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院士再增5人,看看他们有多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斯涵 黄京 余蓉]

在湘院士再增5人,看看他们有多牛

都在自身领域深耕30年以上,其中农业领域有3人

黎湘

吴义强

柏连阳

单杨

姜涛

国防科技大学黎湘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姜涛教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柏连阳教授、单杨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义强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1月18日,备受关注的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湖南5位专家当选,其中农业领域3人,一起看看他们的厉害之处吧!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余蓉

科学院院士

黎湘:雷达目标识别领域专家

黎湘是雷达目标识别领域专家。长期从事雷达目标精细特征反演与识别研究,在雷达空天目标识别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制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我国空间攻防对抗能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励6项。先后获评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工程院院士

吴义强:他让废弃的秸秆 变成了“黄金”

【档案】

吴义强,男,1967年7月生于河南固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首批“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八届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林业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林业工程专家。

【故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造板已成为木材的升级产品。但人造板需要用胶黏剂来成板,90%以上使用醛类胶黏剂,因此人造板产业曾一度被列入国家“高污染产业”。就在此时,刚毕业的吴义强与“甲醛”较上了劲。

吴义强深入多个工厂,经过长期攻关,他探索出“有机无机多元杂化共聚”的环保胶黏剂合成技术和理论,通过选择键合和网络交联“锁住”了甲醛分子,攻克了人造板甲醛污染这一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产品性能远优于欧美及国际标准。

然而,木竹材及其复合材料易引发火灾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吴义强又迅速带领团队聚焦木材阻燃这一技术领域,花了近十年时间筛选了上万种阻燃抑烟化合物,经历了数千次的化学实验。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成功构建了秸秆无机人造板制造技术与装备体系,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种人造板具有高强、环保、防火、防水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修、墙体材料等领域。目前,全国各地已推广建成20多条无机人造板生产线,废弃的秸秆变成了“黄金”。

柏连阳:为保稼护粮 他30年除草控害

【档案】

柏连阳,男,1967年12月生于湖南祁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等。

【故事】

出生在农村的柏连阳从小跟着父亲干农活,由于那时没有除草剂,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下田徒手拔草。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除草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呢?大学毕业进入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工作后,他把研究方向锁定为杂草防控。

稻田杂草种类多,与它们“作战”可不容易,为此,柏连阳发明了不少除草的秘密武器。比如,他发明了多靶标除草剂,一次施用后对水田杂草总防效达97%。此外,为了让除草和施肥同时进行,相得益彰,他带领课题组研发了尿素与除草剂混用的轻简便技术,在水田使用后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比除草剂单用提高10%至15%,还能增产一成以上。

杂草产生抗药性怎么破?柏连阳又投入到新的科研中。他带领团队揭示了植物ABC转运蛋白抗草甘膦的全新分子机制,以杂草抗药性机理和快速检测的监测结果为基础,揭示了我国不同区域杂草的多抗性和交互抗性特征,创立了“快速检测—析因寻靶—对靶施药”治理技术体系。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摆脱除草剂高度依赖、发展新型绿色控草技术成为新的需求。柏连阳带领团队继续向杂草绿色防控新领域进发,目前已研发出稻田“抑芽—控长”的绿色控草技术与产品,可实现移栽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零使用。

单杨:36年攻关柑橘 从仅能鲜食到全身是宝

【档案】

单杨,男,1963年2月13日生于湖南攸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食品工程专家。

【故事】

今年是单杨从事食品加工研究的第36个年头。作为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领域的食品工程专家,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用自有技术支撑企业产品走向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实现从“OEM贴牌代加工”到“ODM自主设计”再到“OBM自有品牌”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华丽转身,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根本转变。

20多年来,单杨主持了多个国家和部省的柑橘等果蔬加工科技项目,他带领团队创立了连续、清洁和标准化柑橘加工技术体系,实现绿色加工和产品升级换代;构建了柑橘资源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创新开发柑橘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及配套设施,为国家惠民工程提供科技支撑。通过这些研发的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技术,一只橘子从仅能鲜食,变成了能喝橙汁、吃罐头、取黄酮、提精油、取果胶等功能的“多样宝”,大大增值。

据悉,柑橘产业涉及我国19个省市、1.82亿农民,是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此,单杨团队加强省与省之间的合作。2010年,单杨联合行业前10强企业以及20多家柑橘领域著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优势人才,共同组建“国家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场越做越大。

姜涛:坚守38年 只为钢铁“精粮”

【档案】

姜涛,男,1963年10月生于安徽省淮北市。中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故事】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在世界最复杂、难处理的含铁原料条件下,为我国钢铁冶炼提供优质精料,实现高效低耗清洁钢铁生产,姜涛已经坚守了38年。

发展钢铁产业,原料是基础,精料是关键。当时,烧结是一种主要的精料制备方法,高料层是高效低耗烧结的有效途径,但是料高超过700mm后质量不均、产量下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姜涛与同事们一道开始攻关,历经20余年,开发出超高料层均热烧结技术和关键装备,将料层高度逐步提高到900mm以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我国钢铁工业“吃饱”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姜涛从国外访学归来。当时我国对钢铁的需求正处于开始由“吃饱”迈向“吃好”的新阶段,不锈钢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我国不锈钢生产原料红土镍矿全部依赖进口,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新的挑战,姜涛带领团队又发起了新的冲锋。

历经15年,姜涛和团队终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现有矿热电炉冶炼镍铁技术,将吨镍铁电耗降低600度;并成功研发低温低成本制备镍铁新工艺,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为我国不锈钢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姜涛与团队还从研制新型粘结剂入手,发明了一步高温制备直接还原铁新方法,推动了我国直接还原铁生产的起步和电炉短流程的发展。

数读

全国新增两院院士149人

2021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其中女性科学家5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8岁,60岁(含)以下的占76.9%。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共选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其中女性科学家6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69岁。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