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世界水日,看湖南如何做好洞庭湖治水兴水大文章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湘伴导读 

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上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建设。

岳阳市城陵矶七里山洞庭湖长江交汇处水域,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摄

趁着这个日子,湘伴君和大家聊一聊水。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对水的正面认识;同时,水也被称为“洪水猛兽”,它具有摧毁一切于瞬间的破坏力量。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之一。位于“八百里洞庭”以南的湖南,如何趋利避害、治水兴水,全面系统做好洞庭湖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这篇大文章,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

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湖南,因湖而名,因湖而兴,因湖而美。湖南的兴水治水文章,都离不开洞庭湖。

南洞庭湖湿地。资料照片

湘资沅澧四水河网密布、纵横奔涌,洞庭湖吞吐不息、收纳四水,汇入长江、奔流到海。洞庭湖于湖南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作为湖南的“母亲湖”,它关系到湖南水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长江之肾”,它是长江洪水重要的调蓄场所,还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然而,多年来受自然演变特别是泥沙淤积影响,洞庭湖逐渐萎缩,带来调蓄能力减弱、湿地生态衰退、水源涵养不足等问题,影响湖区生态环境和功能发挥。  

推进生态疏浚,是洞庭湖治理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这是扛牢政治责任的关键之举——“守护好一江碧水”,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南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惟有把洞庭湖生态疏浚和修复,作为保护和治理洞庭湖的基础性、根本性举措,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方能不负嘱托。 

这是治理洞庭湖的现实之需——当前,洞庭湖“水多水少”都成灾,遇大洪水时,容易发生溃垸性重大险情;枯水期由于水量少,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水生生物安全、航道安全。如何让“上善若水”的正能量更多,“洪水猛兽”的破坏力量更少?关键就在于加快生态疏浚。

这是抢抓历史机遇的务实之为——洞庭湖的生态疏浚、系统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重大事项之一。近年来正在开展的重大水利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机遇来了,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把握。  

这也是代表委员们多年来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洞庭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微微、黄兰香等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开展生态疏浚复苏洞庭湖生态环境。

可见,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把保护“母亲湖”

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事实上,洞庭湖的治理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头等大事。

省委书记张庆伟履新后调研市州的第二站,就来到岳阳城陵矶水文站和君山华龙码头,查看实时水情,了解水文、防汛等情况,要求提升科学防洪、智慧防洪能力,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

省长毛伟明一个月内三下洞庭,深入长江四口、四水尾闾、长江干堤及洞庭湖腹地,把底数摸清、情况吃透、问题找准后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加快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为了再现洞庭湖的碧波荡漾 ,湖南出台铁腕手段保护“母亲湖”。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料照片

污染防治攻坚战更趋深入——湖南启动《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将7个领域11类重点工程135个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重点项目纳入清单,补齐重点领域整治短板;

问题整改落到实处——针对中央层面交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14位省领导分片包干14个市州的高位推动整改机制,督促洞庭湖区三市全面开展以化肥减量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大排查,全面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

湖区产业转型加快速度——在洞庭湖三市造纸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基础上,推动湖区芦苇利用转型发展,开发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等其他处置利用技术和途径,逐步取消补贴,转向市场化;

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出台实施《洞庭湖保护条例》,从规划与管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发展、法律责任等方面,为保护洞庭湖构筑起法治的“四梁八柱”;

不仅如此,推行河湖长制、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守护“一江一湖四水”安澜的一系列“组合拳”,凝聚起全省上下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如今,“守护好一江碧水”已成湖南各地各级各部门的统一行动和自觉遵循。

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

立下两个小目标

而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是加快洞庭湖生态复苏的又一关键一招。

3月22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建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尚文 摄

3月22日召开的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建设会,就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与修复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即:在确保洞庭湖丰水期水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不减少的基础上——

★力争到2025年

洞庭湖生态疏浚基础夯实,四口和四水尾闾河道疏浚基本完成;在枯水期生态水面达到700平方公里、生态补水量18亿立方米。

★到2030年

全面完成洞庭湖生态疏浚,全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在枯水期生态水面达到1000平方公里、生态补水量45亿立方米,全面实现绿色和谐、洪涝无虞、质优量足、循环高效的目标。

具体该怎么干?这次会上明确当前要精准发力、重点攻坚。今年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在技术、工程、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的汇报衔接,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内容和计划“笼子”。

●扎实做好方案论证,准确把握河湖水域、洲滩、湿地空间布局,全面摸清淤积分布和程度等底数,精准确定生态疏浚目标、任务和措施。

●尽快实现项目立项,加快编制工程可研和用地预审等专题报告,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和省内联合审查咨询。

●有序推进工程试点,科学布局工程范围,探索总结有益经验、形成制度。

前面我们也说到,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要统一思想、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同作战,加强要素保障,确保工程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文|孙敏坚 黄晗 刘笑雪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