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发起,湘鄂闽新四省区党报联动,讲述四位青年代表的追梦故事——
牢记嘱托,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2021年7月23日,高楼林立的长沙城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宏斌通讯员 陈帆
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进步念兹在兹,同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在与总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中,青年们收获了鼓舞和信心,明确了前行方向。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湖北日报、福建日报、新疆日报,讲述来自湘鄂闽新4省区的青年代表牢记嘱托、奋斗追梦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
伟大时代让年轻人都有展示机会
(邹彬代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赵持 摄)
【人物名片】
邹彬,“95后”,从一名小砌匠到站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从一名稚嫩的年轻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激励许多产业工人追逐“大国工匠”梦。
【追梦故事】
回想起2020年9月,在长沙参加基层代表座谈会时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情景,邹彬仍倍感激动和鼓舞。
“一年多来,我从项目质量管理员成长为项目质量总监,看待质量的视角更高、更宽了,从传统的房建项目来到长沙首个片区整体提质示范项目,对品质管控更严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邹彬向记者讲述了近期的成长和变化。
“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去年,邹彬亲身参与了城市更新改造的相关项目,从质量角度提供专业支撑。在他看来,城市更新行动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更是一项不搞大拆大建、重在有机提升的民生工程。
从16岁到城里工地学砌墙,到成长为如今的“大国工匠”,十余年来,邹彬在收获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感受到农民工群体更有归属感、获得感。
“国家出台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子女就近就学、社会保障等得到明显改善。”更让邹彬感到欣喜的是,各个层级的技能比赛越来越多,给更多技能产业工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去年,邹彬不仅担任了一些职业技能比赛的评委,还积极利用各类宣讲会、见面会,宣传建筑行业和农民工相关政策、制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针对“农民工转型为建筑产业工人”这一话题,赴学校、工厂了解企业办学、建筑行业发展等情况,并通过网络收集农民工的心声,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履职5年,邹彬交出了一份“青春答卷”,对踏上新征程的目标也更加坚定。他表示,将继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拓宽视野。以“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加强质量样板和工序的研究制作,让更多工友提高质量意识和施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向新型技术产业工人转型,为建筑行业和农民工友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云对话】
“为建筑行业和农民工群体发声,一直是我履职尽责建言的内容。通过调研,我认识到农民工群体‘青黄不接’、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现状。今年两会,我将提交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建议,建议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完善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提高工匠人才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关心关注工匠人才、注重质量品牌的社会氛围。”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有追求精彩人生的舞台。要感恩时代,珍惜时光,坚持不懈地奋斗,创造更多的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豆皮第四代传承人程梦醒:
用小小豆皮带着乡亲们致富
(程梦醒代表。湖北日报供图)
【人物名片】
程梦醒,“90后”,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三结村人,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创办春华养生豆皮有限公司,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追梦故事】
十道工艺、六种技法,一根根宛如银丝般的豆皮在十根灵巧手指的翻动下均匀散开,在和煦春风中自然晾晒风干。来参加全国两会前,程梦醒正忙着在晾晒场上向两位家庭困难的留守妇女讲解豆皮制作流程。
回乡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程梦醒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了下来。目前,她的豆皮产品在孝感市占据68%以上的市场份额,为留守妇女、老人及家庭困难农户提供就业岗位350个。
“2020年5月24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程梦醒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自己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
当时湖北遭受疫情严重打击,经济全面受到影响,程梦醒的豆皮公司一度停工,后虽复工但产品外销受阻。程梦醒和全省人民一样心里有些着急和担心。
“但总书记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重新树立了信心。总书记讲到要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一个小微企业主,我深受鼓舞。”会后,程梦醒一回到家乡,就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抓好公司的疫后重振、扩大生产。
“当时中央、省市各种扶持政策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程梦醒说,当年她的小微企业成功申请了50万元惠农贷,另外建设了一个新厂,开设4条全新的生产线,豆皮生产量提高了2倍。
作为一名“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梦醒牢记嘱托,付出青春和汗水帮助乡亲们增收。她多方走访调研,了解群众的生活困难和就业需求,与70多户村民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在带动村民就业、创业时,她教大家豆皮制作技术、销售方法等,积极向村民传达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各种补贴信息,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些年,乡村道路变宽了,环境变整洁了,村风村貌更好了。”程梦醒说,豆皮生产的很多工序也实现了自动化,开通了线上销售,农民收入提高了,日子越过越幸福。
【云对话】
“现在回乡创业的人多了,大家都迫切希望解决物流损耗大、提高直播技能等问题。这次两会,我建议政府对农村电商给予相关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规模和力度;引导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深入到农产品原产地、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补齐县级以下地区的物流短板,提高城乡供需主体的对接效率。”
“我将继续发挥好青年模范带头作用,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情,不负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下一步将扩大豆皮产业规模,带领父老乡亲依靠这一产业致富,吸纳更多的人回乡创业、就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豆皮发展成一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响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金玉:
扎根基层
当好为民服务的“大管家”
(雷金玉代表。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人物名片】
雷金玉,1986年出生的畲族姑娘。在乡亲们的支持下,被选为乡里最年轻的村主任,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更是服务民生的“大管家”。
【追梦故事】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闽东畲族人民没有掉队,有的还当上了‘领头羊’”。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雷金玉向总书记报告了闽东畲族人民的脱贫攻坚成果。
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互动,让雷金玉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2015年,雷金玉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为农村基层服务。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是雷金玉最大的梦想。她盘算,要想富起来就一定要挖掘优势资源、发展优质产品。经过多方调研和学习之后,她觉得种植糖蔗是条出路。
“糖蔗收割之后,再生产成蔗糖,从种植加工到形成产品出售,这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雷金玉的号召下,村里部分农户参与糖蔗种植,收入慢慢提高。她又带领大家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畲村特色农产品,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
在她的组织带领下,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水渠、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公厕、重建学堂,还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畲族农耕文化展示馆,曾经贫穷落后的后门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脱贫摘帽后,雷金玉又带领群众走上了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雷金玉很受启发。
作为“中国茶叶之乡”,福安盛产茶叶。雷金玉瞄准这一特色产业,带领全村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村两委已流转建立30亩茶叶示范基地,改造升级20亩旧茶园,全部种上高优品种茶苗,并建设茶叶初制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村是个大课堂,在这里遇到很多困难,但也有很多收获,只要心系群众,认真去学习、分析,就有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案。”雷金玉说。
【云对话】
“今年我最关心的还是乡村振兴和畲乡的发展。之前,我从畲乡常见的乌稔树着手,深入福鼎、福安乡村,了解畲族乌稔树产业发展情况,又和专家们研究讨论乌米饭系列产品的研发可行性,并整理形成《关于大力发展乌稔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乌稔树浑身是宝,但产业化水平仍较低,产品生产处于松散状态,缺乏标准化,深加工能力有欠缺,营销方式较单一,产品研发力度不足、创新相对滞后,品种不多,未与旅游、文创等全域产业链融合,社会综合性效益不佳。建议支持乌稔树相关食品作坊完成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商标申请等,大力支持乌稔树种植基地发展,并培植一批基础较好的乌稔树相关产业、企业成为龙头。”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疏附县乌帕尔镇党委副书记崔久秀:
青春之花
绽放在祖国边疆
(崔久秀代表。新疆日报供图)
【人物名片】
崔久秀,“90后”,山东人。从高校毕业后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到新疆工作的8年里一直在基层,用真心实意和执着踏实赢得乡亲们的信任,被亲切地称为“小崔古丽”。
【追梦故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是崔久秀最喜欢的金句之一。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考察,叮嘱干部: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
也是那年7月,大学毕业的崔久秀,选择了从山东“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疏附县的她,先后担任过社区党支部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托克扎克镇党委副书记兼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去年,她调任疏附县乌帕尔镇党委副书记。
8年间,崔久秀见证了疏附县脱贫摘帽,见证了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帮助辖区妇女创办服装加工合作社,吸引数十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组建建筑施工队,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每天脑子里总在盘算着如何让大伙儿增收致富,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崔久秀形容她在基层的每一天都很“燃”,因为乐在其中。
“最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参与到了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的过程中。”崔久秀兴奋地说,今天,村民都有了一技之能,有了工作岗位,我曾工作过的良种繁育场人均纯收入从不到8000元增长到去年的2万多元。
“在边疆的这些年,我真正懂得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崔久秀揉揉眼睛,说自己一般每天只睡5个小时,比起付出的辛苦,收获的成就感更大。
“许多人问我后不后悔来新疆,我想说的是,从陪伴家人的角度来看,我有些后悔,但从个人成长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来看,来新疆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我无怨无悔。”崔久秀说。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是在高山麓、溪水旁谈情话、看流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崔久秀最喜欢的诗歌,她也常拿出来读一读给自己打打气。
【云对话】
“从一名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小姑娘到扎根沙漠戈壁的新疆‘古丽’,我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蝶变,感到充实而难忘,因为每一天,我都看到我们的新疆越变越好。”
“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做支撑。今年两会,我重点关注的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把更多的产业资源有机整合融入到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来,让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更长,旅游业态更丰富,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
“感谢这个可以勇敢追梦的时代,让我的青春因为梦想而更有勇气、厚度和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