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中国粮·做优湖南饭】“大围山梨”:梨中“新贵”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雅惠]

“大围山梨”:梨中“新贵”

(浏阳市大围山镇水果公园。 通讯员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江湖传说】

大围山与梨的缘,就有这么妙不可言。海拔高、灌溉差、温差大的森林小气候,种不了粮食,却种出了皮薄多汁、甘甜可口的梨。

2014年,“大围山梨”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大围山梨”成为湖南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同年在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代表湖南特色地标形象参展,一举夺得参展农产品金奖。

规模种植40年来,“大围山梨”已经成为梨中“新贵”,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其品牌价值已超过2.3亿元。

【寻味三湘】

还有15天——进入8月,浏阳市大围山镇的果农们都在掰着指头倒数釆摘的日子。

黄金梨即将开采,同时到来的将是一年中“大围山”水果销售的顶峰。

“看今年的订单,又会供不应求。”大围山水果联合社负责人吴伏平口气平淡,脸上的笑却早已藏不住。

过去40多年里,“大围山梨”如何在无数轮“淘汰赛”中发展壮大、成为浏阳一大特产?8月2日,记者来到大围山镇一探究竟。

念念不忘的味道——

出类拔萃的细腻与甘甜

青山如黛。

进入大围山镇,人们便进入了群山的怀抱。一望无际的森林占据高高低低山头,满目青绿。空气中果香若隐若现,提示人们山林里着实有大批果树,在大暑高温催动下,果子正一日熟过一日。

镇东北的楚东村邓源冲,长青果园是当地最大果园之一。汽车上不了山,必须一步步爬至半山坡,才能看见300亩梨树漫山遍野铺开,数不清的黄金梨静待丰收。

“试试看,味道很正。”鲁仕宏是长青果园的合伙人之一,从2009年接手果园后,几乎日日都在果园劳作,他从树枝间挑了几个黄金梨分与众人。

女人拳头大小的梨,黄绿薄皮隐隐带着细白麻点,清淡果香勾得人张口就咬。

刹那间清甜凉爽的汁水溢满唇齿,梨肉入口消融,不留果渣。

所有人都大赞,除了鲁仕宏:“山里气温低,还要再等等,立秋后梨的甜度更好。”他告诉记者,“大围山梨”皮薄汁多,甜度高出外界梨4至5度,“越是挑剔的舌头,就会越喜欢吃。”

如今“大围山梨”主栽品种有翠冠、园黄、黄金三种,成熟期从6月底至8月不等。但不论哪种,都果形端正,最大单果可近一斤,成熟后果肉脆嫩、果汁充盈、果核极小。

孜孜不倦的追寻——

充分发掘大围山的“天赋”

还没摘下的“大围山梨”就像待嫁的新娘,每一个都套上了木浆纸果袋,见不到真颜。

“梨甜味浓,鸟和虫专盯着咬。”吴伏平告诉记者,翠冠、园黄、黄金是三种在南方常见的沙梨品种,在大围山之外也多有栽种,“但都没有这么好吃。”

究其原因,他认为“老天爷赏饭吃”——

大围山镇森林覆盖率85%,空气质量常年优异;

浏阳河发源于此,水质清洁多矿物质;

山地多板页岩风化土壤,自然肥力高,酸碱度适中,富含有机质;

山区海拔高,日照强,年均昼夜温差达16至18摄氏度。

在森林小气候滋养下,“大围山梨”吸天地之精华而生。

但“老天爷”并没有轻易透露大围山镇的“天赋”。

上世纪80年代前,恰恰因为地势高、灌溉条件有限,大围山镇农民种粮一遇到稍微干旱的年份,就颗粒无收。

有人尝试“旱作”,先后种植葡萄、西瓜、大白桃等水果,但有的收益一般,有的品质不佳,有的难以稳产。

直到果农张俊凡从湖北引进了“金水2号”梨与“黄花梨”,试种后竟大获成功,结出的梨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快,跟着试种的农户也尝到甜头,种梨的人越来越多。

40多年、2000多户果农不断尝试选育品种。“试种过的水果品种不下300个,综合考核天气、虫害、土壤、市场接受程度等情况,筛选出最优良的品种保留下来。”大围山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说。

大山的“天赋”一经解密,“大围山梨”就快速成为梨界的“抢手货”,零售价一度超过每公斤20元。

跃跃欲试的探索——

“水果+旅游”产业链在延伸

周安全眼部残疾,但他心灵手巧,将10亩梨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卖完最晚成熟的黄金梨,今年就能实现“年入十万”。

“‘水果节’上已经预订了不少。”周安全说。

(“大围山梨”皮薄汁多、甜度高。 通讯员 摄)

7月下旬,浏阳市大围山水果文化生态旅游节启动。借势大围山旅游和漂流旺季带来的游客,黄金梨还没熟,就开始热销。

“水果各地都有,独辟蹊径才能实现更大价值。”大围山镇党委副书记张宋姣介绍,大围山镇推进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季旅游模式,其中大围山水果文化生态旅游节声势最为浩大,已经连续举办13届。借助节会效应,“大围山梨”顺利走出了大山。

“节会带动梨等水果销售占总量50%,历年积累老客户回购占总量40%。”周安全告诉记者,“水果+旅游”的农旅产业链在大围山镇不断延伸。

如今,大围山镇以梨为主打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000亩,发展水果种植户2600余户,建成了25个特色果园和标准化基地,年产值过亿元,带动全镇人均每年增收11000余元。

【茶余饭后】

还在树上就被订走了

浏阳市大围山镇农业农村办主任 钟交明

最后一批梨还在树上就被订走了,但还有老顾客希望增加订单。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在销售“大围山梨”时很常见。

人气旺、销售旺,是节会带动的体现,但归根结底是“大围山梨”的品牌魅力。

为了打造这个品牌,大围山镇的果农们努力了40多年。在“天赋”优异的基础上,不断淘汰表现不够好的品种、选育种植优良新品种,并与多所大学“科技联姻”,研究推出了套袋栽培、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施肥等新技术和蚜茧蜂、赤眼蜂等特色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果品绿色生态、优质可靠。这些,都是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的基础。

为了保持这个品牌,果农们愿意放慢脚步、做精产品。试种新品种、淘汰老品种,是必由之路,但筛选品种时间长且情况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影响产量。此外,对于品质达不到标准的梨子,农户会自行承担损失,不对外销售次品。

“大围山梨”目前不够卖的,满足市场需求,增产“大围山梨”看来需扩面。但前提是保证品牌和质量。如果这一条做不到,宁可让梨子产量少一些。千万不能滥竽充数,砸了牌子。

相关专题:种好中国粮·做优湖南饭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