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湖南】十八洞村:一进一出,都是幸福的味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向莉君 通讯员 吴建斌 杨泽江]

4月30日,游客在十八洞村梨子寨参观。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承鼎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吴建斌 杨泽江

巍峨的武陵山深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穿过青山,越过峡谷。大波游客沿着高速公路进入湘西大山深锁的苗寨,祖祖辈辈生长于深山里的苗族同胞顺着高速公路走向山外的世界,一进一出,都是幸福的味道。

5月8日8时许,记者从吉首出发,沿着包茂高速一路奔向西北,40分钟后抵达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

初夏的十八洞,正是红叶石楠红似火的季节,从村口延伸进寨子的红叶石楠吸引大批游客拍照。快要成熟的红色野樱桃,点缀在绿意涌动的群山之中,伴着升腾在山腰的层层薄雾,一副欲诉还休的娇俏。

上午9时多,十八洞村梨子寨已经热闹起来。“大姐”石拔专头戴黑色苗帕,身穿蓝色苗服,正和来自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客人,在自家堂屋前拍照合影。

这支来自祖国北大门的26人旅行团,抵达长沙后,再历经5个小时,沿着长张高速、杭瑞高速经包茂高速到达十八洞村。

看着屋子里的土灶、火塘、竹簸箕,71岁的二连浩特市民赵玉英忍不住伸手抚摸,动情地说:“国家发展了,交通便利了,我们这些老头子都能轻松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个全国闻名的苗寨看看。”

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668元。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种猕猴桃、开发山泉水、发展旅游,迎来翻天覆地变化。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9元,村集体收入达200万元。

得知记者是沿着高速专程来村里采访,游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热情介绍来村里的感受。“在这个深山苗寨里,我们看到了精准扶贫的样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图景。”翻看2013年前十八洞村的老照片,64岁的二连浩特市民孙树感慨不已。

石拔专的女儿施元菊拿出湘西籍作家彭学明的《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赠与他时,孙树翻看了几页后,又买下5本书,准备带回去赠与朋友。

在土家姑娘张雪琴的引导下,这支平均年龄60多岁的队伍走村入户,边走边看,个个惊喜不已。

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让远方的客人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古朴的苗寨,感受大山深处苗家人生活的巨变。也让苗寨里的同胞走出大山,领略山外快速发展的世界。

梨子寨停车场前的感恩亭里,73岁的老支书杨五玉一边照看自己的小吃摊,一边拿着一沓厚厚的照片,给凉亭里的游客细数他见过的“大世面”。

土生土长的杨五玉不仅苗语讲得溜,普通话也讲得十分顺口,他说这得益于最近几年村里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他走南闯北的历练。

“这张,是去年《大地颂歌》在长沙演出时拍的。”翻开一张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的舞台剧照,杨五玉讲述他去长沙观看《大地颂歌》的场景。照片上,“大姐”石拔专、村里的网红主播施林娇和其他村民手牵着手,在舞台上笑得格外灿烂。

去年10月16日一大早,杨五玉和十八洞村49名村民,从家门口坐车,沿着高速公路直达长沙,观看《大地颂歌》演出。

“不光是长沙,北京我也走遍了。”拿出一张在国家大剧院拍摄的单人照,杨五玉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北京之旅。“国家大剧院好大哦,到里面都会迷路。”话未说完,杨五玉大笑起来。

“我们还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指着照片中的天安门城楼,杨五玉的话语里充满骄傲。他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天安门升国旗,那次到现场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时,他激动得发抖。

“感谢党、感谢政府带领我们脱贫致富,修了这么好的路,我们一大把年纪,还能走出大山看世界。我们要攒劲搞,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翻开一张张照片,讲述一个个故事,这位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苗家老人满是自豪。

相关专题:沿着高速看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