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旺代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唐俊、赵持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奕樊
【档案】
廖仁旺,全国人大代表,永州市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村民。
【声音】
“这些年,村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越变越漂亮。” 3月4日,在电话那头,廖仁旺向记者描绘着毛俊村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别致新潮的“小洋楼”和产品远销东南亚的蔬菜基地。
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廖仁旺告诉记者,毛俊村有5000多人,有唐、李、陈、吴等103个姓氏,是个“百家姓村”。上世纪90年代,毛俊村除了思想封闭、基础薄弱外,还有让人头疼的乡风不正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引导村干部有担当,赢得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2005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廖仁旺,率领毛俊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村里大到几十万元、小到几元钱的开支,都要经过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委会等签字把关。还在村部门口架设了信息查询机,村民们可以随时查询村部财务状况。
村里的风气也开始转变。过去,村民办红白喜事一请就是上百桌,“死要面子,欠下票子”。2015年,村里通过了《毛俊村红白喜事管理办法》,推行简办红白喜事,为村民的“人情债”松绑。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也相继建立,向歪风邪气宣战。乡风文明,带动毛俊村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由贫到富的蝶变,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通过弘扬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是廖仁旺多年来持续关注的重点。“要切实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山村治理活力。”结合自身实践,廖仁旺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只有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和大操大办之风,才能让群众看清得失,自觉跟进。同时,应该多层次挖掘、激活乡贤文化资源,更好地激发村民们的进取精神,以乡贤文化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