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青山绿水换新颜

[来源:华声在线]

接续奋斗 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中共双牌县委员会 双牌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双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好“绣花”功夫,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6781户26862名农村贫困群众全部脱贫,6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连续3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成为全省获此荣誉的4个县区之一,连续3年荣获全省小康工作先进,跻身全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先进县、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五个一”工作法在省委扶贫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桐子坳村入选省“景区带村”“公司+农户”旅游扶贫模式推介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县上下将进一步发扬“三牛”精神,保持为民深情、实干激情、攻坚豪情,重整行装再出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抓好接力。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精准发力。立足生态资源,做好山水文章,以旅游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县城旅游核心区、潇水旅游带、东部大阳明山旅游圈和西部紫金山旅游圈“一城一带两圈”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碳汇经济先行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和华中地区林工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持在发展产业中引人才,在加强与市场对接中育新风,在全域旅游中美环境,在推动发展中强治理,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激发活力。积极推进“三用(用人、用钱、用地)三新(新乡贤、新举措、新农村)”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通道,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青山绿水换新颜

——双牌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双牌县城一隅。吴一粟 摄

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盘家村云台山茶场,瑶胞在采摘春茶。张宏 摄

导 读

山连着山,曾是双牌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拦路虎”。近些年,在“精准扶贫”指引下,通过上下努力,双牌县大力开展“旅游扶贫”,青山绿水变美丽景区。到2020年,全县贫困发生率归零。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唐俊 潘芳

春来江水碧如蓝。古香古色的画舫,犁开潇水水面,白浪起伏荡漾。

4月13日,记者与游客一道随画舫顺水而下,见两岸青山叠翠,村庄农舍散布其间,如同一幅美丽大写意的山水画卷。

今年初,地处潇水边的双牌县推出画舫游,填补了永州市该旅游项目空白,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

双牌县原是集山区、林区、水淹区于一体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90%,不少群众因此生活贫困。如何带领群众脱贫?2015年以来,该县立足森林覆盖率达80.5%、生态优美的县情,“靠山吃山”,全力推进旅游扶贫,昔日“穷山恶水”变成美丽风景区,广大贫困户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致富。

山村变为景区

4月初,双牌县茶林镇桐子坳村花海,五彩缤纷,游人如织。几年前,桐子坳村还默默无闻。如今,该村年均接待游客在40万人次以上,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

桐子坳村的巨变,是双牌县发展旅游扶贫带来的。

桐子坳村地处阳明山脚下,水田少、旱地多,村民过去以种植玉米、高粱为生,收入渠道单一,全村138户55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77人。

但桐子坳村山清水秀、风貌古朴,村里有3000余株银杏树,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有217株,树龄最大的有800多年。只是以前交通闭塞,“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着洛湛铁路过境双牌,永连公路、二广高速等高等级公路从村旁经过,桐子坳村的美景,很快被大家所知。

驻村帮扶工作队因势利导,组织村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旅游。今年53岁的村民杨先云加入旅游公司后,不但成为公司股东,还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年均纯收入达10多万元,很快脱贫摘帽。2016年,桐子坳村整村脱贫出列。

观赏银杏的旅游旺季每年只有两个多月,这样解决温饱不成问题,要实现小康还不够。为此,该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人文风情,把“一季游”发展成“四季游”。

2017年,在县里支持下,桐子坳村流转土地,建成贯穿景区的花溪景观带,新建醉蝶山庄、祈福广场等景点,举办“过半年”等传统文化习俗节会,探索发展生态康养游,“四季游”日益成熟。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客栈24家,建土特产店、旅游纪念品销售店20家。去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2万元。

发展旅游,首先要打破基础设施“瓶颈”。2016年以来,双牌县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33处,解决所有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小康电”建设,安全用电覆盖率达100%。完成水泥(沥青)路建设319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94公里、安保工程200公里。建成通讯基站679个,实现114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

同时,双牌县针对各村不同的情况,因村施策发展“旅游+扶贫”。还创新“三分三合”(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休闲观光园、美丽幸福新家园三园合一)模式,把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成为景区。

麻江镇廖家村集体流转土地7000多亩,创办1家村办企业,发展种养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2个。建成以百香果、葡萄、酥脆枣、芦笋等为主,长达3公里的果蔬观光带,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专业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双牌县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1.2万多人,旅游成为全县涉及面最广、带动力最强的富民产业。

山货走出大山

双牌县委主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发展“旅游+扶贫”,广大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观念,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山货俏销。

春雨初霁,双牌县云台山生态茶叶种植基地,瑶胞们一边采茶,一边直播,推销高山生态茶。2015年以来,盘家村瑶胞盘金桥见来云台山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把茶叶做成旅游产品。去年,他家收入突破5万元。

双牌县还围绕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2016年,该县经过反复考察,依托全域旅游,引进土鸡养殖龙头企业,通过“统一防疫、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底价收购”,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32万羽,带动6000余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

“双牌森林土鸡”品质好,成为各景区餐桌上的“爆品”,还成为旅游产品。

双牌县阳明山景区怡和客栈的老板介绍,客人来了,大多会点“双牌森林土鸡”。一些自驾游游客还会带几只回去,还有的要求给他们发快递。

目前,双牌县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99个(其中贫困村78个),在贫困村开设网店227个,推动农产品变成商品和旅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1100余个,带动720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

2017年至2020年,双牌县连续4年获评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优秀县区”,代表湖南省优秀县区参加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为推进农村电商、追溯技术结合而召开的“追溯体系精准扶贫”座谈会。

脱贫成果巩固

4月11日,双牌县泷泊镇樟古寺村脱贫户蒋勋奇在田间忙碌。他说,在帮扶干部帮助下,他家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从去年10余亩扩大到65亩。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带动广大群众奔小康?2017年以来,双牌县全面推行“对一次标、吃一餐饭、住一晚上、谈一次心、解决一个小心愿”的“五个一”工作法,帮扶责任人与脱贫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忧帮困。

“对一次标”,即帮扶责任人与脱贫户每个月共同对标政策是否落实,工作是否到位,脱贫巩固成效是否达到预期;“吃一餐饭”,即帮扶责任人自带伙食或出伙食费,到脱贫户家中与他们同吃一餐饭;“住一晚上”,即帮扶责任人在脱贫户家中住一宿;“谈一次心”,即帮扶责任人与脱贫户至少专门深入交流一次;“解决一个小心愿”,即帮扶责任人为脱贫户至少办一件事,满足一个小心愿。

“五个一”工作法,通过面对面了解情况,及时解决群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轻装”奔小康。

2018年以来,双牌县累计为群众解决“小心愿”8810个。2019年省委扶贫工作会议上,双牌“五个一”工作法作了书面经验交流。

目前,双牌县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到2020年,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归零。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2650元提高到13790元,增长4倍。


帮扶队长盘先华的“山字经”

通讯员 潘芳

“到了何家洞,一动不想动;进了付家湾,山路十八弯。”双牌县何家洞镇付家湾村是该县最偏远的贫困村,当地老百姓曾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这里的“山”。

2017年4月,51岁的盘先华从双牌县审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岗位上退下来,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选择前往这里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

“山”有山的解决办法,山里出生的盘先华身上有一股“愚公移山”的劲儿。山民居住分散,很多贫困户家里没有通公路,盘先华用双脚走遍全村52户204名贫困户。五组贫困户蒋元柳腿脚不便,带着老父亲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盘先华每次去都不忘为父子俩扛来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

盘先华因地制宜制定出一整套脱贫方案,决定利用山区优势,错位发展特色种养业。经考察,村里的山区环境适合养殖蜜蜂和种植药材。他就一边引导贫困户自发养殖蜂蜜,一边带领村干部发展药材种植。在他努力推动下,村里成功引进投资企业,成立柴郡本草药材种植合作社,吸引蒋汉荣、杨志贤等优秀青年回乡创业,采取“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流转旱土和林地种植黄精、四叶参等药材近200亩。利用山区光照资源优势,引入国家扶持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至7万余元。

山里出行难,盘先华就想着把公路的问题解决了。几年来,付家湾村的通村、通组公路一一打通或提质。该村石榴江片区3000多名群众以前外出赶集至少要2个小时,如今半小时都不用。

盘先华还在村里成立全县第一家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起民声微信群,将村里每一项扶贫工程、每一笔扶贫资金及时在“网”上向老百姓晒出来。

村民们说:“有老盘在,我们很安心。”盘先华说:“虽然扶贫结束了,但我还不会‘退休’,我永远是大伙的‘老盘’!”

2017年,付家湾村顺利脱贫摘帽。2020年,付家湾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已从精准扶贫前不足3000元增加至1.2万元。


“蒋老板”的“莓”好生活

通讯员 潘芳

3月9日一大早,48岁的蒋爱国就来到自家草莓基地,准备迎接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草莓采摘期长,可从前一年9月持续到第二年5月初。”蒋爱国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蒋爱国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当老板。2014年,他家因全家5人均患有慢性病而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在读书,夫妻俩及母亲又都干不了重活,每年还要花费不少医药费,生活的重担与无奈曾一度压得蒋爱国直不起腰来。

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激发了蒋爱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他说:“人穷不能志穷,不能因为国家政策好就一直依赖国家,依靠双手勤劳致富才是长久之计。”

得益于国家的扶贫医疗保障政策,蒋爱国一家人的慢性病大有好转。他和妻子外出务工,家里于2016年顺利脱贫。但外出时间长了又不能照顾家中老少,他开始想着回家创业。

2018年,帮扶干部潘俐华了解他的想法后,与他商量种植草莓。蒋爱国所在的五里牌镇红福田村位于207国道附近,周边尚无草莓种植大户,此地与双牌县城及零陵城区均只有10余分钟车程,发展草莓种植与体验采摘有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思路确定后,潘俐华和当地镇党委政府干部为蒋爱国查资料、请专家,组织他外出学习培训,替他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帮他流转土地近20亩种植奶油草莓。

蒋爱国爱钻研,他希望自家的草莓不仅产量高,还要绿色天然。在种植过程中,他坚持使用有机肥,确保草莓具有“孕妇与婴幼儿免洗”的优良品质。同时,采取肥药灌根措施,克服了草莓死苗烂根,保证了草莓的成活率。

蒋爱国还在草莓园里养殖蜜蜂,利用蜜蜂为草莓授粉,这不仅节省了人工授粉的劳动力,还提高了草莓坐果率。蒋爱国种植的草莓,由于是蜜蜂自然授粉,结出的果实个头大、畸形少、色泽好、口感佳,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品尝。

蒋爱国为自己的草莓基地取了一个名字,叫“周小周草莓”。经过3年经营发展,“周小周草莓”已成功打入超市和高端水果店,草莓园也成为周边县区游客打卡的乐园。

近两年来,蒋爱国的草莓基地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他说,现在有了技术和市场,计划今年再适当扩种一些,争取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相关专题: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