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种子,孕育无限可能——走进“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隆平高科技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 通讯员 张文博 刘圆
■数字说“谷”
隆平高科技园就像一颗种子,24年来在种业产业的沃土里茁壮成长,今天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它是长沙市最小的园区,实际可用土地面积仅2.68平方公里,却是中国生物育种尖端人才及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育种研究院所最密集的区域,在全球、全国种业界斩获多个第一:杂交水稻、谷子、食葵种子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杂交玉米、辣椒、黄瓜种子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019年,该园全面启动“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规划建设。2020年,该园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年,省政府联合中信集团共建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落户园区,集全省优势资源,对标种业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目前,这里拥有种业科研人员3900多名(含7名院士、7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种业、农业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5家,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近300家。
■记者探“谷”
种业是最古老的产业,诞生于人类驯服的第一株作物、第一头牲畜;种业也是最现代的产业,用基因编辑改良生物种业是时代的风口。种业是小产业,全国种子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也是大的产业,全国种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年产值上万亿元。一颗种子很不起眼,但只要有合适的要素,就可以孕育无限的可能。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记者来到“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所在地——隆平高科技园实地走访,解码种业硅谷。
二十四载,矢志种业
沿着人民东路跨过浏阳河大桥,沿途可以看到外型酷似金种子的隆平水稻博物馆、全球种业十强的隆平高科总部基地、国内领先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华智生物总部大楼、自贸区芙蓉片区等种业硅谷的显性地标。
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书记谭雄伟介绍,“种业硅谷”聚集了近300家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占长沙市的61%。2021年,长沙种业产业链预计实现规模总产值(营收)98.5亿元,其中,隆平高科技园贡献了47.19亿元,同比增长17.33%。
▲袁隆平。 (资料照片)王精敏 摄
隆平高科技园诞生于1997年,原名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是长沙最老的园区之一。谭雄伟说,在社会还不太重视农业的年代,园区一直秉承“以农立园,以种强国”的发展理念。2000年10月,经袁隆平同意、科技部批准,更名为“隆平高科技园”,成为全国唯一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园区。“袁隆平”这个享誉世界的名字,让隆平高科技园在品牌影响和传播方面受益匪浅,特别是为园区招商引资和人才吸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6年,面对种子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袁隆平大声疾呼,要将长沙打造成“中国种业硅谷”,壮大民族种业,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将希望寄托在隆平高科技园,欣然为园区题词:“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
自袁隆平赋予隆平高科技园“种业硅谷”使命后,一群致力于中国种业振兴的专家学者、企业、创业团队云集于此,种业创新成果喷涌而出,水稻、油菜、生猪、水产、茶叶、辣椒等领域研发能力引领全国。目前,拥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育种中心。
这里,掌握了水稻育种无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这里,育成全国第一个油菜“双低”优质品种;
这里,完成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攻关;
这里,首次突破辣椒人工杂交规模制种技术;
这里,攻克了鱼类种间生殖隔离重大关键技术难关……
走进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一楼展厅,一瓶瓶杂交水稻、玉米、辣椒、食葵种子映入眼帘。公司总裁马德华拿起一瓶水稻种子对记者说,这是年初刚通过国审的抗稻飞虱水稻品种“玮两优7713”。“稻飞虱是水稻作物的‘大敌’,中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均上亿亩,造成的损失惊人”马德华说,2006年起他们就开始抗稻飞虱育种,并与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团队合作,采用克隆稻飞虱基因用于抗稻飞虱品种培育,最终培育出这个新品种。
“隆平高科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年初,我们培育的139个水稻、玉米、棉花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品种支撑!”马德华介绍,公司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跻身世界前十强。
种业硅谷,拔节生长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24年来,从农业到现代种业,从隆平高科技园到种业硅谷,从袁隆平的嘱托到国家的使命,种业一直在这里拔节生长。
2019年3月,长沙市政府批准“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发展规划,为“种业硅谷”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发展蓝图。“种业硅谷”定位为种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种业发展最佳生态示范区、种业文化交流展示引领区,规划了“一园六镇多基地”的空间布局。
2020年6月,集中我省种业优势资源,科研院所、大学和种业企业,共同联合成立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在隆平高科技园挂牌,力争在5年内创制出100个以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种,实现种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支撑湖南打造种业“千亿产业”。
▲位于隆平高科技园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
走进中心展示厅,杂交水稻、油菜、辣椒、黑茶、油茶、畜禽、水产等各类生物品种琳琅满目。“这些都是湖南的优势品种,每一个品种均由院士专家领衔培育。”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贾高峰博士介绍,中心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优势物种领域攻关,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这里已形成“2+8”的创新研发基本架构:“2”即提供2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8”即包括水稻、油菜、蔬菜、油茶、茶树、水产、畜禽、中草药等8个专业研究中心。2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为8个专业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面向重大型技术和产品的突破;8个专业研究中心瞄准重大型战略品种的选育。
云南省蒙自市基地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连续4年百亩片平均亩产超1100千克,今年又将再次冲击由自己保持的水稻亩产世界纪录。助力“超优千号”改良的,正是中心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华智生物,通过改良其亲本之一R900来实现的。“按照常规育种改良方法,改良‘超优千号’需要5到7年时间,华智生物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品种改良。”贾高峰介绍,到目前为止,在2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支撑下,8个专业研究中心产生了一大批战略型的重大品种。
2022年3月,春寒料峭,隆平高科技园再次敲响激情的鼓点!瞄准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集中开工,计划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0个。目前,其核心产业平台总投资110亿元的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正如火如荼建设。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华智生物分子检测实验室,种业研究人员正在做DNA提取实验。
谭雄伟介绍,目前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意向客户近35家,涉及销售面积近4.5万平方米,成功引进北京中科基因等8家饲料动保单位,初步实现省内饲料动保龙头企业集中入驻。加上已经入住的湘猪科技、全国生猪市场排名前10的扬翔农牧和佳和股份、针对土壤改良的藻种库耕天下等,种业硅谷产业链从作物种子逐渐壮大到畜禽水产、微生物、林果花草、种业服务等。
种业正在“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积厚成势、拔节生长。计划至2025年投入100亿元,建设40万至50万平方米以上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5大功能研究部、9大公共创新平台、15个品种创制中心、6个成果转化中心和一批科研试验基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种业实验室,成为“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标志性工程;2020年获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隆平高科技园将辐射带动国内外超5000家农业企业从事种业相关产业,为10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农技人才逾万人,学研一体、产城融合的种业硅谷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家论“谷”
种业硅谷“破茧成蝶”
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书记 谭雄伟
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种业创新发展,种业的热度正在快速升温;从岳麓种业峰会成功举办,到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种业硅谷”纳入四大创新协同板块,种业的关注度正在加速聚焦;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全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破零”,到以国家实验室标准加速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种业的重要度正在与日俱增。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展示厅,各类生物品种琳琅满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种业成为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可以预见,未来种业必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资本、人才、政策等各种关键要素充分汇聚的产业。“种业硅谷”将朝着“现代种业的一流标杆区”迅速迈进。种业翻身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和培育,“种业硅谷”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建设和投入,要将种业基础牢牢夯实,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种业原始创新能力建设、种业产业集群建设,既抢抓当下机遇,又立足长远之功,以长期主义者的心态奋力打造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硅谷”,为振兴民族种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