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跃兵]

踩坏东西要赔,买卖公平,优价付款。长征路上,红军——

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道县四马桥镇杨家村何俊全家保存 的苏维埃壹圆纸币。 谢万波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跃兵

记者在道县采访,时常听到当地群众讲述红军“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的生动故事。

2月27日,道县四马桥镇罗家山村,地里的甘蔗已收割,犁田机来回穿梭,泥浪翻滚。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种植甘蔗,用于榨糖。

指着眼前的甘蔗地,当地村民向记者讲述当年红军经过村庄时发生的感人事迹。

1934年11月22日,中央红军从宁远县进入道县境内,经罗家山村向该县四马桥镇行军。

第一支红军到达村庄,见狭窄的道路两侧都是甘蔗,立即由原来的两路纵队行军,改成单行队列行军。牵着驮物资的马和抬大炮前进的红军战士只好绕道,从村庄后山上崎岖的山路前进。由此增加了不少困难,但红军战士毫无怨言。

11月24日,红军军委纵队经过罗家山村时,村里突然蹿出一头水牛,一匹战马受到惊吓,狂奔冲进甘蔗地,踩倒不少甘蔗。

事后,红军战士清点,发现一共踩坏了56根甘蔗。

牵马的红军战士来到村里寻找甘蔗地的主人。经多番打听,得知甘蔗地的主人彭大爷一大早赶集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牵马的红军战士只好把首长给他的大洋换成铜板,放在被踩倒的甘蔗蔸上,每蔸上面放一个铜板。

不久,彭大爷赶集回来,听村民们说起这些情况,连忙捡起地里的铜板追赶。一直追到四马桥镇集市,终于赶上红军队伍。他要把铜板还给红军战士,但他们怎么也不肯收。红军战士说:“这是红军的规矩。”

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介绍,红军在道县期间,因行军和生活需要,难免要购买、使用群众的物品。与以往的军阀部队截然不同,红军买卖公平,优价付款。有时主人不在场,红军吃了群众的米,就把钱放在米缸里;拔了群众的菜,就把钱放在菜地里。这样的故事,在道县有很多。

道县四马桥镇杨家村何俊全家,保存着3张苏维埃壹圆纸币,这是当时红军买了他家的东西给的钱,也是红军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的生动佐证。

1934年12月11日,红34师转战多地,来到道县四马桥镇时,只剩140余人。由于连日激战,战士们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但他们没有凭手中的枪,抢吃要喝。

一个穿着破烂军衣的高个子红军战士,很有礼貌地敲开村民杨开娥的家门,问她有什么吃的东西卖。他身后,还跟着7个红军战士。

见杨开娥有些迟疑,高个子红军战士说:“大姐,你不要怕,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专门打土豪劣绅。”

杨开娥见他们和气友善,说家里只有一些红薯。杨开娥转身拿出一个竹篓,里面大约有15公斤红薯。然后,杨开娥拿来4捆稻草,把稻草点燃,让红军战士烤红薯。他们没等红薯烤熟,匆忙吃了一些,带着剩下的红薯走了。临走时,高个子红军战士连声道谢,并付给杨开娥5张苏维埃壹圆纸币。

杨开娥快速看了这些纸币,心里慌张,忙乱中把纸币塞进墙缝里,用泥土糊上。

直到解放后,杨开娥才对儿子何俊全说起这件事。但由于过去了10多年,她已记不起塞纸币的具体位置。在母亲鼓励下,何俊全参军入伍,1954年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985年,何俊全退伍回家拆除旧房建新房,5张纸币才“重见天日”。

这5张纸币,除2张送给亲戚保存外,何俊全和儿子何发明保存了3张。

记者看到,这3张纸币虽然颜色已陈旧,小部分被虫蚀烂,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一行字和中央的列宁像,仍然清晰。

■记者手记

鱼水情深

刘跃兵

“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保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借了东西要送还,损坏东西要赔银……”红军长征经过道县时唱的这首《纪律严明歌》,至今仍被当地群众传唱。这是广大红军将士爱护百姓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红军与以往的军阀部队完全不同?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来自人民,也始终热爱人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群众有任何损失。

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丰碑,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正因为红军战士一路爱护百姓,一心为民,才创造了这一伟大的奇迹,并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