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红色血脉 奔流不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二

[来源:华声在线]

宁心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作出深刻诠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以“红”为底色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开启新的伟大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精神坐标。

(一)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实践中显伟力——就在“诸路皆走不通了”的绝望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如一束微光照进了沉睡的黑夜。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中日益显示出真理的光芒和实践的伟力。就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风雨中不动摇——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便铸造出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的精神气质。“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陈延年就义前的慷慨激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精神的昭示。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浴血奋斗。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人为“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奋进以赴、流血以从、瘁力以成,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绘就出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耸立起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历史前进的艰辛之路,映照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二)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随处可见的大字,高度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理念,构成了“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全部答案。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半条被子”的故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历史不会忘记,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大幕,是人民的齐心协力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

(三)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的成员为信仰而战。

“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改革先锋”王书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虽然他们的功勋分属不同年代,但他们的名字,连接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天际线。

这种革命精神里,充溢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坚定信心、“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顽强不屈、“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一往无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坚如磐石的信仰,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在共产党人的信条里,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的路上,纵然是天上飞机炸、地上敌军追,但在共产党人眼里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长津湖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严寒中被“塑成冰雕”仍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态。为信仰而战,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百年苦难、百年辉煌。从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仅红军长征就经历了600余次战役,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视死如归、浴血奋战、顽强斗争、前仆后继,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放眼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拥有如此多为了信仰而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奋斗者。他们选择之决绝、牺牲之惨烈、奉献之彻底,在史册上写下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四)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湖南,那一定是“红色”。

红色潇湘,胜景无边。但湖南的“红”,不只是景象上的红,更是意象上的红、精神上的红。从百年党史上看湖南,这里革命先辈灿若星辰、革命大潮风起云涌、革命胜迹星罗棋布、革命意志比铁还坚……这是一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是一片饱经鲜血浸染、烈火洗礼、百炼成钢的红色热土,红色基因早已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

“断肠将军”陈树湘的英名已被更多的人熟知,易荡平饮弹湘江的故事照样荡气回肠——脚山铺阻击战危急时刻,为了不拖累战友,这位红军政委把最后的子弹射向了自己的胸膛。那一刻,“决不当俘虏”的誓言,让残阳如血、山河失色。

人们知道平江是革命老区,却不知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城,1921年至1949年,竟牺牲23万多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1000多名。那一地,写满崇高,人人敬仰。

“挽湘江千丈水,荡涤神州。”党的一大召开前,湖南人参与海内外8个早期共产党组织中6个的创建,全国早期党组织58名共产党员中湘籍党员就有20位。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湘籍革命家、军事家群体,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革命中坚、民族脊梁、国家砥柱,灿若群星、辉映九州。

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工人运动的五大重点区域之一,是全国农民运动“好得很”的地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等,成为燎原前的星星之火,诞生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一面工农红军军旗、第一条军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在“风卷红旗过大关”的革命年代,湖南人发先声、开先路、当先驱、做先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据统计,1927年到1949年间,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之众。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牺牲197653人,其中湖湘儿女多达11541人。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2020年9月,来湘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湖南高度评价。湖南大地,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

(五)

红色血脉,恰如湘江之水,奔腾向前,从未止息。

热土潇湘,英雄辈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到舍身推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欧阳海,从“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好干部郑培民,到“扎根基层一线脱贫攻坚楷模”的县委书记黄诗燕……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精神,始终如一。

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转换成发展优势。进入新时代,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扛牢首倡之责,实现首倡之为,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崭新篇章。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沙洲村,由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小康示范村,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地标。脱贫攻坚战场上,6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17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鲜艳的党旗始终在一线飘扬。八年间,150多名党员干部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与绝对贫困决战的阵地上。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18万个基层党组织、400多万名党员挺身而出,用冲锋者的姿态、守护者的辛劳,换取群众的健康安宁。“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宣示,响彻三湘大地。全省7366个临时党组织奋战在医院、隔离点、社区卡口等“战斗前线”,1159名优秀分子“火线入党”,2.4万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到3.1万多家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令为指引,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征途上的“湖南红”必将更加鲜艳、更加夺目。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