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昭示未来——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笔谈】赓续精神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曹炯芳]

曹炯芳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教育、精神洗礼。作为毛主席家乡的党员干部,只有读懂脚下这块镌刻着英雄史诗的红色沃土,感悟百年恢宏征程背后蕴藏的思想伟力,才能不断赓续精神血脉,迸发向上之力,勇担时代使命,走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真理如炬、矢志不移”的信仰之力。回望历史风云,无论风雨坎坷、挫折艰险,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共产党人的信仰始终坚如磐石、屹立不倒。这种信仰,就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的凛然大义中,就在“中国共产党员的楷模”罗亦农就义前的视死如归中,就在中共湘潭城区特别支部书记杨昭植“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矢志不移中,就在“韶山五杰”之一钟志申“共产党人杀不完”的铮铮铁骨中。无数先辈先烈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故事,每每读之思之,总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动,总要经历一次思想的涤荡与洗礼。英雄铸下丰碑,吾辈坚定追随。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近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变迁中筑牢信仰之基,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中增强信心之力,始终做到“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始终保持一颗对党绝对忠诚之心,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人民至上、重若千钧”的情怀之力。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根本在于自始至终恪守“人民至上”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初心追求;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为民宗旨;就是“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的血脉深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对我们党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与深刻比喻。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决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决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前,湘潭虽然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任务还不轻,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教诲,始终把一切来自人民的“根”扎在泥土里,把一切依靠人民的“心”融入群众中,把一切为了人民的“责”扛牢在肩头,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牢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从最困难的群体着眼,从最突出的短板抓起,从最现实的问题出发,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努力让人民更满意、生活更美好。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大道至简、惟有实干”的奋斗之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底色。这种奋斗,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誓死斗争,是“一穷二白自己干”的艰辛创业,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伟大变革,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人间奇迹。回首湘潭走过的路,老一辈白手起家建起了湘钢、湘电、江麓等大型企业,为今天的“湘潭制造”打下坚实基础;十万劳动大军以“钢钎磨成棍”的意志,靠一把把锄头、一根根扁担、一膀子力气,仅用10个月便修成了滋润百万亩良田、惠及7县市百姓的韶山灌区;“九华”用20余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荒芜之地到现代化滨江新城的华美蝶变。历史生动昭示:大道至简,惟有实干。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拥抱未来、创造未来,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从先烈先辈们创造积淀下来的精神瑰宝中,激发强大斗志,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好”的职责使命,锚定“六个湘潭”蓝图、“四区一地”定位、“一六二工程”路径,心无旁骛地干、排除万难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坚定不移抓产业、强实体,全力以赴防风险、破难题,扎扎实实惠民生、保安全,努力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中走在前、干在前,奋力开创伟人故里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

相关专题:让历史昭示未来——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笔谈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