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8年攻坚兑现承诺——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郭碧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勇军 姜鸿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50多岁了,第一次戴上大红花,特别激动!这一崇高荣誉凝聚着67万石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2月25日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石门县委书记郭碧勋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载誉回湘,面对记者采访谦逊地说。

在脱贫攻坚石门“战场”,郭碧勋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8年坚守、一线战贫,他带领石门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兑现了122个贫困村、23260户71797名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的庄严承诺。

敢担担子,扛牢消灭贫困的政治责任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首倡于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当时的石门,贫困村占37%,农村贫困人口占14%。刚调任石门的郭碧勋闻令而动,立下军令状“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他担任石门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部指挥长,一干8年。

“党员干部要敢于负责、敢担担子,扛牢消灭贫困的政治责任。”郭碧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石门县干部记忆犹新。2015年7月的一天,石门县扶贫办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大家正为县级财力有限、扶贫投入不足而发愁。“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脱贫攻坚,构建‘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投入机制。担子我来担,责任我来负!”郭碧勋一番话,打破了会场的沉闷。他大胆决策,在湖南省率先启动资金整合工作,推动全县贫困村平均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

8年来,在郭碧勋带领下,石门县统筹整合部门涉农资金50多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万多个,133家县直单位结对帮扶,954名干部常年驻村帮扶,26903名县、乡、村三级干部“结亲”帮扶,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8年奔波,刻印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2000多个日日夜夜,郭碧勋奔波在石门3970平方公里土地上,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扑在扶贫一线,走遍了全县所有村庄。

“上山云里钻,下山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这句民谚,是对过去石门行路难的生动写照。主政石门,郭碧勋对修路念兹在兹:“要脱贫,必修路。通了路,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

石门山区道路艰险,多是一车宽的陡峭山路。为了解决壶瓶山北溪河村不通公路的问题,郭碧勋驱车5小时到达临近的大岭村,再步行2小时到达北溪河村,与镇村干部一起商量道路改造问题;为了圆“全国扶贫楷模”王新法的遗愿,兑现修好路、打通山洞的承诺,他6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13次赴南北镇薛家村现场调度,筹资8600万元完成下河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百姓。2018年除夕,郭碧勋收到一条特殊的短信,雁池乡珠宝街村村民王家礼反映供水水压不足、老百姓饮水不稳定。正吃团圆饭的他放下碗筷,立即调度,紧急恢复供水。节后上班,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统筹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当地群众拍手叫好。

8年来,石门县新改建干线公路318.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364.6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860处,完成793个自然村电力改造,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大兴产业,兑现脱贫致富的铮铮誓言

“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山区群众的高质量脱贫。”石门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柑橘是石门的支柱产业,也是石门40多万橘农的“摇钱树”。2019年初,人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冰灾,致使石门30.8万亩柑橘受灾。在橘农一筹莫展之际,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的郭碧勋,一边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受灾严重乡镇查灾补损;一边果断决策,化危为机,整合资金1亿元,借机推行柑橘品改,破解柑橘品种老化问题,为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石门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郭碧勋把重点放在发展“一果三叶”、土鸡、香猪等特色产业上,并在每个村建立2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全县316个村都发展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111个贫困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受益贫困群众1.4万多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阶段,我们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发力,推行‘四个融合’机制,探索乡村治理‘两联两包’模式,全力打造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样本县。”郭碧勋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