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革命文物,见证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念信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华声在线策划推出“逐梦百年 物印初心”专题报道,聚焦革命旧址、纪念馆里的小小文物。一张方桌、一篇日记、一枚证章……睹物、思人、学史,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云。
华声在线4月29日讯 岳麓山下,新民路旁。这是一张普通的方桌,深棕色,油漆斑驳,放在农家小院的堂屋中;摆上四条长凳,再摆上一桌菜肴,就是一顿普通的农家宴了。
1918年4月14日是个星期天,就在这张方桌旁,一顿普通的家宴,见证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新民学会在13个热血青年的商议下正式成立。
百年风云,曾经灾难深重的中国已变了人间。硝烟散尽,小院仍在,热血青年们的奋斗换来了熙攘的市井。4月末,记者走进如今已成为新民学会旧址的小院,香樟如盖,竹篱环绕,满眼菜园青青。前来观瞻的市民、游客边走边看,轻声轻语,与百年前的先辈们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这个小院是当年蔡和森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读书时,带着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一起寓居的。毛泽东、萧子升等同窗好友经常来这所“沩痴寄庐”聚会畅谈。
这些以寻求救国真理为己任的湖湘青年们,相互约定“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只谈读书学术、国家大事。成立一个组织的想法,就在这样的对谈纵论中渐渐成形。
走进蔡和森故居,方桌就静静立在堂屋中。驻足凝视,百年前杯盏交错、青春激昂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为了4月14日这天的聚会,蔡和森母亲准备了好几天。”新民学会旧址讲解员陈立颖介绍,为了招待儿子的同窗好友,经济上并不宽裕的葛健豪特意买了一些猪肉,蔡和森还到湘江捕捞了鱼虾。成立大会当天,葛健豪带着女儿蔡畅,在厨房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13位青年挤在方桌旁,举杯庆祝新民学会成立。
也是在这张方桌前,这群青年们商议通过了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的新民学会会章,萧子升被推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为干事。学会宗旨定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1918年,正是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时候。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依旧水深火热。帝国主义列强加紧蚕食中国。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一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阴云密布的历史天空,透下一缕缕曙光……
相隔万里的湖南青年们,循着炮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点亮了觉醒之光。新民学会成立后,向警予、李维汉、易礼容、蔡畅、谢觉哉等人也陆续报名加入,会员人数达到78名。
新民学会的成立,让长沙城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第一次在一个团体里组织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上的准备,被誉为“建党先声”。
记者:卢小伟 李昆励
摄像:邹尚奇
后期:宋太桓
配音:王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