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擦亮“底色”绘新图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雷鸿涛]

咬定青山不放松 啃下脱贫“硬骨头”

中共会同县委员会 会同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会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务实的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2020年,全县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089户6898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四支队伍”齐声“大合唱”。全县230个行政村均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带领“四支队伍”集中办公。压紧压实县级领导联点包干、行业包干责任制,严格执行县直单位行业帮扶包干、驻村帮扶包干、结对帮扶包干责任制,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能人党员包户责任制。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唱好“脱贫曲”。

精准滴灌浇开“致富花”。精准落实“七个一批”扶贫措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首创“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小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的“六个一”当家产业自主选择模式,实现扶贫资金到户到人、资金使用高质高效。茶叶委托帮扶模式获得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基础设施铺就“脱贫路”。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3266.92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客运车。实现行政村农网升级改造全覆盖。易地搬迁贫困人口1.33万余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658户。解决了25.92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完成43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59所村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擦亮教育名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11个,羊角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坪镇西楼村获评湖南省第四届“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力”。开展了“春风行动”及“311”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等活动,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76万余人次,推荐就业岗位2.3万个。推介表彰“脱贫示范户”等,2016年以来,获省市表彰“脱贫示范户”等先进典型75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名。

下阶段,我们将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抓好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擦亮“底色”绘新图

——会同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雪峰贡米产业基地。 通讯员 摄

生态茶园风光。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雪峰贡米获丰收。 通讯员 摄

导读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8年来,会同县尽锐出战,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委托帮扶”产业扶贫新模式,首创“六个一”自主择业直接奖补产业扶贫模式,即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小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截至2020年,全县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089户贫困户68986人全部脱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何乐川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革命老区县,素有“广木之乡”“南竹之乡”美誉。

大山阻隔,林深路远。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的会同,过去,百姓守着丰富的资源却过着穷日子。

2013年,精准扶贫号角吹响,如春风拂面,席卷大将故里。

金戈铁马,尽锐出战,攻城拔寨。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会同人民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善作善为,擦亮“红”“绿”底色,写好攻坚“文章”,用实干担当交出了一份脱贫与发展的出色答卷。

“红色”强引领:处处党旗飘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大好时节。

在会同县金子岩乡长寨联合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良田来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共商产业发展大计,现场解决春耕困难。“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是‘重头戏’。”马良田是高级农艺师,也是村里的科技特派员。去年,他引导村民发展油菜350亩。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会同县设立脱贫攻坚“司令部”,县委书记“挂帅”。分乡镇成立18个战区,分行业部门组建“7+3+3”攻坚组,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230支,选派6271名干部职工组成结对帮扶队伍,实现行政村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所有行政村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联村第一责任人或驻村帮扶责任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由全体联村县级领导和后盾帮扶单位联村第一责任人及驻村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2797人组成的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

县、乡、村三级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以军令状取代责任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法,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怀化市政协副主席、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多次深入村组调研强调,脱贫攻坚必须发挥党员干部敢打硬仗的先锋作用,让贫困群众真正有更多获得感。

会同先后出台“帮扶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脱贫攻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形成行政村“五人包村”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责任体系,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扎实基础。

“绿色”谋发展:闯开致富路

仲春时节,在会同县宝田乡岩鹰坡,万亩有机茶园在云雾缭绕中吐露芬芳。在梯田状的山坡上,村民成群结队劳作。

会同县宝田茶场副总经理曹书安介绍,脱贫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山地资源入股,茶园按照土地入股、委托扶贫、保底分红3种方式,吸纳周边6830户脱贫户加入扶贫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会同根据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明确将茶叶、魔芋、獭兔等特色种植养殖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扶持。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5.3万亩,魔芋种植面积2.5万亩,南竹基地面积45万亩,獭兔养殖常年存栏30万只。宝田茶叶远销欧盟,“会同魔芋”“会同竹笋”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会同县荣获全省十强生态种茶县。

会同突出机制创新,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基本思路,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委托帮扶”产业扶贫新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宝田茶业有限公司,累计带动4446户1629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特色扶贫产业稳定增收。

会同还首创“六个一”自主择业直接奖补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动脱贫户自主选择“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小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的“六个一”当家产业。实现自主产业脱贫户全覆盖,让农户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带动惠及贫困群众13165户47575人。

2014年以来,会同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15亿元,把绿色产业“特色”做成扶贫“亮色”。宝田茶叶、会同魔芋、云雾竹笋、雪峰贡米、高椅黑泡茶、苦瓜茶、火塘腊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崛起,产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实现脱贫户发展产业受益全覆盖。

“暖色”聚民心:书写新华章

脱贫宏图,“底色”绘就。

会同用“底色”调出“暖色”,用彩笔书写脱贫攻坚的灿烂华章。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会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有着浓浓的“教育情结”。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4年以来,会同43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完成,会同县一中整体搬迁新建项目、城北学校、芙蓉学校等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59所村小标准化、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据统计,近5年该县学校建设总投入达5亿元以上,仅义务教育新增学位5000多个。近5年累计招考特岗教师374人、公开招聘教师200人、定向培养师范生262人,全部向农村一线倾斜。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2014年以来,全县发放建档立卡学生普惠和特惠资助资金37106.6万元,惠及581142人次。

至2020年,会同高考质量连续8年、初中会考连续4年综合评估排名怀化市第一。近3年,共有1057名会同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考入大学。

教育助力脱贫,脱贫反哺教育。

在脱贫攻坚中,会同县坚持不遗余力扶智扶志,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薄弱小学改造、网络通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九大工程”,切实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筑起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会同农村地区路网电信得到大提升,贫困群众衣食住行大为改善,教育医疗就业饮水等得到全方位保障。

全县累计投入13.8亿元,完成3266.9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和通组公路建设全覆盖。

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4905.699万元,开发扶贫特岗和公益性岗位2266个,建成扶贫车间31个,29423名贫困群众通过转移就业稳定增收。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234户13326人,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

累计投资21956.98万元,解决25.92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201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82亿元。数据背后,是会同县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2018年,会同县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高质量通过国务院脱贫攻坚普查和省、市考核,各项普查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要求。

当好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员”

会同县地灵乡江边村王志刚靠养羊脱贫。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雷鸿涛 摄

通讯员 杨锐

“有机黑米每公斤12元,需要多少,我们安排送货上门……”

会同县炮团侗族苗族乡岩头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斌,最近在电话里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近年来,刘斌和工作队经常到县城各单位、商家宣传村里的特色产业,帮助村里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今年60岁的李茂杰是岩头坪村的一位残疾人,从贫困户蜕变成种粮大户,2020年纯收入达到6万余元。李茂杰最想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刘斌。

2017年,大病初愈的刘斌,主动请缨,从县机关事务局来到岩头坪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了解到李茂杰系残疾人后,刘斌经常到他家走访。工作队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他添置了微型耕田机等农具,买来了种子、化肥。

2017年,李茂杰自家的4亩稻田喜获丰收。2018年,李茂杰找到刘斌,道出了要流转稻田扩大优质稻种植的想法。

“我们帮助李茂杰流转了10多亩抛荒稻田,让他发展生态稻,还请来农技人员指导。”刘斌介绍,2019年,他经多方考证,联系并引进到了陕西洋县的优质黑米品种,作为村里的生态稻进行试种。同时,在稻田里套养稻花鱼获得成功。

在刘斌帮助下,李茂杰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10余户脱贫户加入稻鱼生态种养队伍。

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3年多来,刘斌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班子,发动并指导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农户)”模式,投资480万元,建成有机茶园634亩、村集体茶叶加工厂1个。利益联接全村138户贫困户525人、水库移民191户620人,2020年茶叶加工厂实现产业分红。

如今,该村从一个软弱涣散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村”增长到现在的10.5万元。刘斌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优秀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

安置区的绿色“财园子”

通讯员 胡江勇

“看,这60多亩绿色菜园子,变成了绿色‘财园子’!”3月下旬,春光明媚,会同县连山乡六黄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周边,十几个大棚傲然挺立。唐玲和丈夫李显湖将一筐筐刚刚采摘的蔬菜过秤、打包,运送到县城的超市。

45岁的唐玲,是六黄村1组脱贫村民。2018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扶下,她一家四口从“摩托车都难以开进去”的山坳坳,搬迁到了村级集中安置点“六黄新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党的扶贫政策好,我靠科学种菜脱贫奔小康。”唐玲带领安置区居民共同发展蔬菜种植。2020年10月,她获评怀化市2020年“最美脱贫示范户”。

2019年,唐玲参加县里组织的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和技能培训班后,萌生了组织安置区内居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念头。

起初,动员居民发展蔬菜种植时,安置区内群众都不看好。

但唐玲没有退缩。她通过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作为前期启动资金,联合3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流转六黄新苑附近土地62.2亩,发展蔬菜种植。

经过一年辛勤耕种,唐玲的蔬菜基地迎来丰收。2020年,她赚了6万余元。

随着产业基地越做越好,六黄新苑的邻里和附近的乡亲纷纷到她的蔬菜基地务工,菜园子成了“财园子”。

唐玲尝到了种菜的“甜头”。她的丈夫从开始不支持,到如今成了送菜上门的“老司机”。

唐玲说,今年1至2月,她卖菜的收入达1万余元。“下一步,我打算成立合作社,种植大棚有机蔬菜,增加特色蔬菜。”谈起未来,唐玲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相关专题: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