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16岁到工地学习砌墙,20岁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23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3月8日下午,95后新化小伙邹彬作为湖南代表团的唯一代表,登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后,他的成才励志故事持续刷屏。
消息传到邹彬的母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全体师生都为之欢欣鼓舞。“母校以邹彬为傲。”“他让我们看到了,学好一门技术也能出彩。”“我们要培养更多的邹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3月9日,记者采访邹彬母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听到了许多邹彬励志的故事。
精益求精,砌砖水平比机器人更高
“邹彬的成功,在于他的努力和执着,在于他的刻苦和拼搏,在于他对于工匠精神的领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副校长盛良曾是邹彬的教练,谈到邹彬今天的成就,他深有感触地说。
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游家镇栗山村的邹彬,曾是村里众多留守儿童之一。初中时,邹彬辍学,被父母带到打工工地上学砌墙。
2014年,在中建五局工地干活的邹彬,从工会组织的劳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机遇——被选定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培养对象。
2014年10月8日,邹彬来到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砌筑项目集训基地——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同时,他也成了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的一名中职生。
刚刚来到学校,邹彬一脸茫然。之前他砌砖只凭“一把瓦刀、一把卷尺、一个线垂”,到了这里,他开了眼界:光是勾灰缝的工具,就按圆缝、凹缝、平缝等分了好几种,更不用提水平尺、角度尺、激光仪等没见过的工具。
100多种工具还没摸透,专业老师开的专业课程又让这个初中辍学生晕了头。“识图、放样他都没有接触过,让他对着一个图纸,根据这个图纸的尺寸计算角度、弧度,再来把这个砖切割、组砌,他根本无从下手。”盛良回忆说。
“识图重点结合看,虚线实线都要观,尺寸角度与砖数,进退出入不能错。皮数杆的用处多,控制尺寸与平整,控制垂直也不错,两端离墙需二十……”为了帮助他攻克理论知识这个难关,学校老师们专门总结了很多口诀,让邹彬于琅琅上口中加深印象。学校还专门给他一个人“开小灶”,老师们都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深入浅出地给他“恶补”理论基础知识。邹彬也常常学到深夜,硬是把这些重点难点都“啃”下来。
“虽然老师们付出了很多,但邹彬付出的更多。”盛良说,邹彬对自己技能的要求近乎严苛。一项计分点多达七八十项的砌筑任务,邹彬即使拿到90分也不满足,硬是要数次推倒重砌,手拿着4斤多重的砌块反复练习,身上的汗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非要拿到95分才肯罢休。“这个分数即使是现有的工业机器人也拿不到。可以说,邹彬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机器。”
同时,学校还对他进行了包括心理、体能、表达等全方位的培训。一年多的枯燥练习,邹彬历练成高素质专业型技术高手。2015年,他拿到了唯一一张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入场券,并凭借精湛技术获得了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反哺母校,成立工作室培养更多工匠
“母校以邹彬为傲。”谈起邹彬,校长缪玲勇竖起了大拇指,“邹彬不仅是学校众多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榜样。他的成才励志故事,扭转了社会偏见,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或者是灰领,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让我们这些职业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强大的工作动力。”
缪玲勇介绍,学校作为第43、44、45届世赛砌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不仅培养出了邹彬,还培养了中国第一枚金牌得主梁智滨、蝉联砌筑金牌的陈子烽,是全国连续三届在世赛中不断突破并蝉联金牌的六个集训基地之一。
受益于职业教育,又反哺职业教育。邹彬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后,回到母校成立了邹彬“小砌匠”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一线技术工人。2018年,“小砌匠”工作室获批湖南省总工会“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邹彬登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的高光时刻,也深深鼓舞了母校的学弟学妹们。
“邹彬学长从砌墙小伙到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该校学生肖浩卓说,学长成长的事迹让他深受鼓舞,要想成为大国工匠,就必须刻苦钻研,将技能掌握熟练,凭借技能就业,以技能报效祖国。
“我为邹彬学长感到骄傲,也为我的学校感到自豪。”学生朱宝鸿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要学习他那股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希望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下一个像邹彬学长这样优秀的人。”
3月9日上午,邹彬还视频连线了缪玲勇,寄语学弟学妹们:“我们在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就学好哪个专业。现在是一个行行都能出彩的时代,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