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昭示未来——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笔谈】做优做强“水文章” 培育壮大“水经济”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武学]

彭武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活之要。自古文明起源于水,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的遗址,人类社会傍水而居、依水而存、因水而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泸溪县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保护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做活水经济,奋力开创新时代治水兴水新局面,打造泸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以水为脉,保护水资源,打造生态“聚宝盆”

泸溪县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域广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以清流、绿林、河滩、湿地为主的物质资源,造就了泸溪境内幽谷叠翠、溪流纵横、汀洲奇巧的独特风景,特别是穿镜而过的沅水更以“最早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水陆茶马古道”而闻名中外。水是泸溪的血脉,是泸溪的文化之魂,是泸溪最大的资源优势,必须加强保护。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县域水资源收集整理,打造集生态水系、水利工程、水务管理、智能信息于一体的协调均衡“水网”。加强源头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推行河长制,认真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部署,切实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做成泸溪的生态名片。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联动开发“水、岸、滩”,一体推进“堤、路、景”治理,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场景在泸溪处处展现。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生态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亲水型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水美城市”。

以水聚魂,挖掘水文化,提升泸溪“魅力值”

沅水流域作为远古时期连接中原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中原文化和西南文化的“交汇地”,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其中以高庙文化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明,被称为中国史前文明的大百科全书、中国上古人类的神秘家园。要深入挖掘研究沅水流域高庙文化、盘瓠文化、辛女文化、巫傩文化、屈原文化、会馆文化等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泸溪本土传统文化遗产项目抢救性保护。大力推进治水博物馆、水利档案馆、水文展示厅建设,打造集水利科普、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结合泸溪独特自然生态,将泸溪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合到水利工程、水利景观建设中,不断彰显城市内涵特质。

以水兴旅,做活水经济,培育发展“新引擎”

泸溪因水而名,理应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要充分利用泸溪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深化水经济发展体系研究,让富集的水资源优势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源头活水”。加快“水旅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显山、露水、见绿、亲水的水景观,打造沅江“十里景观画廊带”、武水“百里水乡度假区”。加快湘西武溪航运港千吨级货运码头建设,做大做强沅水流域“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线。加快“水旅产业”发展,开发水上娱乐、水体运动、水趣乐园、天然浴场等水体验康养产品,高标准规划打造水上娱乐世界,把沅江风光带打造成集灯光大秀、5D投影、江上夜游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深入推进“水+N”融合发展,精心组织龙舟赛、环江马拉松赛、环江自行车赛等体育运动,促进文体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有机融合,把泸溪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培育壮大泸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者系中共泸溪县委书记)

相关专题:让历史昭示未来——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笔谈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