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根祖地 薪火永相传——写在辛丑年“祭祀炎帝陵”典礼之际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沈红星 张和生 张 咪]

炎帝陵

(炎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沈红星 张和生 张 咪

站在鹿原陂上远眺,云秋山耸立于西南,宛如一幅画屏;洣水如玉带蜿蜒,清澈见底。山上绿荫蔽日,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静。

位于炎陵县鹿原镇的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这里蕴藏着古老的华夏文明,香火延续数千年,文化厚重,风景优美,令人神往。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上古有墓,汉载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清定形制,一脉相承。

炎帝神农氏,是距今5000多年前我国上古时期杰出的部落首领,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炎帝陵数千年的香火传承,历史文化地位崇高,被海内外炎黄子孙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神州第一陵”。

相传,炎帝神农氏晚年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来到南方,不幸误食断肠草,而安葬于鹿原陂上。这便是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中记载的:“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长沙茶乡之尾即今天的炎陵县(原酃县)境内。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这是范仲淹在诗词《咏农》中咏赞炎帝神农氏功绩的诗句。

史载,炎帝神农氏传世“八大功绩”: 始制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制陶为器,冶制斤斧;日中为市,开辟市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发明音乐;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建房造房,台榭而居。

炎帝的功绩涉及衣食住商医乐,涵盖物质和精神层面,开中华文明之先河,极大地解决了种族的生存困难,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炎帝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价值。炎帝文化是始祖炎帝率领原始先民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经过历朝历代官方及民间的继承、发掘和整合,炎帝文化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升华,日益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生机。其核心内涵主要表现为农耕文化、民生文化,包括原始耕播文化、医药文化、收藏文化、陶器文化、商贸文化、音乐文化、猎防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炎帝时期流传下来的道德文化、社会文化、伦理文化等等,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炎帝陵负责人介绍,炎帝文化反映的是华夏民族由蒙昧荒蛮走向初始文明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华夏凝聚的精神纽带,是治国理政的政治镜鉴,是道德建设的国粹经典,是身心融合的精神良方,是中华复兴的动力源泉,是区域发展的不竭资源。

丰功伟德 后人缅怀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如今,越来越多的华夏儿女前往炎帝陵寻根问祖。

在鏖战洪荒、创造文明的进程中,炎帝展现了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

公仆致祭祈发展,百姓伏维盼小康。自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鹿原陂”起,人们就开始采用多种祭祀方式祭奠炎帝,缅怀炎帝的丰功伟绩,追寻精神源泉。

炎帝陵祭祀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最早有记载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此后,元、明、清各代对炎帝陵的祭祀从未间断。有史记载,明代15次,清代达38次。每次官祭都会刻碑文昭于世人。

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祭祀仪程为序曲、敬香、敬花篮、敬供品、开午门、谒陵、揭碑、礼成等。官方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多在清明、重阳和重大节庆日举行,特别是重阳节,株洲市都举行“炎帝节”,以炎帝陵祭祀活动为重点,开展一系列文化、商贸交流活动。

近年来,炎帝陵景区成功举办“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典礼”“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炎帝圣驾赴台湾巡境赐福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累计接待海内外炎黄子孙200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和祭典活动5000余场次。

炎帝陵民间祭祀以告祭为主。通常拜祭始祖前都会洗梳干净,行跪拜叩首之礼拜祭过炎帝后,将自己的心愿和所求写于帛或纸上,用线系于小石子等重物一端,抛挂于炎帝陵内的古树上,祈求炎帝保佑愿望实现。

在每年除夕、春节、清明、炎帝诞辰日、端午、重阳以及“五一”“十一”等节庆,前来炎帝陵祭祀炎帝的民众和民间组织及海外华人团体更是络绎不绝。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炎帝陵祭典”逐渐成为涵盖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传衍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获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守正创新 薪火相传

炎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先祖遗胜和文明标识,承载着海内外一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情结与文化信仰。

炎帝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最佳农耕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古典陵墓园林、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区等。

一直以来,从国家到湖南省政府以及炎帝陵所在地株洲市、炎陵县,高度重视炎帝陵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国家各有关部门始终关注并给予多方面支持,一同致力把炎帝陵建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湖南开放的亮丽窗口、株洲旅游的产业龙头,回应海内外同胞的期盼和关切。

省政府先后3次主持对陵区的整修工程,先后出台了《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建设规划》《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规划》《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果(2016-2030)》等。由省领导任会长的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根据规划组织实施炎帝陵公祭区、圣德林、福林、神农园等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现在的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122.5平方公里,其中对外开放旅游区面积3.6平方公里,由神农大殿祭祀区、陵寝大殿拜谒区、“神农园”缅怀区、皇山游览区、洣水风光带组成,主要景观有炎帝陵、神农大殿、陵寝大殿、御碑园、圣火台、九鼎台、皇山、神农园、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洗药池、味草亭等110余处。

2020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景区入选,成为株洲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5A级景区。

着汉服、奏古乐、循古礼……2019年以来,炎帝陵景区专为学生团队设计了研学体验课,组织学生身穿汉服祭祀炎帝,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景区设施一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时常给游客带来惊喜。先是在景区一隅,开发了500亩农耕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种田、种药,或抓鱼、捉泥鳅。后在“日中为市”旁建设制陶体验区,游客可动手制作陶艺品,体验制陶乐趣。每逢周末,景区还举办非遗表演,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华夏根祖地,薪火永相传。炎帝陵是湖南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炎帝精神也将指引着华夏儿女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新时代美好的明天。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