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他用生命兑现庄严承诺

[来源:中共湖南省委]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早前,中共湖南省委在《求是》杂志上刊发了《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一文,追忆罗霄山脉下,红色热土上,这位用工作实绩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干部群众广泛赞誉、用宝贵生命诠释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最美书记”。

如今山花正烂漫,“燕”已飞入寻常家,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黄诗燕献身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

中共湖南省委

罗霄山脉、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2位县委书记牺牲在岗位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又涌现出为了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而牺牲的县委书记黄诗燕。他在担任炎陵县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9个年头里,为了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幸殉职时年仅56岁。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黄诗燕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他是为老区扶贫而来,也是为脱贫攻坚而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黄诗燕从乡镇一步步成长起来,47岁担任中共炎陵县委书记,一头扎进罗霄山深处,下定决心与阻碍老区人民小康幸福的贫穷干一仗,一干就是9个年头。9年里,黄诗燕用务实的思路和办法闯新路、攻难关,牢牢守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他走遍炎陵的山山水水、村庄社区,读懂老区百姓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意和广泛赞誉。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黄诗燕苦苦思索的扶贫问题找到了方向,他迫不及待地带头认真学习、用心领悟、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结合贫情精心探索、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找准精准扶贫的路子,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抄起家伙干实事、真刀真枪破难题。推动炎陵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3倍、3.2倍和2.7倍,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带领全县20万老区人民在省内第一批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脱贫攻坚是黄诗燕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2019年11月20日,是黄诗燕生前最后一次下乡调研,主题仍然是脱贫攻坚。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大源村,查看民生工程进度,与村民们聊聊家常。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他走到了车边,又返回村卫生室,核查家庭医生签约落实情况,要求村医为村民做好慢性病治疗服务。他惦记的最后一件事,是群众的健康问题,谁想到他自己的健康早已亮起了红灯。11月24日,因为一心挂念脱贫攻坚工作,他连夜忍着胃痛从株洲赶回200多公里外的炎陵。一周下来,他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因为“不加点盐,没力气”。同事们多次劝他休息,去市医院看病,他总是说:“脱贫攻坚等不起,产业发展等不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不起,先挺一挺再看吧。”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也等不起了!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他只喝了一点稀饭,又走向了会场。同事劝他别参加了,他说:“这是头等大事,我怎么能缺席!”可是,中午回到宿舍后,他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眷念的事业和群众。

(黄诗燕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追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行动诠释赤诚,以赤诚赢得民心。当地干部群众深情感慨:“他是为老区扶贫而来,也是为脱贫攻坚而去的。”图为2015年2月11日,黄诗燕在三河镇西台村坳下组看望优抚对象。 湖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黄诗燕作为炎陵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场的“一线总指挥”,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追求,将初心和使命铸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将深情和生命奉献给炎陵革命老区,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行动诠释赤诚,以赤诚赢得民心。当地干部群众深情感慨:“他是为老区扶贫而来,也是为脱贫攻坚而去的。”

不让老区人民“吃苦头”,要让老百姓“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上任之初,黄诗燕就深入到最偏远的山村、走进最困难的农家,访贫问苦,问计于民。他去了“无电村”梨树洲。徒步穿过一条河道时,因石头湿滑,落入水潭,他顾不得冰冷的河水浸湿全身,从村民家借了一身衣服换上,穿着拖鞋继续走村入户。他去了住房条件最差的船形乡水垅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236户,大半村民住房墙体用黄泥土夯实而成,取杉树皮盖顶,村民称之为“杉皮屋”。房子逢雨必漏,风刮大了也担心。他去了交通闭塞的下村乡坳头村。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因山路难行,只能滞销贱卖或者任其烂在枝头……两个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54个贫困村。他对这片埋葬忠骨英魂的红土地的感情更深沉,对缠绕老区人民上千年的“贫困枷锁”认识更清醒,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暗下决心,不能再让老区人民“吃苦头”,要让老百姓“有奔头”,一定要早日实现脱贫摘帽,让20万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以此告慰这片红土地上3万余名革命先烈的英灵。

要致富先修路。炎陵县东、南、西三个片区互不联通,大部分乡镇之间联通都需要通过县城中转。很多地方“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开车绕大圈”,“山里的货出不去,山外的人进不来”。黄诗燕亲自担任“总指挥”,在全县打响了“交通加速”攻坚战,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他整合资金7.9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602公里,所有行政村、90%以上村民小组通水泥路。如今,炎陵从偏远闭塞山区一跃成为湘赣边重要交通枢纽,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山里的竹木、水果、油茶等农产品“身价”平均提升了52%左右。

扶贫必扶智。为发展教育事业,每年教师节,县里拿出100万元重奖教师,黄诗燕亲自给优秀教师颁奖;为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在他的关心下,农村教师都分到了安置房;为确保教育资助“一个不漏”、控辍保学“一个不失”,他落实“一对一”帮扶、“三帮一”劝返等措施;为解决大班额问题,县里筹资1.4亿元新建“芙蓉学校”,新增36个教学班;为改善办学条件,县里整合资金3.6亿元对全县28所中小学进行提质改造,运动场全部由泥巴地变成了标准塑胶运动场,教学班实现了多媒体全覆盖。如今,炎陵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强县,全县没有一个因学致贫返贫家庭,没有一个因贫辍学学生。

治好一个人脱贫一家人,农村医疗改革是阻断贫困的重要保证。黄诗燕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强化县医院与省、市医院医疗合作,省、市专家定期到炎陵坐诊,推动县医院近3年门诊率提升19.58%;大力实施医卫新区建设,推动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完成整体搬迁;扎实推进“分类救治”,全面消除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为贫困群众搭建健康“直通车”,让炎陵的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实惠。

安居才能乐业。黄诗燕把保障安全住房作为“告慰先烈工程”,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农村贫困对象安居工程、农村土坯房集中整治工程分类分批保障。特别是对搬迁至县集中安置区的贫困户,坚持“先就业、后搬迁”的原则,每户至少保证有一人在园区企业就业。近年来,全县共筹集资金6亿多元,123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对象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善。

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陈列着一条红军1929年5月用客家方言写下的标语:“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黄诗燕从这条朴素的标语中感悟到老区的崇高革命精神,并将此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自勉自励“口头禅”,他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爱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定要把眼前的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黄诗燕深知,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难就难在发展产业上。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农字号“一带八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炎陵白鹅、花卉苗木、笋竹林、茶叶、油茶、药材基地,让农民尽早脱贫奔小康。这几年,“一带八基地”成为炎陵脱贫致富主战场,带动6548户21701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6800元。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735元,较2010年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了10.4个百分点。

(炎陵高寒山区适合黄桃生长,黄诗燕经过认真分析后,果断把黄桃作为特色水果重点培育,逐步让黄桃规模大起来、销售火起来、产业旺起来。如今炎陵黄桃年产值突破20亿元,惠及6万多群众,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稳定脱贫。图为2017年7月28日,黄诗燕为炎陵黄桃直播带货。湖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这条炎陵黄桃在央视播出的精准扶贫公益广告词,就是黄诗燕琢磨出来的。炎陵高寒山区适合黄桃生长,学农出身的黄诗燕经过认真分析后,果断把黄桃作为特色水果重点培育,逐步让黄桃规模大起来、销售火起来、产业旺起来,硬是把小黄桃做成了大产业。如今炎陵黄桃种植面积达8.9万亩,采果面积5.2万亩,总产量5.18万吨,年产值突破20亿元,惠及6万多群众,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稳定脱贫。“炎陵黄桃”于2016年正式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县黄桃办主任动情地说,“黄书记和黄桃一样都有一颗晶亮的红心,引领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路”。

“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这不是绿色发展,一定要把眼前的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黄诗燕的话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他带领县委一班人,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以炎帝陵为核心的祭祖祈福游,以神农谷为核心的养生度假游,以旅游环线红色景点为标志的红色体验游。2019年,全县旅游产业直接带动就业5608人,其中贫困人口2112人,人均年增收1.9万元。

招商引资是发展产业的重中之重。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黄诗燕曾清晨5点从炎陵出发,因高速公路大桥冰冻,遭遇汽车滑行100多米撞上护栏的险情;他曾一度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真心诚意打动客商,成功引进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炎陵,创造了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2012年以来,新增就业12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600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经过持续奋战,炎陵县于2018年8月实现脱贫摘帽!黄诗燕在欣喜之时也清醒认识到,贫困户退出、贫困县摘帽不是终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依然很重。他提出要以中央“四个不摘”为总要求,坚持把最强力量汇聚在一线、把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把脱贫责任压实在一线。先后选派85名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合并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对获评3星以上的贫困户给予差异化扶贫政策,让贫困户变心动为行动,激活了主动脱贫、持续致富的一池春水。

2020年炎陵县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20个重点监测指标全部体现高质量,“两不愁”、安全住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群众认可度等指标均为100%,被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组誉为“县域脱贫攻坚的样板”。

“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黄诗燕抓工作有股韧劲、干事业有股拼劲、对群众有股亲劲。这些年,他始终心系贫困户,直接走访入户的群众,有记录的就达1000余户,他常说:“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在频繁下乡调研的山路上,黄诗燕认识了养路工人张爱平夫妻,每次见面,都要停下车来嘘寒问暖,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养护好出村的唯一通道。有一次,张爱平在养路工作中遇到了意外,被一块从峭壁滚落的大石头撞倒受了重伤,黄诗燕得知后,立即赶往医院看望。后来,黄诗燕经常拿“马路夫妻”的故事教育干部:“张爱平夫妻不是正式职工,负责养护的路段有52.7公里长,涉及炎陵县十几个贫困村,天天在路上,就连春节也不休息。大家比一比,谁的待遇高?想一想,谁的境界高?”

天坪村95岁退休老党员张朝秀,热心公益,义务养护村里公路30多年。黄诗燕专程看望,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老人家里座谈,邀请老人上党课。老人去世前,拿出珍藏的一套《马克思传》,亲手用牛皮纸封好,再三嘱托儿子送给黄诗燕。书的扉页粘贴着老人2014年写的一首诗《最美书记》:“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当官不摆官架子,不耻下问真青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美书记”四个字,就是老区人民送给黄诗燕的最好奖杯!

黄诗燕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开,广大群众自发以各种形式表达哀悼。2020年清明节,数百名炎陵老百姓自发带着自家酿的米酒、村头采来的山花、深山里采摘的茶叶,赶到200多公里外的黄诗燕墓前,祭奠这位老百姓心中的“最美书记”。

黄诗燕待群众如亲人,对亲属却近乎“苛刻”。他注重家风家教,从来没有为妻女和亲人向谁打过招呼。他有三个哥哥,大哥是退休工人、二哥是乡镇一般退休干部、三哥是普通农民,都在老家攸县工作生活。女儿大学毕业两年了,直到他殉职,还一直在一家单位做临时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走精准、特色、可持续的精准扶贫路子,以“五级书记抓脱贫、全省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干出了“首倡之为”的成绩。黄诗燕作为广大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优秀代表,以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为民服务、敢于真抓实干、坚守道德操守的政治品格,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发扬新征程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生动写照。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