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时间流逝,情感永恒
又是一年清明,时间流逝,情感永恒。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节日,也是一个重要节点,连接着过往与今天,标注着奉献与感恩。
在这样一个节点,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静好岁月,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也不能忘记,在和平年代,仍然有很多人奉献生命只为了换取他人的健康、幸福和安全。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与死之间的离情伤绪,因为这一天而得以释放,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追思亲人,且这种追思与缅怀更应超越血缘和亲情,这样才能使“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也才能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变得更强。
是的,我们不能忘却战火纷飞年代的无数英雄先烈,这是深沉于心的爱国情怀。 还有从去年以来,至今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无数勇士们,他们用身躯筑成铜墙铁壁,护卫着人民的健康安全,其中更有一些人倒在了抗疫一线,张辉、鲁力、董锐……我们也不能忘却这样一批又一批敢于向前、甘愿为人民奉献牺牲的英雄在守护我们的平安,在传承先辈们的奉献精神。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大步走来。璀璨的成绩背后,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生命赴使命的责任担当,是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黄诗燕、王新法、方璇、龙俊……一连串的名单,如同一座丰碑,展现了这些脱贫攻坚党员干部的初心,也镌刻下他们用生命兑现的承诺。
思时之敬在清明,肃穆之感、家国之念,皆因此而愈加浓厚。精神需要传承,信仰需要延续。清明,不仅是因为节日与节气,更是家国情怀的一次洗礼,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在这温柔的春光里。■张英
铭记!倒在扶贫路上的平凡英雄
黄诗燕、王新法、龙俊……我省百余党员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大踏步走来。
新的篇章已然打开,但人们没有忘记,倒在扶贫一线的那群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山村的落后面貌;是他们用生命的光亮,点亮了贫困群众的梦想;还是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初心换民心的情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黄诗燕、王新法、蒙汉、向纹、方璇、龙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上,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里,深深地刻下了他们的名字。英雄走了,他们留下的火种,仍在熊熊燃烧。又逢清明,我们慎终追远,缅怀英雄,致敬生命!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成辉
用生命兑现承诺的扶贫书记
2011年6月,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了,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60多公里崎岖山路,他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诉苦,村里连用电都困难,年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
在短时间内,黄诗燕先后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他越走心情越沉重,沿途一幅幅图景在心中挥之不去:有村民住在“杉皮屋”里,逢雨必漏;山路不通,有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只能贱卖给商贩……不过,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他摸清了家底,如何让乡亲们口袋“鼓”起来,他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黄诗燕将目光盯准了炎陵的黄桃。2011年,炎陵县将黄桃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重点推广良种“锦绣黄桃”,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户。他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央视推广炎陵黄桃,黄诗燕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
有人好心提醒:“领导干部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县委书记,更容易招来非议。”黄诗燕很坦然:“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工业,也是黄诗燕紧紧抓住的大事。为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他下足了功夫。听说企业老总来炎陵,他连夜从凤凰赶回来;一家企业诉苦说招工难,他要求相关部门开着车,带着招工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2017年,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11月29日,黄诗燕因多日劳累,骤然倒下,倒下时还在工作,年仅56岁。
千里来湘扶贫的“名誉村长”
王新法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到贫困山村扶贫,是他多年的夙愿。退休前,他利用假期先后考察多地,最终选择革命老区石门县薛家村。2013年底,奔赴千里而来。
初来乍到,所有人对这个“外乡人”没什么好感。大家没想到的是,没多久王新法竟开始自掏腰包为村里做事。村里一位百岁老人生活困难,王新法经常上门送饭送菜送钱;村里修路时要拆迁一位贫困户的木板房,王新法二话不说掏出6000元资助其建新房。
对本村村民如此,对外村群众也是这样。邻村一名村民因患癌症无钱医治,王新法听说后,登门看望并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一名退伍军人想栽柑橘脱贫却苦于没有资金,王新法得知后先后资助其1.55万元,帮他承包荒山、买橘苗、买化肥……
仅仅3年时间,他就给村里捐资100多万元。这些钱,是他20多年积攒下来的工资和退休金。2015年4月,薛家村换届选举,全村村民举手表决选举王新法为“名誉村长”。
除了自己不遗余力,王新法还动员战友共同为扶贫出力,成立了140人的“与民共富”军人团队。3年多时间里,他们帮助村里筑路架桥,引水建池,解决村民出行和饮水、灌溉等问题。他还组织村民开垦荒地,栽种600多亩油茶,建成1100亩生态茶园。2016年,薛家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足2000元增加到7700多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经济脱贫,精神上也要“脱贫”。王新法每月组织一次新型农民培训班;他买来60台摄像机送给村里的学生,组织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摄像活动,弘扬真善美,纠正陈规陋习;他推动绿色生态殡葬,红白喜事不放鞭炮、不办酒席、不收礼金,村容村风焕然一新。
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享年64岁。
“就像一粒种子扎到土地中”
作为农业银行湖南省保靖县支行干部,从2015年开始,龙俊3次主动请缨到湘西大山里扶贫。
保靖县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派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时,有着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龙俊主动请缨,驻村扶贫。
扶贫任务重、要求高。许多人不解:龙俊为什么会“扶贫成痴”?“农村长大的,回到乡村,就像一粒种子扎到土地中。”龙俊说。
在阳坪村,村民们都喊他“老龙”。这份在村里习以为常的“亲热”源于他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劳动时间,龙俊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没出门就去走访、核实情况。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龙俊就对村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能随口叫出村民小名。
阳坪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把全村66户建档立卡户的土地全部流转,流转户劳力在合作社务工。理事长彭媛想扩建一个猕猴桃育苗基地,把产业做大,但苦于资金需求量较大,一直没有实现。龙俊到阳坪村后,骑着摩托车跑前跑后,终于说服了支行领导,仅15天,50万元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就到了合作社账上。
说起龙俊的帮扶,阳坪村建档立卡户彭治坤如数家珍,原来的木房子被风吹倒了,是龙俊跑前跑后地安置他们一家,还为小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
阳坪村地处矿山周边。几年前,多数劳力在矿山干活,近几年矿山整治,不少人又回到村里,人均不足一亩地,难以养活一个千人村。龙俊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决定在特色养殖和种植业上下功夫,对全村的柑橘进行品改和低改。
村民彭廷成、彭其金两个“80后”后生回村养青蛙,龙俊把他们和村里另外4户建档立卡户组织起来,建立青蛙养殖合作社,申请了5万元低息贷款,解决了后期投入资金问题,还倾尽心血指导经营业务。
老百姓上报的扶贫数据,他都反复跑来跑去要搞清楚。龙俊帮扶过的建档立卡户,2018年均实现了脱贫。
2019年7月29日上午9时许,龙俊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时年58岁。
数据
全省百余党员干部
牺牲在扶贫一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南有百余名党员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
英雄已逝,但精神永存;英雄已逝,但后继有人。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握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从英雄悲壮的人生中吸取力量,脱贫攻坚战已胜,乡村振兴可期。
声音
这些平凡的英雄
应该被永远铭记
网友“爱海”:致敬!脱贫攻坚一线的所有英雄们!
网友“李辉”:人民公仆!高尚灵魂!
网友“自行加榴”:一个老兵,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段意义非凡的人生!
网友“始于距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付出,永远的英雄。
网友“饭泥”:泪目!被这些扶贫干部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些平凡的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
网友“小妖”:腿上有泥,心中有党,手上有劲,脑中有方,身后有光。这就是扶贫人最真实的刻画。
网友“馒头好甜甜”:他们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勇敢“逆行”,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面对疫情,平凡的他们挺身而出,谱写人间大爱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一年前的清明,全国举行哀悼活动,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这场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较量的比赛中,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在民族危急的时刻冲锋在前,用无私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悲歌。英雄逝去,宛如夜空中巨星陨落,短暂,却散发出炫目光芒。
又到一年清明时,三湘都市报带你重温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的情怀,藉此向他们深深致敬。■记者 黄亚苹 整理
战“疫”局长
倒在最后一班岗上
2020年2月1日凌晨,连日奔波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辉,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这是他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的第16天,是他担纲全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综合监督组副组长的第10天,也是这位铮铮汉子生命永远定格的时间。
16天,既匆匆又漫长。疫情当前,张辉带队冲锋,48小时内奔波长沙、株洲两地16个点,对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进行督查;创新卫计监督“湖南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抗疫过程中,每天早上8点已出发前往抗疫一线的路上;晚上要工作到10点以后,连续工作超过14小时。
2020年1月31日晚8点半,才从株洲回来的张辉感到胸闷、胸痛、呕吐等不适,便叫儿子到楼下的车子里去取药。可当他从父亲的车里取回一瓶开了封的硝酸甘油片折回家中时,父亲已昏迷。张辉被家人紧急送到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1医院(原解放军第163医院)抢救,可他再也没有醒来,病因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张辉用生命兑现了党员“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誓言,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直相关部门追授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坚守长沙“西大门”
驻起病毒防护墙
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沙入城的“西大门”,人流密集,车流复杂。长沙市交通运输局是疫情防控交通组的组长单位,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岳麓大队大队长鲁力所在的执法大队则是驻防在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排头兵”。
当好“西大门”的“守门员”,责任重大。抗疫期间,鲁力多次放弃轮休机会,将妻子和孩子送到岳父家后,自己则搬到离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仅6公里的父母家暂住。每日早上8点,鲁力总是第一个到达疫情防控点,一边对枢纽进行巡查,一边用手机拍下枢纽最新的疫情防控情况;待晚上10点汇报完当天的防控情况后,他才坐上最后一趟班车回家。
2020年2月28日中午,脸色憔悴的鲁力婉言谢绝同事的劝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等疫情结束再说吧!”29日上午,鲁力如往常一般早早出门奔赴工作岗位,后又觉身体不适返回家中;当天10时许,这位连续在一线工作了54天的勇士,因劳累过度,心脏骤停而去世。
防控疫情保障出行,他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倒在了疫情阻击战第一线。维护客运市场秩序,他用心用情、倾情为民,拼尽全力至生命最后一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如儿子小鲁在给爸爸的信中写道:每天都有许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来慰问我们,告诉我,爸爸是个英雄,其实我早就知道了……爸爸,你是我的榜样。
“幕后英雄”谱写抗疫最美战歌
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与湖北5县市接壤的岳阳风声鹤唳。全市8000多名公安民警、辅警参与抗疫,警力仍然不够。在住院治疗的岳阳市公安局警令部民警董锐主动请缨:“我是警察,不能当逃兵!”
考虑到董锐在参谋决策、激发战力方面经验丰富,岳阳市公安局同意了他的要求。2020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湖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3天后,董锐回到岗位。他所在的综合组是岳阳市公安系统防疫指挥部的“核心”,负责日常信息报送、信息检查与反馈、流调专报、经验材料整理等工作。疫情瞬息万变,需全天候在线。
如果说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前方查卡口、保安全是前线,董锐在“幕后”跟疫魔斗智斗勇,更需要精力和耐力。抗疫中,董锐和同事夜以继日,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疫情相关数据27份,参与编写相关调研报告等36篇次, 总计20余万字。全身心的投入与忙碌让他忘了医生“多休息”的嘱咐,忘了妻子“等疫情结束,一起出去走走,去北京为你治病”的约定。
2020年2月21日,董锐连续抗疫的第27天。上午8时44分,将材料用电子邮件发给主管领导后,刚走出办公室的他突发心脏病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90后”药师用生命
留下“青春的遗产”
2020年1月23日,湖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衡山县立即部署,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纷纷取消休假投身战“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行动诠释担当。衡山县马迹卫生院全体职工迅速投入战斗。本想好好陪父母过春节的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放弃了原有计划,1月25日清早奔赴抗疫一线。
“我是入党积极分子,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原本被安排在二线做服务工作的宋英杰主动请缨,来到许广高速东湖出入口开展检测排查。东湖出入口是东湖镇的“大门”,加上东湖镇当时已出现衡山县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所以对进出高速的车辆和人员有非常严格的检测程序。
宋英杰不仅要在一线防控,还担任卫生院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组长,承担着防疫设施设备及用品的储备与发放。在他负责的面积约170平方米的5间药房,各类药品排列有序,桌子上收发单放置整齐,宋英杰在记录本上登记的时间停留在2月2日。
2020年2月3日凌晨,宋英杰在许广高速东湖出入口完成疫情防控值班交接,回到宿舍后猝然辞世。这名“90后”药师悄悄离去,一颦一笑定格在28岁。随后,宋英杰被湖南省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延伸
挺身而出
他们都是抗“疫”英雄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回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艰辛和不易,我们不会忘记用热血守护土地的邵东市公安局驻水东江镇芽江村辅警王调兵、弥留之际捐赠2000元修公路的宜章县笆篱镇桐木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柱、嘴里喊着“我是党员,危险的地方我去”的国网邵阳绥宁县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安监部主任袁国平等抗“疫”战士。
面对疫情,平凡的他们挺身而出,没有豪言壮语、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守护生命健康。抗“疫”一线,每个人都是英雄!
声音
吾辈楷模,值得铭记
网友“萌面超人”:这场战争,不知带走了多少无辜的人。向所有一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致敬,愿人民公仆,一路走好。
网友“毅力”:愿逝者安息,生者节哀。吾辈楷模,全国人民会永远记着您!
网友“会长”:很遗憾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地变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在此我深深地给您鞠一躬,也给其他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鞠躬。
网友“谁的鑫啊”: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大小。你们都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好好睡一觉吧。
网友“红红的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每一位抗“疫”英雄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云端祭扫,封封家书寄托哀思
鲜花换纸钱,文明祭扫入人心,代客祭扫等新祭扫方式出现
在湖南唐人万寿园内,壁葬、花坛葬等生态葬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记者 杨昱 摄
梨花风起正清明。每到清明节,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从去年开始,我省多地现场祭扫被限流,而鲜花寄哀思、网上祭奠、代客祭扫等新祭扫方式被广泛提倡。
丧葬方式上,近年来厚养薄葬的理念也更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选择树葬、壁葬、江葬等节地生态葬。
4月2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长沙多个公墓陵园,感受清明文明祭扫新风貌。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昱
文明祭扫
鲜花换纸钱
电子鞭炮更环保
4月2日,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来湖南革命陵园和长沙金陵城市绿化墓园祭扫的市民不少。为避免扎堆祭扫,进公墓得提前预约,最多允许3人来祭扫,还需要扫健康码和测量体温。
“特地赶在清明节前来,现在人还不多,可以错峰扫墓。”市民顾先生带着一家人来扫墓,提前准备了鲜花和清明球,为逝去的爷爷奶奶上坟。放弃了鞭炮、荤菜等祭品,一切从简。
公墓外,很多售卖祭祀用品的店铺贴上了“鲜花换纸钱”的标识,提供电子鞭炮等装备,为的是倡导绿色、文明祭扫。公墓大门处,志愿者正在向前来祭扫的群众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各种各样的文明祭扫标语在公墓主要路段、路口随时能见。
“以前上坟要烧包、烧纸屋,还要准备供果、供菜,过程繁琐还有消防隐患。现在,大家观念都改变了,只要人到了、心意到了就好。”市民曾女士一家刚刚完成祭扫,不禁感慨道。
为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4月1日至5日到长沙市金陵城市绿化墓园、长沙市明阳山福寿苑祭扫的群众,需关注“明阳山”或“云上清明”微信公众号,或拨打96321专线提前预约,预约平台3月26日7:00开放。针对部分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人,可以通过96321服务专线进行电话预约。
云端祭扫
他们把对故人的思念
写成家书
对不方便实地祭扫的市民,也可以请公墓工作人员代为祭扫,或是通过云端祭扫来寄托哀思。
从去年开始,湖南省民政厅就打造了“云上清明”公众号,为网友提供网上预约、心灵家书、代客祭扫等服务。在“云上清明”公众号上,“市民入口”通道开辟了“人民英雄祭祀”“抗疫英烈祭祀”“亲人祭祀”三个栏目,方便网友以网上献花、供果、建纪念馆、写心灵家书等方式来追思。
最令人动容的,还是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心灵家书。很多寄思人或许没有太多华丽的字句,但一张老照片就足以表达其深切的思念之情,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有的寄思人则是事无巨细,把一年来家里的大小好事一一“汇报”;还有的则是长篇寄情,回忆过往的种种……
“老卞:甚是想念!你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你一生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辛苦你了。你身体早早透支,一身的病……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和你说,可惜你走得实在太早太快,我只有在梦中才能见着活生生的你……”
“爸妈:你们在那个世界还好吗?儿子好想你们。你们在世时,我整天想着离开家,离开你们的束缚。待你们离开时,才觉得家是多么的温馨。”
……
网上祭扫的兴起,让清明祭扫变得更加文明低碳。记者采访得知,长沙潇湘陵园、唐人万寿园、明阳山福寿苑等墓园,少了烟雾缭绕,多了鲜花含蕊。各墓园服务机构均取消了集中安葬、公祭等人员聚集性活动,确保清明祭扫安全稳步进行。
厚养薄葬
“节地生态葬”
渐入人心
我省力推厚养薄葬的治丧观念,清明节前也向社会发出了相关倡议。记者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宣传,很多人转变了传统的治丧习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节地生态葬的新方式。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治丧未立拱门、不做道场、不请乐队、未办酒席、没有收受任何礼金”的情况,丧事一切从简。
在长沙工作的吴女士,父亲前不久因病去逝,依照老人的遗愿,想要把骨灰抛洒到故乡的江河。为此她回到故乡,遵照父亲的遗嘱,将其骨灰抛洒至江河中。“爸爸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思想很开放,对土葬这种方式并不‘感冒’,也不希望将来子孙们大老远赶回来祭拜。选择江葬,后人看到有水的地方就有他。”吴女士说,家乡选择这种江葬方式的并不在少数,很多人正在慢慢转变传统的土葬观念,“在老人生前多陪伴,其实就是最大的孝心。”
清明节前,在衡阳市蒸湘区长湖乡立新二社区,一位古稀老人拿着“文明祭祀”宣传手册走街串巷,向社区居民们宣传文明祭祀新风尚,大家都叫他贺老。“凡人善举,移风易俗,谱写新篇,破千年旧习,遗体捐献,生命延续,教学科研,爱心传递。”这是贺老自创的宣传口号。贺老是当地出了名的“移风易俗”倡导者,2008年,他还签订了捐赠遗体同意书。正是他的带动和宣传,社区不少居民接受了“节地生态安葬”的新理念。
延伸
这些生态葬,你知道吗
所谓生态葬是指死者遗体火化后,通过“花葬”、“树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对骨灰进行安葬。生态葬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节约、环保型丧葬方式。
海葬、江葬 把骨灰撒入大海、江河的一种丧葬方式,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发展社会经济,还有利于移风易俗,加速殡葬改革进程,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实行江葬前,除了向殡葬管理部门报备外,还得向环保部门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才能施行。
树葬 家属以认养绿地的办法,种植树木,然后把亲人的骨灰撒入树下。与其他丧葬方式相比,树葬最大的优点在于,地面没有任何殡葬设施,以自然石或纪念树为标记,不仅不留坟头、占地面积小而且还能绿化山林、改善生态环境。
花葬 把可降解骨灰盒放入花坛中,然后在花坛上种植花朵。花葬最大的特色是花坛上有各色花朵,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使墓地环境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充满人文关怀。
草坪葬 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是让逝者骨灰与芳草相伴,汲取大自然芬芳,与天地合二为一的一种丧葬方式。
壁葬 壁葬是把逝者的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丧葬方式。通常壁葬墙与普通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多个井字型可以安放骨灰盒的格子,格子大小可以放入骨灰盒,骨灰盒放进去后,格位口用石材进行封死,石材外边既可以做装饰又可以用来做墓碑,子孙可以在上面刻碑文,以纪念亲人。
塔葬 与传统墓葬相比,新型的“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骨灰和鲜花一起在塔内进行下葬,让逝者在此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