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花满矿区溪自流——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见闻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梅花 通讯员 匡芳梅 文阳辉]

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张政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匡芳梅 文阳辉

【村情概貌】

花溪村,位于娄底市北部,距娄底中心城区8公里,紧邻长芷高速,S209线、西恩铁路专线穿境而过。2016年由原塘坪村、花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4.18平方公里,共有863户2174人。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2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获评“湖南省卫生村”“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娄底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目前正在创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场见闻】

杉山镇花溪村,花溪两畔满是玫瑰花、木槿花、格桑花、野菊花,溪畔花,花映溪,扑鼻香。

8月6日,记者从娄底市中心城区出发,驱车一路向北,不到半小时便抵达花溪村。村落青山环抱,溪水潺潺,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沥青路,串连起一幢幢白墙红瓦的民居,更有花香四溢的玫瑰园、炊烟袅袅的农家乐、绿浪翻滚的稻田镶嵌其间。

“眼前这幅美丽乡村画面,几年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花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谭满平对记者说,该村曾属采煤矿区,恩口煤矿倒闭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村经济凋敝,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几乎成了“空巢村”。

曾经田地抛荒、劳动力流失,如今遍地生机、产业兴旺,花溪村发生了什么?

农旅融合产业兴旺

游花溪,玫瑰花香随风袭来,沁人心脾。

“我们已经进入花溪谷。”谭满平带着记者来到一处高处,朝远处望去,连片盛开的玫瑰园宛如红色花海。民宿、农家乐、丛林探险营地、研学基地等旅游休闲区分布其中,连绵5公里,美不胜收。

一路行走,谭满平一路感慨:“过去,这里因地层塌陷、土壤肥力不够、地下水位下降种不出庄稼,抛荒多年,茅草长得比人还高,把路都挡住了,成了名符其实的‘废地’。”

面对长期采煤造成的窘境,花溪村实施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改造,集中盘活荒山荒地、闲置空房等集体资源,分片区种上玫瑰、杜鹃、桃树等花卉苗木。同时,引导乡贤回乡创业,依托区位优势、近郊优势,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爬过这个小坡,前面是一个户外婚礼场地,右边还有松树林、桃花圃……”一位扎着麻花辫的女人,正和游客交谈。她就是花溪谷的“谷主”杨柳。

杨柳从小在村里长大,曾和当地许多青壮年一样,迫于生计不得已离开家乡谋生。2019年,在外经商的杨柳收到村里发来的“英雄帖”,邀请她回乡创业,“虽然身在外地,但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杨柳拉上妹妹,一起回乡创办花溪谷。

“花溪谷流转土地960余亩,种植玫瑰500亩,配套开发了花海观光、玫瑰加工、古琴和瑜伽培训等,2020年营业额达300万元。”杨柳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花溪谷游客量达5万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花溪谷,采煤沉陷区蜕变为娄底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游客纷至沓来。

“准备出工咯!”午休后的杨爱英精神饱满,戴上斗笠,吆喝着大家干活。脱贫户杨爱英是花溪谷的老员工,管理40余名工人。“采摘、剪枝、玫瑰花加工……只要想挣钱,花溪谷有很多活干。”杨爱英笑着说,“我和老公都在这里上班,平均每月赚6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日子满足了!”

傍晚时分,农家乐“溪谷美厨”霓虹灯亮,门前车辆整齐摆放,食客测体温、登记信息、出示绿码,有序进入餐厅。“餐厅容量50桌,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每餐限量接待6桌。”农家乐负责人杨霞说,一到节假日,餐厅必须抢先预订,一天营业额最高达4万多元。

花溪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2万元,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8个、临时岗位128个。

美丽乡村民风淳朴

花溪村的公路,通向每家每户。

从村部朝对面山上望去,四五栋房子依山而建,中间隔着一些农田、鱼塘、河流、菜地。

山顶上的那一户,是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谭冬平家。谭冬平家是一栋3层的小楼房,门前种的丝瓜、玉米、辣椒长势正好,鱼塘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后院鸡在树下刨食,黄牛哞哞叫。谭冬平挑着一担刚割来的红薯藤,快步走向猪圈。

“上个月,卖了10多只鸡、2头猪,赚了1.7万元。”谭冬平的妻子一边给鸭子撒食,一边估算收入。一年下来,如今销售农产品能挣10万元左右。

沿着通组公路,漫步花溪,瓜果飘香,屋前屋后干净整洁。

谭显应家,挂在门前的小红旗“最美清洁户”十分醒目。老房子边上正在盖新楼,四周不见一处垃圾。“光荣在党50年,就要作出表率。”77岁的党员谭显应自豪地说,他还担任网格长,督促6户人家做好垃圾分类、美化庭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花溪村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将党员、村民代表分成105个小网格,每名群众都细分到具体网格,组成志愿服务队。他们穿梭在大小乡道,宣传法律政策、倡导文明新风、联络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带头勤劳致富、服务民生保障,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六大员”。

“家里有外来人员,及时上报。”网格员吴卫琼和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叮嘱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到了村民彭冬坤家,彭冬坤拿出自家种的青枣,热情招呼。

离彭冬坤家300米处,是牛车美丽屋场,有长廊、凉亭、绿草地、小矮墙、紫荆花……户外爱好者钱女士正在长廊跳舞,“这里静谧优美,民风淳朴。我经常从城里过来走走。”

临近中午,干完活的村民付新年回家途中,从自家地里摘了个香瓜,大口大口地吃着。“村里在搞美丽屋场建设,我到那里务工一天能赚100元。”付新年笑呵呵地说。

“美丽屋场按照人居环境美、自然生态美、人文风尚美的标准,每20户建设一个。”村干部蒋小容说,目前,全村已建成5个美丽屋场,还有3个正在建设。

■记者手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李梅花

面对没有产业支撑、村级经济凋敝、基础设施薄弱、青壮年外出的窘境,花溪村人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起了光伏发电站,集体经济有了来源;开荒山、修河坝,农业生产力得以恢复;走泥巴路出去的人,踏着水泥路返回了故乡。

在花溪村,听得最多的是励志故事,见得最多是温馨画面:80后杨柳放弃在外的事业,毅然回乡创办花溪谷;花甲老人朱加深申请加入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当起宣传员,服务村民;脱贫户康喜贵在村里的引导下,转变观念主动将垃圾分类处置。

依托现有的产业生态,花溪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壮大乡村旅游产业。花溪村人坚信,只要持续奋斗,幸福日子便会细水长流。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