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陶艳
“虽然退休了,每周还是安排得满满的,要到几个地方坐门诊!”近日,68岁的王净净告诉记者,除了坐门诊,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整理病例上。
王净净,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同时也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知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20余篇。他主编或主审的《中医教您防治癫痫》《中医名家眩晕防治经验》《王净净医案精华》等医学著作成绩卓越,曾获省级成果奖4项。
作为一名没读过高中和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王净净40多年来一直在科研、教学、临床的第一线发光发热。了解他的人都称,王净净的从医之路充满传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老中医的传奇故事。
没读过高中,他当上了博导
1954年3月,王净净出生在长沙的一个“双医家庭”。父亲是一名妇产科主任,母亲是一名老中医,幼年时由于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自己,王净净便经常睡在手术室外的休息室等父亲下班。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王净净的心里早早便种下了一颗关于中医药的种子。
1970年,王净净到怀化靖州下乡插队。生产队得知他的父母都从医,便直接把红十字药箱塞到了他的怀里。年仅16岁的王净净只得硬着头皮当起了赤脚医生,将半只脚迈进了医学的大门。
1973年,王净净成功考取了湖南中医学院,正式踏上了中医求学之路。但“有点玄乎”的中医理论让王净净一度怀疑自己,“这条路真的选对了吗?”他感到迷茫。临近毕业,王净净来到了长沙县人民医院实习。一次,病人要求中药治疗,院长鼓励他放手干。尽管紧张,但在过硬的专业能力基础上,那次中医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经此之后,王净净重拾了自信,也坚定了要在中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想法。
自拟“愈痫灵方”享誉三湘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中医文献浩如烟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就必须扎实学好经典理论,掌握中医学发展的脉络与精髓。
王净净深谙其道。无论是求学时还是参加工作后,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认真抄方、记录看病日记,以便能更好地学到中医名家的治疗方法。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中,他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离一名合格中医的目标越来越近。
王净净致力于癫痫、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总结了多个经验方,疗效显著,享誉湖湘。其中颇具有代表性的自拟“愈痫灵方”在治疗癫痫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为业界所称道。该课题2021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8岁的任某是一位在校学生,2015年因车祸做了脑外伤手术。术后3个月突然出现四肢强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尿失禁、昏睡头痛等症状。多方求治未果后,任某慕名找到王净净。经诊断,王净净认为患者所患疾病为痫病。根据中医的辩证治法,需要祛瘀化痰,息风定痫。根据自拟经验方“愈痫灵方”加减,为其抓取川芎、石菖蒲、刺五加、红花、远志、胆南星、竹茹、地龙、白僵蚕、蜈蚣(研粉冲服)、全蝎(研粉冲服)、钩藤(后下)、礞石(先煎)、冰片(冲服)。以水煎服,共7剂,每日1剂。
坚持服用半年后,任某身体健康状况恢复良好,复查脑电图好转,肝肾功能化验正常,中医的神奇以及王净净的医术可见一斑。
患儿昏迷40天,家长准备放弃,王净净妙手回春
王净净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故事。
去年9月17日,9岁的丽丽(化名)因淋巴结炎后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四肢抽搐,入住武汉当地一家著名的大医院,被诊断为“器质性脑病、症状性癫痫、低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贫血”,在医院昏迷四十余天。家人一度想放弃,万般无奈之际,丽丽的外婆辗转找到王净净。“只要神志清楚一点,可以外出就医,就来我院治疗,肯定有希望,以前有过类似的病例……”王净净的话让丽丽的家人重拾信心。
来到长沙后,王净净根据丽丽的情况,运用“愈痫灵方”加减,效果非常好。通过长达7个月的治疗,患儿现已停服部分抗癫痫西药与激素,用中药即“愈痫灵方”控制癫痫发作。至今丽丽骨骼生长发育以及精神发育正常,癫痫发作成功控制,能正常生活学习。情绪、智力水平以及各个方面与正常儿童无异。
王净净在用药时,本着“能中不西”的原则,尽量先用中药治疗。如果单纯中药治疗能控制临床发作,就不添加西药,因为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很多抗癫痫西药除对患儿血常规、肝功能等有影响外,还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进而影响患儿学习。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愈痫灵方”联合抗癫痫西药能改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发作频率、癫痫计分、临床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癫痫治疗药物及方法。
12000余个病例档案的故事
除了繁忙的坐诊,王净净投入精力最大的便是整理他那12000余份病例档案。在全靠笔头的年代里,记录病例的困难与艰辛难以想象。
“一个好的临床大夫,一定会写出好的病历,这是最基本的素养!”王净净说,每一份病例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一定要规范书写,便于查阅。“病例是临床科研的基本资料,也是一个医生的脸面。”从前没有电子病例时,纸质病例的书写更为讲究,一翻病历,观察其字迹是否整洁清楚、排列是否整齐有序、单据是否规范条理等,便可大致知道这位大夫是否认真、细致、负责了。
王净净告诉记者,之所以愿意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整理档案,就是因为每一份病历背后都承载着自己从医过程中的临床思考和经验,记录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成长历程。病例整理好后,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再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王净净深知,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对每个中医人来说都是任重道远。
“有了实实在在的病案做支撑,研究出来的成果自然不容置疑。此外,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医保审查时,病案还能对保护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王净净说,自己不但要把病例整理好,还要求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也把病例整理好。
“临床是中医学习的重中之重,多临床、反复临床,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切忌不求甚解。”王净净表示,完成规范的病例是临床的基础之一。以中风为例,不同阶段西医和中医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在诊疗的过程中,病例详细记录下来,这样也可以为今后同类病例的诊疗提供依据。
“我觉得应该以病人的健康为最终目标,无问中西。什么时间段西医治疗比较好就采用西医,什么时间段中医更有所长就采用中西,什么时间段中西医结合好,我就中西医结合,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好。”在谈及对待中西医的态度时,王净净这样说。
走进老中医王净净的传奇故事,我们为他刻苦求学的态度所动容,也懂得了作为一名中医背后的艰辛与不易。而在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无数个“王净净”正撸起袖子,为中医药事业的美好明天不断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