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实施。从此,这片少数民族聚居地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下,开启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湖南篇章。
时间的车轮走过64个春秋。今日的吉首市人民广场花团锦簇、人流如织,一派繁华景象。这里承载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的最初记忆。
自古以来,湘西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之地。这里群山巍峨屹立,秀水蜿蜒多姿,各民族和睦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土人情。
新中国建立前,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少数民族,剥夺其平等自治的权利。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52年8月1日至6日,湘西苗族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在所里(今吉首市)召开,宣告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4月28日,因新颁布的宪法规定区为省级自治单位,湘西苗族自治区更名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201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吉首市举行,2万余名干部群众一起欢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新国 摄)
从湘西苗族自治州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中包含了一段曲折的土家族认定史。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体现。
土家族世居于湘鄂渝黔边,在武陵山区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解放前,因历史原因,土家族并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被确认。解放初期,湘西土家族人口已接近20万。
1956年,由中央民委、中央民族学院、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和湘西苗族自治州派员组成的湘西土家族问题调查组,通过大量调查后,写出《关于土家问题的调查报告》,于1956年7月8日上报湖南省委。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听到土家语的录音后,当即果断拍板说:“就凭这种语言,土家族是少数民族。”12月,中共湖南省委根据民族的4个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来源,并按照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认定土家族为一个单一民族,上报中央审定。
(1957年5月21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访问团抵达吉首,受到吉首各界群众欢迎。唐克立 摄)
1957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电报批复湖南省委,同意湖南省委意见,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土家族终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成为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土家族的民族成分确定之后,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是单独自治还是联合自治,也出现了不同声音。1957年5月20日,副省长张孟旭率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访问团赴自治州,一方面宣传民族政策,一方面听取少数民族群众对自治形式的意见。
年近90岁高龄的吴万源就是当年访问团成员之一,当时他任省民委政法科副科长。对于那段访民情、听民声的历史,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据吴万源回忆,省里访问团抵达吉首,随后分为三个分团,赴龙山、永顺、保靖、古丈、桑植、凤凰等县。“我跟随张孟旭副省长到了龙山、保靖等地,历时50天,走村入户,真实了解到,土家族和苗族是分不开的,当时到访许多村寨,民族杂居很普遍,许多家庭都是民族通婚的组合。”吴万源说。
访问团成员达成一致共识,土家族和苗族已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访问团调查的情况,1957年8月6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举行了第21次委员(扩大)会议,作出了《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徐萍 摄)
1957年9月15日至20日,湘西自治州大礼堂布置得格外喜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这里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451名,其中土家族142人,苗族127人,回族、瑶族各1人。会议选举出了州长、副州长、州人民委员会委员及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9月20日的闭幕会上宣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9月21日,吉首人民广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2万多名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各民族群众磅礴力量,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田心桃:提出认定“湘西土家族”第一人
在土家族的认定过程中,一位来自永顺县大坝乡溶里村,名叫田心桃的土家族姑娘功不可没。
田心桃从小生活在永顺县土家山寨里,讲一口流利标准的土家语,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土家织锦。长大后,她在永顺县联立中学教书。
1950年国庆前,年仅21岁的田心桃作为苗族代表随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来到北京。“自己明明是土家人,却被误认为苗家人。”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田心桃逢人便解释:“我不是苗族,我是毕兹卡(土家族)。”
在接受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时,了解情况的中南区观礼团团长潘淇向总理介绍:“田心桃代表,外祖母是苗族,祖父母是土家人,她讲的土家语与其他民族都不一样。”能让周总理知晓“土家族”和“土家语”的存在,这更激发了田心桃为自己民族“正名”的信心。
在随后中央民委举行的座谈会上,田心桃提供大量土家原生态的文化实物,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学术兴趣。她还用土家语录音,中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教授听了后,初步判断:“是一种独立的少数民族语言。”田心桃的这些言行为后来研究、识别土家民族成分提供了首批材料。
1957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复,正式确定土家为单一的民族,同时批复上对田心桃作出的贡献作了描述:“土家族成分问题是1950年提出的,当年国庆节,来京观礼的少数民族代表田心桃,提出她是土家族,不是苗族,并且要求承认土家是一个少数民族。”
后来,田心桃因工作去往河南,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是“土家女儿”,对生养的故土念念不忘,直至2019年去世。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沙兆华 视觉 袁向群 视频 周林熙 杨思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