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当农民】网上找活,“智慧”种田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编者按

现在的田怎么种,恐怕很多人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搞不清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春耕一线,参与田间劳作,拜师学艺,现场采写一批带泥土、冒热气的报道,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新型职业农民、感受三湘田野新变化的窗口,展示各地抓粮食生产的火热场景,激励农民克服困难多产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今天我来当农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胡盼盼 通讯员 王勤

【田间课堂】

学习科目:智慧农机

拜师地点: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

师傅名片:曾康,男,1995年生,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青年农民,辞掉月收入过万元的都市厨师工作,返乡领办湖南省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现场实录】

场景一:下单

4月21日,记者来到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午后,太阳正暖,一人多高的油菜,角果满枝,清香弥漫。

迎面走来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当地人都认得,他就是湖南省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康。

听说记者前来体验当农民,他用好奇的眼光看了看,笑着说:“跟我来。”

走在田埂上,曾康不时掏出手机看看。记者习惯性地喊他大哥,后来才发现,他竟是“95后”的小年轻。

“小康哥,今天合作社在忙什么?”

“这个时节,当然是插秧呀!”

“就一个人来插秧?”

“喏!APP会给我找机手。”

“什么APP,竟然这么神奇?”

曾康点开手机上的衡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APP,进入“农业供需”页面,里面既有机手找活干,也有农户要找机手,看起来很热闹。

在曾康指导下,记者学着发布今日作业田块、找机手的信息。不一会儿,就有本村和邻村的机手先后报名。

“选机手,要知根知底。”曾康告诉记者点击了同村的机手周俊。

无论下单,还是找活,都在网上。这得益于县里打造智慧农机平台,引导合作社入驻,给农机安装北斗定位系统,给农户、农机手安装手机APP,在平台上发布需求信息,方便农户与机手相互对接。

讲起机械化种田,曾康眉飞色舞。

“2015年,父亲喊我回家种田。那时候,我为舍弃那月薪过万元的厨师工作,难受了好几天。好在适应快,如今操控天上飞的、驾驶地上跑的,种好自己的田,也帮助别人种田,真正感受到农村需要我,人生有价值。”

正说着,远处传来机械的响声。

“周俊来了。”顺着曾康的手势看过去,只见一个戴着草帽的小伙子,开着插秧机正在赶来。

场景二:作业

或许是长期晒太阳的缘故,周俊的皮肤有点黑。近距离打量,小伙子很精神。

只见他将机具停在即将作业的田边,根据泥脚深浅,熟练地调试好插秧的株距、行距和深度。

“秧来喽!”曾康的父亲曾春桂开着装满秧苗的三轮车,紧挨插秧机停稳。

大家一起动手,把一块块毯状秧苗搬到了插秧机的秧箱上。

一台高速插秧机,需要一个机手,外加两人摆秧,记者就担当摆秧工的角色。

麻利地上到摆秧台,曾康讲解技术要点:卷起的秧苗要铺开,整齐放进秧箱,防止卡壳和空蔸。

一切准备就绪,周俊开动了插秧机。六个秧爪均匀滚动,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栽插田间。

记者为秧箱反复加秧,转弯时难免有点手忙脚乱。周俊只好稍微放慢速度,保证供秧及时、栽插均匀。

插秧机来回穿梭,每5分钟一趟。没过多久,田间就插满嫩绿的秧苗。粗略估算,一亩栽插秧苗达到1.7万株,比人工手插秧株数要多。

插秧机上装载的北斗导航显示,作业面积2.8亩,花了40分钟。户主谭小国表示满意,按每亩280元的价格,当即用手机转账,一共支付784元。

印象中,传统的人工插秧,一天下来累弯腰,一个人只能插一亩田。

记者体验机插秧,效率是人工的20至30倍,并不觉得累。

场景三:补贴

“机插一亩早稻280元,包括购买秧苗的200元,机插费用80元。这个价格是否划算?”

“仅靠这些,赚得并不多。其实,政府还有补贴。”曾康说,推广机插秧,财政每亩补贴40元。

如今当农民,不了解政策真不行。曾康就有个记事本,各项惠农政策一一写在本子上。

衡阳县年初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农民种一亩早稻,机耕、机插(抛)、飞防、机收,财政分别补贴35元、40元、15元、30元,机械化烘干稻谷,每吨补贴40元。

“作业补贴项目繁多,如何实现精准到户?”

“农机监管有‘千里眼’,卫星定位计面积。”

曾康所说的“千里眼”,就是衡阳县智慧农机平台。

在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教记者轻点鼠标,监控数据显示:84台机具正在作业。

大屏幕上,机具图标来回转圈,好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记者随便选中一台,点击实时监控图标,作业机具、机手清晰可见。

目前,全县145家种粮合作社入驻平台,300多台农机加装北斗系统,逾千个种粮户和农机手下载手机APP,卫星定位作业面积,记录的数据可查询。

刚刚完成2.8亩机插秧,按政策有补贴112元。这些补贴如何到手?工作人员刘华告诉记者,数据传回县农机智慧平台后,经财政部门审核,补贴款将打入惠农一卡通账户。

“有人冒领怎么办?”

“每一笔补贴都有作业现场,数量保存备查,确保种粮补贴谁种谁得。”

平台数据显示,至4月20日,衡阳县已完成早稻栽插面积21万亩。“仅此,县财政就要拿出800多万元补贴农民。”

【学习体验】

田野风景一时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小时候,跟父母种田。天麻麻亮就去扯秧,忍着对蚂蟥的极度恐惧插秧、顶着烈日割禾、手工脱粒、大坪晒谷……这种体验,让我一直对种田“敬而远之”。

此次在衡阳县参加农活体验,简直颠覆了我对种田的认知。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玩玩手机“抢活”;北斗导航定位,驾驶插秧机、抛秧机,如兜风一样惬意,穿着皮鞋就把田插了。

人们说,传统种田,靠天吃饭。而如今种田,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耕耘,他们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点亮田野新希望。

务农接力棒已传到年轻一代的手中。随着大批新型农民扎根田野,中国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牢!

相关专题:今天我来当农民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