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镇特而强,“三农”绿富美

[来源:红网]

清明前后,正是新茶上市的好时节,在益阳市安化县田庄乡,茶农们正在将翠绿的鲜茶叶变成致富的“金叶子”。

作为湖南首批农业特色小镇,黑茶特色小镇田庄乡充分利用安化最具优势的山水生态资源、独一无二的黑茶文化资源,正在青山绿水间趟出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现代化之路。

近年来,湖南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发展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同时,加大对乡土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打造小区域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

2019年,湖南公布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包括浏阳的花木小镇、安化的黑茶小镇、华容的芥菜小镇、邵东的中药材小镇、湘潭的湘莲小镇、新宁的脐橙小镇、汝城的辣椒小镇、炎陵的黄桃小镇、靖州的杨梅小镇、常宁的油茶小镇。

两年多来,湖南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立足自身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增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提质增效壮“三农”经骨

廉桥镇因“药”而建,因“药’而兴。

在邵东市廉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万亩,15个专业合作社、公司建立了8千亩基地,“南国药都”正在潇湘大地拔地而起。依托庞大的种植基地和专业市场,廉桥的中药材产业盛大起航。

“境内拥有全国排名第四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年市场成交额75亿元,经营品种达到2000多种。”廉桥镇主要负责人介绍称,如今,“邵东玉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玉竹、玄参、射干的产销量占全国80%的份额,杜仲、厚朴占全国70%的份额,白术、百合占全国50%份额。

而产业强不强,还要看企业怎么样?近年来,随着“天宏”“松龄堂”“自然堂”“金实堂”“楚天春”“南国药都”“春可回”“正桥”“柳城”等一大批规模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在廉桥镇拔节生长,让当地的中药材加工业不断提质增效。

特别是海南海药落户廉桥,投资10亿元的交易和仓储物流中心投入使用,让全镇形成了集生产、经营、加工、仓储、物流、旅游、科研为一体的产业链,让廉桥镇在产业发展的车道上换挡提速。

在汝城县泉水镇,当地通过土地流转,“小块地”连成“大基地”,以产业思维做起“辣椒文章”。2020年,全镇辣椒面积突破12000亩,建设“千亩辣椒示范基地”2个,高标准育苗基地1个,成为汝城最大的辣椒产区。引进汝城繁华食品、鑫利食品等2家本土省级龙头企业进行辣椒加工,培育了“湘汝”“汝之辣”等知名品牌,年加工鲜椒近10万吨,产值达到5.3亿元,产品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等30多个地区。

而在陈毅元帅的祖籍地,中国脐橙第一镇,新宁县黄龙镇。脐橙种植面积8.4万亩,拥有“万亩脐橙观光园”示范片区,脐橙产量15万吨、产值6.5亿元,从事脐橙产业2万余人,占全镇农户总数的 69.8%。14家规模化企业,涵盖了种植、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脐橙产业日益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崀山脐橙”品牌也正在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据农业农村部门透露,2020年,湖南省农业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1.06亿元,较2019年增长20.95%,约70%的农业特色小镇增速在10%以上。

乡村宜居宜业增“三农”颜值

只要进入浏阳市柏加镇,就会看到,公路两旁花木葱茏,房在林中、人在绿中,花木小镇令人神清气爽。这里,精品园林星罗棋布,或古朴淡雅,或细腻精巧,花繁草茂,翠竹落英,鱼戏绿波,出水芙蓉,令人流连忘返,形成了“山水如画百里叠翠,花木似锦万亩林海”的独特风景。

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边陲小镇,如今以花卉苗木为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银杏、红花桎木、罗汉松、香樟、桂花等产品的集散销售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花木集散地和种苗繁育基地,全国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居住在柏加镇的人,犹如在“画”中耕耘,在“景”里收获。

而在黑茶小镇所在的安化县田庄乡,当地禀持“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康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溯江而上,小镇被精心规划为“一江四区,十里画廊”,实现茶旅文深度融合,汇聚城市繁华,提升城镇品位。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在湘莲小镇湘潭县花石镇,当地以湘莲产业为基,以湘莲文化为魂,不断开拓,努力奋进,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每年花石所产生的湘莲贸易比重占全国湘莲贸易总额的70%以上。

从2014年起,花石镇已连续开展了多届 “花石赏荷之旅”,来花石赏荷、品莲已成为了湘潭旅游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

在杨梅特色小镇靖州坳上镇,当地按照“一区一园一带多基地”的布局,在坳上镇建成了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杨梅生态博物馆,建设3万亩杨梅连片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核心带动、板块联动的发展布局。“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正在成为坳上镇新的靓丽名片。

“到2022年,坳上镇提质改造杨梅基地1.2万亩,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30万人次。”靖州坳上镇相关负责人称。

芥菜特色小镇华容县三封寺镇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田成片、渠相通、路成网、地培肥”的高标准落实芥菜生产基地15000亩,并与4家省、市龙头企业订立保底收购协议,投资6.5亿元的芥菜加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家,舞活了芥菜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19年芥菜产业综合产值达8.5亿元。

“公路宽了,路灯亮了,沟渠通了,标准垃圾池覆盖率、农村安全饮水率均达100%。”三封寺镇的一位村民说,如今走在小镇里,白墙黛瓦的宅子,青翠欲滴的梯田,碧水流淌,绿色生长,就如同一幅山清水秀村美、宜居宜业宜游的诗意画面在徐徐展开。

“各农业特色小镇通过环境治理、道路亮化、绿化工程,老街提质改造、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镇域景观风貌与人居环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称。

老乡富裕富足强“三农”底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口袋鼓,日子越有普。“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富裕富足。

在黄桃特色小镇炎陵县中村瑶族乡,作为炎陵黄桃的主产区和发源地,当地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黄桃,现有黄桃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3000万斤以上,产业链综合收益8.7亿元。

当地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全乡600余户曾经的贫困户正是依靠种植黄桃稳定脱贫,实现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如今正在迈入富裕富足的“快车道”。

2020年,泉水镇参与辣椒产业发展农户4865户,订单面积8210亩,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三封镇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当地还修建了1个乡镇文化站和9个农家书屋,完善村规民约和协会自治,扎实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公婆等文明评选系列活动。“三封寺的人情味浓了, ‘精气神’也更足了。”

在油茶特色小镇常宁市西岭镇,当地以发展油茶产业为核心,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村社合一”的模式,拓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和生态功能,实现油茶、林下经济—茶山飞鸡、无渣生姜、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建设好特色小镇是塑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样板’。”常宁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联农带农效果进一步显现,产品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镇域环境风貌进一步改善。”据省农业农村厅透露,过去一年,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势头良好,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相关统计,过去一年,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逾21万人,农业特色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2020年11月,湖南又增加长沙县金井绿茶小镇、湘阴县鹤龙湖蟹虾小镇、西湖管理区西洲牧业小镇、涟源市桥头河蔬菜小镇、南县南洲稻虾小镇5个省级特色农业小镇。至此,湖南省省级特色农业小镇达15个。

小镇大业,由特转强。湖南农业特色小镇,正日益成为探索和示范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激活和释放乡村振兴内生动能的“点金石”,也正在成为加速浇筑新时代“鱼米之乡”金字招牌的“助燃剂”。

记者 王义正

相关专题:走进湖南特色产业小镇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