格证书146项。

采访中,刘新新告诉记者一个很有趣的细节:他的师傅易国强1973年出生,他1983年出生,而他的徒弟吴阳是1993年出生,其中刚好间隔十年;更凑巧的是,师傅易国强1992年进厂,他2002年进厂,徒弟吴阳2012年进厂,也是间隔十年;师傅易国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刘新新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吴阳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师徒三代,一个个十年的跨越,不仅仅是一代代焊工不断交替更迭的象征,也是一次次焊工技术传承的标志。

融入时代 攻克重大焊接技术难关90次

凭借手中的焊枪,刘新新把自己融入新时代,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紧地焊接在一起。

十多年来,刘新新一头扎进了焊工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中。刘新新说,如今,我国工业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只有把“差不多的‘将就’”淬炼成“一丝不苟的‘讲究’”,才能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

除了高标准要求自己,刘新新对团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刘新新看来,在焊接过程中哪怕存在绣花针头大小的缺陷,都会影响焊缝的整体质量,甚至可能使整个工件报废。因此,他要求团队“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并且做好”。

刘新新带领团队先后攻克重大焊接技术难关9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200余项,个人获国家专利3项,取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1项,科研成果8项,为企业累计节创价值达4000余万元,多项参与攻关的重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1年,刘新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人民大会堂代表产业工人进行发言。

记者手记

刘新新一次次飞跃,是用“焊”水浇筑的。

时下正值酷暑,刘新新和同事们仍然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手持焊枪“滋滋”作响,焊花飞溅,十分耀眼。

弧光高温里,我们看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日复一日中,刘新新“燃烧”着光和热,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紧地焊接在一起。

十年之路

2012年,刘新新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打破出口瓶颈;

2014年,成立刘新新创新工作室传授技艺;

2017年,成为国内采用焊接机器人焊接特殊高强钢产品的第一人;

2021年,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员代表;

2021年,刘新新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发言。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