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YOUNG小会】你知道吗?红军长征过辰龙关,还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添翼]

华声在线4月20日讯(记者 谢添翼)和风吹拂,春意正浓。与中南大学“南波万”战队携手参加“策游潇湘‘营’出花YOUNG”湖南文旅推广活动的沅陵辰龙关景区,群峰叠翠,碣滩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辰龙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丽的茶园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深深打动着游人们。游人在欣赏绿色美景的同时,对辰龙关的红色文化与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请跟随华声在线记者登临辰龙关,重温红军长征在辰龙关的光辉岁月。

沅陵县七甲坪镇扶桑垭 张杰才 摄

“辰龙关的红色资源,也是开展红色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沅陵旅投公司副总经理陈文敏介绍,“天下辰龙第一关”不仅仅是驿道马蹄踏出来的,是文人诗篇唱出来的,是千年名茶泡出来的,还是革命烈火淬出来的。

1935年冬,红军长征途经辰龙关,在辰龙关、辰州坪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感人的故事也被传唱至今,其中,尤其以“火把照亮辰州坪”的故事温暖人心。

当时,红六军团第49团先锋部队到达辰州坪时,已是傍晚时分,部队得连夜赶到官庄宿营。家住路边的乡民李大旺、张幺妹夫妇,远远看见部队急行而来,便烧了几桶茶水放在门口,让饥渴难耐的红军战士解渴。看到天越来越黑,想到红军队伍摸黑行走很艰难,夫妇俩便拆下了自家菜园的竹篱笆给红军当火把用。可篱笆拆完了还远远不够,情急之下,李大旺爬到偏屋顶上拆杉木皮,直到把那屋顶的杉木皮全部拆完。红军队伍因有了解渴的茶水和照亮的火把,加快了行军速度,举着火把的队伍如一条火龙向着辰龙关和官庄镇快速前进。80多年过去了,当地至今流传着“火把照亮辰州坪”的歌谣。

暮色辰龙 罗俊 摄

红军在这里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红军战士乔装打扮,不费一枪一弹就擒获了驻守辰龙关的副总队长、恶霸黄穆柏;红六军团长兼任17师师长的萧克,宿营在官庄附近的腊月湖一个熊姓人家的茅棚里,第二天临走还给那家人给了一块银元,却没有人知道他就是萧克将军;还有村民赵开怡掩护和收留红军伤员在家养伤,自己吃葛根也要把大米给红军伤员熬粥喝……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红色壮歌。

陈文敏介绍,沅陵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辰龙关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丰富了辰龙关千年文化底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沅陵县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在辰龙关开展红色党史教育,引导人民参与到党史学习中来。辰龙关的红色历史让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能够体验革命激情、感受红色氛围、追寻革命遗迹、汲取前进的动力。

界亭驿 姬凌 摄

红色景点推荐:

辰龙关:沅陵辰龙关扼守湘黔古驿道,清朝时被朝廷敕封为“天下辰龙第一关”。这道曾让清朝军队苦攻三年的天然雄关,长征时,在当地百姓的拥护下,被贺龙、任弼时、萧克等人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一闯而过,高歌猛进向湘中地区纵深推进。

芙蓉关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沅陵县楠木铺乡楠木铺村青峰山下319国道的南面古芙蓉关处,现为沅陵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传统教育基地。

王家田红军苗寨:位于沅陵县官庄镇界亭驿村。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进入沅陵,夜过王家田,村民主动送茶送粮送火把为红军送行。同时,村民向开吉自愿加入红军随军北上不幸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沅陵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红军革命烈士,对向开吉故居进行重新修整,在王家田修建红军烈士广场,作为红色文化陈列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专题:沅陵辰龙关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