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冰雪 燃情古都——感受北京“双奥”之城魅力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王亮 朱玉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亮 朱玉文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两届夺目的奥运盛事,成就北京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让北京呈现了一届杰出的冬奥盛会!中国也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

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曾为奥运增光,也因奥运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

冰雪激情“点燃”古都

2月3日,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前一天,什刹海冰场热闹非凡,近千名市民滑冰、玩冰车,嬉笑声不绝于耳。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介绍,2015年以来,北京已连续举办七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达到3100多万。

房山区燕山体育运动中心燕山体育馆,在冬奥期间实现“冰篮转换”,18小时就可将篮球场变成冰场。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有82座冰场、97块冰面,32所雪场。而在冬奥申办之前,仅有42座冰场、44块冰面,22所雪场。一大批国际水准的冰雪场地设施的建成,为北京打造国际冰雪消费目的地提供了场馆保障,一年四季任你玩。

VR滑雪、滑冰、桌上冰壶、冬奥冰雪艺术展……2月12日,记者来到海淀区冬奥文化广场,一场场科技范与文化味十足的冬奥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在室内冰雪体验区,游客们通过VR滑雪机、滑冰游戏机等科技手段,享受着高山滑雪、速度滑冰带来的激情。在桌上冰壶项目中,人们借“液态仿真冰”科技,感受了一把冰壶运动的高雅。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有16个冬奥文化广场运营开放。一直到冬残奥会结束,全城各个角落每天都会举办精彩的活动。老百姓在这里感受冬奥文化、体验冰雪运动,为冬奥会助力。

2月11日,由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庞清、佟健担纲主演的冰上舞剧《WE ARE ONE》首演。这是中国冰上剧目的首创,也是我国冰上文化的重大突破。7岁的徐铱纯看得很开心:“滑冰和我学过的芭蕾很像,有机会我也想学滑冰。”

交响音乐会、冬奥主题民乐音乐会,一系列有关冬奥会的文化活动在北京展开。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打破时空的界限,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冰雪运动,为中国兑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作出了北京贡献。

申奥助力跨越发展

2月1日,记者乘机抵达北京。

一落地,头顶的炫目蓝色让人心旷神怡。走在城中,空气清冷干爽,不再有雾霾的侵扰。

“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尤其是冬奥会举行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2月4日的PM2.5日均浓度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2月18日介绍,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58天减少到了8天。

据悉,自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以来,北京一直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2014年2月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环境保护合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方在大气治理领域践行“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通过调结构、促转型、完善立法、加强监管、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等多管齐下的举措,“北京蓝”成为常态。

14年前,2008年奥运会举行, 北京刚有8条地铁线运营,长度为200公里;如今,北京的地下纵横交错,27条地铁线、近800公里的长度,让你便捷通达古都的每一处。

飞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承载了亿万人的“奥运情”“北京梦”,也见证了“双奥之城”的变迁。

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高井路社区,一座智能垃圾站引人注目。“泡沫盒请扔可回收物或蓝色垃圾桶。”一位居民拿不准配送生鲜的泡沫盒该放哪个桶,智能垃圾站用语音给出了建议。

2021年,北京市发布报告,北京市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参与率达到90%,准确投放率达到85%。

北京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走进社区,举行一系列“践行绿色低碳 共建美丽家园”的冬奥宣传科普活动。活动倡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生活习惯,为绿色、文明办奥贡献力量。

冬奥“遗产”惠及全球

“如果高山滑雪想要存续下去,它必须在亚洲有落脚点,这就是这座场馆对未来的意义。”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参加完比赛后,挪威男子高山滑雪名将谢蒂尔·扬斯鲁德作出如是评价。

历届奥运会,除了在筹办及举办时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应,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为举办城市、国家乃至全世界,留下丰富的奥运遗产。

“到2022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2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兑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中国、留给全世界最重要的“遗产”。

这份“遗产”,不仅壮大了中国以及全世界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为全球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发展冰雪运动、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北京城北,夜幕之下的首钢大跳台好像一只彩色的水晶鞋,背后掩映着巨大的烟囱,画面极具冲击力。2月8日进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在这里一飞冲天,收获个人首枚冬奥会金牌。

过去的工业区,在与冬奥发生激情碰撞后,不但成为体育竞技、专业运动队的比赛、训练场地,还成了标志性景观地点和休闲健身活动场地,成为服务大众的体育主题公园。

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北京的区域发展正发生深刻转型。

延庆地区利用冬奥效应,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京礼高速、京张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在延庆和崇礼赛区,727台氢燃料汽车行驶在赛区内,为选手、代表团成员提供交通服务。冬奥会结束后,这些没有任何碳排放的汽车,将继续保障城市运行。

科技部社发司司长祝学华告诉记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后,科技部将扩大5G、氢能出行、100%清洁电力等高新技术的示范效应,带动5G通信、绿色出行、零排供能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湖南日报北京2月20日电)

相关专题:2022北京冬奥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