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互联 于斯为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向世界递出一张烫金名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茜
数字说“谷”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是长沙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占地913亩,总投资180亿元。全部建成后,计划引进20家龙头企业、50家总部企业、1500家中小企业,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人。以实现千亿营收规模、带动万亿产业生态为目标,成为“产城融合、智慧低碳、生态友好、青年向往、宜居宜业”的先进计算之城,打造世界计算中国名片。
记者探“谷”
长沙,曾诞生新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生产线、第一个国产计算机硬盘、第一个计算机软驱。如今,天河、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居全球前列,国产高端芯片研发国内领先。
“长沙在全国计算产业领域处于第一方阵,享有‘计算湘军’美誉。”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张峰这样评价。
计算驱动万物智能,未来图景令人向往。为布局先进计算新高地,“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横空出世,长沙向世界又递出了一张烫金名片。
(长沙高新区,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者在生产毫米波雷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关键一子落定
打造计算产业产城融合样板
3月29日7时许,空气中尚有些许寒意。“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工地上,施工人员陆续进场,热火朝天干起来。
“天气晴好,不冷不热,正是黄金施工期。”架子工邓宏斌置身“钢筋丛林”中,穿插、捆扎、固定钢筋。“看着项目慢慢长‘高’,我真高兴!儿子是学计算机的,希望他以后能来这里工作。”他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高新数字科研中心施工已到正负零,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构件加工,今年8月可对外开放。
作为长沙先进计算产业成果和计算智谷的展示窗口,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集宣传展示、招商推介、会议发布、活动承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展示中心。
该项目工程负责人吴鹏飞每天守在工地上,来往穿梭于各个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现场安全情况。他介绍,“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首开区今年1月14日启动土方施工,预计最快可在明年底交付。
该项目按照“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引入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连接现有生态环境系统,吸纳周边配套资源,围绕算力、算法、算据和计算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功能分区,构建“一心一轴”“二面三带”“六组团”空间格局。
吴鹏飞指着规划图上星罗棋布的地面与地下连接点对记者说:“计算产业从业者多是年轻人。通过打通地面、地下,塑造完美的交互空间,在契合年轻人审美的同时,提升空间利用率。地下空间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相当于110个足球场。”
园区内规划产业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多元业态,力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样板。“足不出园,即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长沙智谷、了解长沙智谷、走进长沙智谷。”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在不同场合,多次充当“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代言人。
随着长沙智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目前已有68家企业意向入驻。中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创新型平台落地,华为、中科曙光等龙头抢滩入驻。
(长沙高新区,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00MW单晶PERC智能生产车间内,工人检查电池片质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满盘谋划在先
以先进计算赋能数字经济
长沙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推进先进计算产业新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长沙高新区先行先试,聚力打造长沙先进计算产业聚集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加速先进计算赋能数字经济。
先进计算产业囊括范围广、涉及领域多,覆盖新型计算系统、计算基础软硬件、算力终端产品、前沿计算技术、应用计算平台、绿色安全计算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发展先进计算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长沙市加快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若干政策》等相继发布,为先进计算产业开门引路,保驾护航。
长沙市“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先进计算相关产业规模3年内突破2000亿元,形成一批先进计算特色名企、名园产业集聚。由长沙市本级设立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3年累计安排资金2.5亿元。
自2014年湖南抢滩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以来,长沙已经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仅在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就超过1.3万家,2021年产值达600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2020年初,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软件业再出发”,出台《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将软件业作为抢占发展风口的战略性产业大力推进。
长沙软件企业欣欣向荣,本土孕育出了科创信息、拓维信息等头部代表企业,同时引进阿里巴巴、百度、京东云、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产业能级、企业规模方面均迎来新的增长期。
长沙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够实现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填补了多项国产芯片空白,被誉为北上深之后“中国国产芯片第四城”,完善了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基础。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推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夏河年介绍,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园区,长期以来,长沙高新区围绕自主可控整机、芯片及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和计算应用等领域精准发力,打造完整的先进计算产业链。
整机方面,长沙高新区汇聚了长城、湘江鲲鹏两大品牌;基础硬件方面,坐拥飞腾和鲲鹏两大CPU以及景嘉微的GPU、进芯电子的DSP、同友科技的SSD;基础软件方面,拥有麒麟信安与麒麟软件的操作系统以及金蝶的中间件、亚信的数据库;算力方面,布局国家超算中心……
布局“三智一芯”,推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构建“PK”与鲲鹏生态体系……打造“计算之城”,长沙高新区大步流星。
(中联重科生产线。 通讯员 摄)
应用突破“围墙”
在多个场景实现技术转化
阳春三月,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阳村,旋耕机翻耕沃土,撒播飞机在田野上飞翔,水稻插秧机、抛秧机在水田穿梭……
这繁忙的春耕,都是由“80后”农场主肖定在手机上操作机械进行的。“无人机、传感仪、各类农机等设备之间通过联通网络形成数据互联,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导航、智能作业、智能管理。这意味着我无需下地,就能轻松种田。”肖定说。
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计算+”的应用场景作为实现技术转化的重要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联重科智能生产线上,由算力控制的“机器臂”和无人驾驶的运输车忙碌不停。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介绍,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要路径。经过测算,智能化可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营运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2008年,中联重科搭建了首个工程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0年后,为进一步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化,中联重科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公司——中科云谷。中科云谷副总经理杨辉介绍,目前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中联重科工程机械设备近50万台,让产品生产周期缩短45%,服务效率提升30%,人员效率提升52%。
走进长沙高新区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一期IDC机房,见一架架机柜整齐排列,每架机柜里有10多台服务器在运转,指示灯不停闪烁,风扇嗡嗡鸣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数据中心其实与市民的生活很近,像网购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下单时间、购物数量等信息,可能都会在第一时间汇集到我们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2018年,占地145亩的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可运营服务器多达18万台,是中国联通在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湖南联通依托长沙云数据中心,推出政务云、工业云、农业云、旅游云等“八朵云”,为区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保障。
2020年,省文旅厅与湖南联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5G+智慧文旅”翻开新篇章。“点击往右,前往第一展厅……”近日,市民冯斌兴致勃勃玩起了线上VR云游景区。他说:“受疫情影响,许多地方去不了,云游一下挺好的。”截至目前,“文旅云”注册用户突破30万人,已成为市民线上文旅服务窗口。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开工现场。王茜 摄)
行家论“谷”
打造充满智慧的创新园区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推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夏河年
作为长沙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先试先行,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把“青年向往”“未来20年不落伍”作为建设目标,服务先进计算产业,打造产业之城、融合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的产城融合建设典范。
创新用地模式,多元配套服务。计算“智谷”作为长沙首个新型产业用地试点项目,积极探索产城融合模式,满足新型产业企业生产、园区居民生活多元配套需求。
创新平台建设,搭建算力底座。积极引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先进计算产业平台,市、区共建1000P算力中心,持续构建园区智慧数字底座。
创新招商模式,龙头生态引领。推动联合定制模式,土地分割、地随楼走,统一开发、统一运营,迅速形成产业人气及产业生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园区品质,促进集约发展。
创新智慧园区,绿色低碳节能。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及智慧服务等智能化应用。通过将无人驾驶、智慧停车诱导系统融入交通体系,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电站+充电桩+地热能,构建园区微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园区节能减碳达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
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产城社区。计算智谷围绕先进计算产业、企业、人群的需求,打造计算智谷产城社区。通过智慧运营提升标准服务品质,通过定制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通过开放场景创新共建共享,精准运营、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